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轻工业   3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制粉生产中不同制粉系统的42个小麦粉样品以及不同类型的实验磨磨制的20个小麦粉样品分别进行麸星及灰分含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麸星仪可以敏锐地感应出制粉生产线不同系统小麦粉中麸星含量及麸星斑点的细微变化,并通过数据和图像显示出来。不同制粉系统小麦粉的麸星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8097,但不同实验磨粉机磨制的小麦粉样品,二者的相关系数变幅较大。麸星仪对白麦麦皮的感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郑麦366淀粉和美硬NS淀粉为原料,通过球磨微细化处理对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对淀粉的颗粒特性和淀粉糊特性均有较大影响,随着球磨时间延长,淀粉中损伤淀粉含量增幅较大。球磨6 h处理后淀粉颗粒中偏光十字大部分消失;与原淀粉相比,淀粉糊透明度、沉降体积、冻融稳定性均降低,而热水溶解度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4种不同型号的实验磨研磨不同硬度的小麦,通过激光粒度仪测试小麦粉的粒度。结果表明,不同小麦粉的粒度差异较大,尤其是细小粉粒的分布很不均衡。采用光辊心磨的实验磨磨制的小麦粉,其细粉比例高于齿辊实验磨,但低于生产线小麦粉的细粉比例。小麦硬度越高其细粉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4.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专用小麦粉的分类越来越细,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配粉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为了完善配粉工艺,结合多年配粉工艺设计经验,详细阐述了各配粉工序功能、配粉工艺设计、配粉工艺应用以及配粉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等,并分析了当前配粉工艺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3条小麦制粉生产线6组淀粉样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吸风粉淀粉与相应小麦粉淀粉的颗粒特性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吸风粉淀粉与小麦粉淀粉的颗粒特性差异较大,吸风粉中小颗粒淀粉居多,大颗粒淀粉较少,损伤淀粉含量较高。吸风粉淀粉的糊化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及衰减值较低;吸风粉淀粉的沉降体积较高,溶解度稍低,凝沉性与冻融稳定性稍差。  相似文献   
6.
食品工厂设计方案的评价受众多因素影响,采用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不仅考虑了所有因素的影响,而且保留了各级评价的全部信息,减少了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食品工厂设计方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测定实例就小麦制粉工艺测定的组织形式、实旅程序、项目衔接、数据统计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它对于各种类型的面粉厂制粉工艺测定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粉激光粒度测试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激光粒度仪测试小麦粉粒度,探讨不同小麦粉的粒度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激光粒度测试曲线能够较精确地反映出不同小麦粉的粒度分布特征.不同硬度小麦采用不同研磨强度磨制的小麦粉粒度差异较大,尤其是细小粉粒的分布很不均衡.小麦粉样品的等效粒径微分分布曲线均在10~40μm区间出现一个峰,其峰值高度随着研磨小麦硬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调节储藏条件使小麦发生霉变,检测霉变后小麦的各项品质指标,探索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与小麦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价霉变过程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在预测小麦品质中所起作用.研究表明:小麦籽粒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839、-0.916;与容重、千粒重、发芽率、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766、-0.757、-0.748、-0.822、-0.708.小麦籽粒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与霉变小麦各品质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测定实例就小麦制粉工艺测定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项目衔接、数据统计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它对于各种类型的面粉厂制粉工艺测定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