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分别以热糊化(HGL)和机械活化(MAC)木薯淀粉(st)为母体,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考察了AA/st质量比、引发剂(APS)用量、交联剂(MBIS)用量对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吸液能力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A单体成功接枝于st上,AA/st质量比、APS用量和MBIS用量是影响树脂吸液能力的主要因素。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MAC-st//AA)与热糊化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HGL-st/AA)相比,APS用量和MBIS用量大大降低,最大吸去离子水倍率增加194.51 g/g,提高了43.14%,最大吸生理盐水倍率增加16.88g/g,提高了27.1%。由此表明,机械活化预处理技术较热糊化预处理技术对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可以降低原料用量,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2.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或地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都制定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各国(或地区)分别制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了各种气候变化税收政策。各国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开发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普遍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颁布了政策法令并建立气候变化资金。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对完善我国气候变化政策框架体系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加快建立温室气体统计制度,通过技术进步与财税政策促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科学基金和低碳技术基金。  相似文献   
3.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国家产业发展布局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展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发展布局战略对策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基础,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针对全国以及京津冀、西北五省(自治区)等重点区域,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全国产业发展、能源产业和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控战略对策,以期为产业布局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四川省小水电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从并网小水电项目的基准线情景识别、额外性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发展CDM(清洁发展机制)小水电项目的潜力,同时根据地区基准线排放因子及国际市场平均价格走势,给出了第一个7年计入期内拟定小水电项目的各年减排效益趋势图。研究表明,四川地区的CDM小水电项目蕴含着巨大的减排潜力及减排效益,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和预测,全面把握"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着力针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农村与土壤环境、固废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环境风险与健康、国际环境保护等领域提出下一个十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路和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模型并实际测算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引起的污染物产排放变化量,来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1996~2009年期间,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COD产生量、NH3-N产生量、NOX排放量、CO2排放量、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呈上升趋势。由于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率明显提升,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COD和NH3-N排放量由"十五"的增加逐步转为"十一五"的减少;由于城镇生活用煤的减少,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SO2排放量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都呈减少趋势。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应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把握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节奏,促进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