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研究益生菌对大鼠肝脏脂质氧化损伤拮抗作用。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LV108组和益生菌混合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两组益生菌干预组分别灌胃LV108发酵乳和混合发酵乳(1 m L/100 g,109 CFU/m L)。结果表明,各组间大鼠饲料消耗无显著性差异,第4周后益生菌组及其混合发酵乳组体重增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血清指标表明益生菌干预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大鼠肝脏氧化指标可以看出,益生菌干预能够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CAT)的活力和非酶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NO)等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益生菌对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作用通过降低高脂饲料的食物效应比,缓解脂质堆积,调控血脂及肝脏脂质氧化损伤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鹰嘴豆营养功能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鹰嘴豆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功能食品应用的研究进展,从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方面介绍了鹰嘴豆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功能特性,以及其在豆乳系列饮料、豆酸奶制品、保健食品的营养强化剂等方面的应用。鹰嘴豆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与功能,将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实验研究乳杆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其对肠道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及抑制肠道病原菌黏附的能力,最后探讨消化应激对乳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W125、m111和发酵乳杆菌146在依次经过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后存活率分别为2.70%、3.53%及11.15%,活菌数分别为7.46、7.24(lg(CFU/mL))及 8.35(lg(CFU/mL)),且对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15.67%、8.75%、8.38%和11.47%、21.34%、10.44%;3 株菌株均可通过排除、竞争和替代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CICC10899和沙门菌WX29对肠道的黏附,黏附抑制率均大于13.51%;消化应激显著降低了副干酪乳杆菌W125和发酵乳杆菌146对肠道的黏附能力(P<0.05),但显著增加了副干酪乳杆菌m111的黏附能力(P<0.05),黏附率由17.60%增加到30.45%,且主要黏附素由消化应激前的表层蛋白变为应激后的蛋白和多糖;消化应激前后副干酪乳杆菌m111均为长梭状、圆润的杆状,表层物质的厚度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副干酪乳杆菌m111具有较强的耐消化应激以及对肠道黏附的能力,且消化应激可提高其黏附肠道的能力,是1 株潜在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益生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鹰嘴豆为原料,以蛋白质得率及蛋白质含量为指标优化其浸泡与制浆条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优化酶解时间,最后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复配稳定剂,优化鹰嘴豆乳的稳定性,得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鹰嘴豆乳。研究发现,鹰嘴豆粉浸泡时间为7h,料水比为1∶10(g/mL)时,蛋白质得率较高,为97.89%,且鹰嘴豆乳的蛋白质含量为2.01%;鹰嘴豆乳在80℃糊化40 min,采用高温α-淀粉酶(终浓度7kU/kg)95℃液化40 min,糖化酶(终浓度200k U/kg)60℃糖化6h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强,为78.08%;添加0.1%卡拉胶,0.08%瓜尔豆胶、0.08%黄原胶后,鹰嘴豆乳的稳定性最佳,此时鹰嘴豆乳的离心沉淀率为18.86%。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究了不同低聚糖对益生菌发酵乳活菌数、pH、酸度、总抗氧化能力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株益生菌对不同的低聚糖显示出不同的偏好性,均能够不同程度的利用菊粉、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其中菊粉对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活菌数的影响最大,由8.17×108 CFU/mL至1.24×109 CFU/mL,增殖幅度为1.52倍。3种低聚糖对3株益生菌发酵乳在总抗氧化能力上表现出广谱的增强。低聚果糖对发酵乳中3株益生菌黏附Caco-2能力均具有提升作用,发酵乳中鼠李糖乳杆菌LV108和发酵乳杆菌DALI 02黏附Caco-2能力在添加低聚半乳糖后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与活菌数呈正相关(P<0.05),与pH呈负相关(P<0.05)。黏附Caco-2细胞能力与活菌数呈负相关(P<0.01),与pH呈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负相关(P<0.05)。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发酵乳的功能特性,该研究将对选用功能增效显著的低聚糖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6.
对人源益生菌的重要性、益生特性,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开发应用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人源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V108干预由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究其对大鼠粪便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及溶血素的水平以及吞噬指数和廓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显著降低(P<0.05);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显著提高了免疫低下大鼠血清中TNF-α、总IgG及溶血素的水平和廓清指数(P<0.05),并显著促进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环磷酰胺显著降低了大鼠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P<0.05),粪便中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丁酸、琥珀酸、肌酸、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使得大鼠...  相似文献   
8.
黏附是乳酸菌在机体内发挥益生作用的关键,研究冻干保护剂对乳酸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有助于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及其功能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单一保护剂对真空冷冻干燥后植物乳杆菌67的黏附率和存活率等的影响,筛选出保护效果较优的单一保护剂;并以黏附率和存活率等为指标优化保护剂配方,探究优化的复合保护剂对冻干后菌株67表面微观形态、黏附Caco-2细胞能力及其抑制肠道致病菌黏附Caco-2细胞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菌株67在分别去除了脱脂乳(skim milk, S)、菊粉(inulin, L)、蔗糖(sucrose, C)、谷氨酸钠(sodium glutamate, G)及海藻糖(trehalose, T)的5种复合保护剂中冻干后,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复合保护剂(P<0.05);在分别去除L、G和山梨醇后,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复合保护剂(P<0.05)。菌株67分别在140 g/L S、80 g/L L、60 g/L C、90 g/L G及100 g/L T中冻干后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大于5.85%,显著高于各自保护剂的其他浓度(P<0.05);分别在...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滨海白首乌粉和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白首乌粉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及发酵温度对滨海白首乌酸乳的品质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同时研究其贮藏特性。结果表明,全脂乳粉中添加2.0%的滨海白首乌粉和5.0%的蔗糖,接种0.015 U/kg Y450A 发酵剂,40.0 ℃发酵5 h,制备的滨海白首乌酸乳总抗氧化能力为0.129 2 mmol/L,显著高于未发酵和不含滨海白首乌粉的酸乳(P<0.05),且酸甜适中,风味和口感良好。异丙醇、2,3-丁二酮、正己醇、2-庚酮、仲丁基亚硝酸酯及三乙二醇单乙醚为其主要的风味物质。4 ℃贮藏9 d 后,滨海白首乌酸乳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103 5 mmol/L,乳酸菌活菌数为1.57×108 CFU/mL,并保持了良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牛乳与豆乳混合发酵方式对发酵豆乳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感官评分对不同混合发酵方式下的发酵混合豆乳挥发性风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发酵混合豆乳样品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9种酮类和4种酯类是赋予发酵豆乳芳香气味的主要化合物,而6种醛类是使发酵豆乳产生不良风味的主要化合物。单独发酵牛乳,4℃后酸化24 h后,再与豆乳按1.5∶1质量比混合,发酵豆乳产生的乙偶姻、2-庚酮、1-壬醇、(E)-2-庚烯醛和(E)-2-辛烯醛可使豆乳具有良好的乳脂气息和柔和的芳香风味,可掩盖不良风味,豆乳感官评分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