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给予小鼠不同剂量鲜槟榔水提液(fresh areca nut water extract,FANE),记录每组小鼠体重增长、分析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 (interleukin 1,IL-1)、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 A,IgA)、IgG与IgM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结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变化,以探究槟榔灌胃小鼠免疫指标变化与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FANE可显著提高小鼠IL-1的浓度,并降低其IgA和IgG的水平。高剂量FANE造成了小鼠TNF-α的显著降低以及IL-1浓度的显著增加,减少了血清IgA、IgG并提高了其IgM水平。这说明高剂量FANE可能造成了小鼠免疫功能的紊乱。对于小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低剂量组(A1)与对照组(F)具有较相似的肠道菌群结构与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而高剂量组(A2)相较其它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较低。具体分析,A2组其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明显增加,这可能与食物中能量利用率的改变相关。属水平上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Enterorhabdus菌与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的显著增加可能反映了肠道炎症与感染的发生以及Zn的缺乏。此外,该组小鼠的长期腹泻也可能促进了上述结果的出现。这些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显著变化可能在小鼠免疫指标与功能改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鲁峰  李娜  杜莎  谭雅  李珂  王远亮 《食品科学》2016,37(12):217-221
建立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肉制品中9种N-亚硝基化合物的方法。以甲醇为提取剂,60℃条件下超声提取,经CNWBOND HC-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Q-C_(18)色谱柱分析。甲醇和超纯水为流动相实现了待测物的良好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结合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9种N-亚硝基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定量限(R_(SN)=10)为0.047~0.097μg/g;回收率为72.6%~97.6%;相对标准偏差(n=6)为3.1%~7.9%。此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肉制品中9种N-亚硝基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动态角度探讨自然发酵、戊糖片球菌发酵、木糖葡萄球菌发酵和混合菌发酵腊肠在发酵过程中五种菌相(细菌总数、乳酸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和肠细菌)和理化特性的阶段性变化。微生物数据显示,四组腊肠初始肠细菌数量约5.30 logCFU/g,而发酵结束,添加了戊糖片球菌腊肠组的肠细菌数量约1.00 logCFU/g,没有添加该菌腊肠组的肠细菌数量约3.30 logCFU/g,说明戊糖片球菌能有效抑制肠细菌的生长,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发酵初期,腊肠p H值迅速降5.30以下,到发酵中期,腊肠p H开始回升;在发酵过程中,戊糖片球菌腊肠组的TBARS(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组腊肠,而其它理化特性无显著差异。从数据分析可知,腊肠的发酵剂能有效改善其卫生质量,而对腊肠的p H值、AW和亚硝酸盐残留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病原微生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微生物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t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一种新型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快速、经济、简便的优点。可以与其他新技术结合, 弥补其引物设计困难和易被污染的不足, 使其能够在更多领域应用, 尤其是在资源贫乏地区的基因检测以及食品的快速检测和基层检测。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钛及其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矫形外科植入器械等生物材料领域,在钛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可以明显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及其成骨性能.采用仿生溶液生长法在钛表面及共价接枝壳聚糖的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结果表明,与没有接枝壳聚糖的钛相比,在钛表面接枝壳聚糖可以加速诱导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形成,且形成的涂层致密均匀.  相似文献   
6.
以哌嗪(PQ)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新型哌嗪衍生物-4,4’-(1,4-哌嗪基)-2-(4-羰基-2-丁烯酸),简称为PBBA。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EMS)、高精度原子力扫描电镜(AFM-IPC)等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BBA晶体具有特异的光学性能和对称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羟基为引发基团,通过开环聚合法将丙交酯以共价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到HAP表面,得到PLA-g-HAP;再引入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马来酸酐和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的力生长因子(MGF-Ct24E),得到MGF-Ct24E-MPLA-g-HAP。借助红外光谱分析、氨基酸分析、热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和电镜分析,对上述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终产物中MGF-Ct24E的接枝率为22.6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62℃,力学性能有明显增强,并具备了三维互通孔状结构和骨诱导生物活性。该材料有望作为新型仿生骨基质材料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怒江泸水水电站建设条件复杂,前期勘察设计工作进展缓慢,本文介绍了其面板堆石坝的前期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9.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PEG)n;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MAh-PEG)n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得聚(D,L-乳酸)(PDLLA)与(MAh-PEG)n的共聚物PDLLA-(MAh-PEG)n-PDLL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MAh-PEG)n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这种聚合物的主链含有不饱和双键和亲水性的链段,预计将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是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材料,但由于存在亲水性差、缺乏细胞识别位点等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模拟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特性,通过表面修饰、本体改性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在聚乳酸中引入蛋白胶原、活性肽、多糖以及羟基磷灰石等生物活性分子,实现聚乳酸的仿生修饰,能够有效提高聚乳酸材料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利用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对聚乳酸进行仿生修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