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实现光伏电池工厂端的智能检测,使用热红外相机采集电致热成像(Electro-thermography,ET)与短波红外相机采集电致发光现象(Electroluminescence,EL)检测光伏电池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光流法处理光伏电池热流场的热图像序列分析方法,准确找到异常发热源.并与短波红外成像找到的异常发光源融合,建立光伏电池检测数据库.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光伏电池内部缺陷与划痕、覆盖、裂纹、缺损等人工缺陷的有效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光流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均方误差、平均梯度、信息熵指标上优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并在卷积网络的训练中,能使网络更快地收敛.  相似文献   
2.
热轧带钢氧化皮结构是影响其酸洗效果的重要因素。以410S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热轧带钢表面氧化皮的结构和组成物相,分析其对酸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焊方法,选用4043铝合金焊丝作为填充材料获得铝材与镀锌钢板的熔钎焊接头,将成形较好的接头在270,350 ℃下进行退火处理,使用电化学腐蚀试验仪器对退火前后接头的腐蚀性能进行测量. 通过SEM,EDS等材料分析方法对退火及腐蚀前后接头的元素分布及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焊后退火导致铝/钢接头界面的金属元素发生了均匀扩散, 退火温度的升高使得接头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性主食馒头的开发思路、技术攻关必要性、技术要点等,结合功能性主食馒头开发的市场需求、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探讨开发添加药食两用原料制作功能性主食馒头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类型分为两类:局部核函数和全局核函数.局部核函数的值只受到相距很近数据点的影响,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全局核函数的值会受到距离较远数据点的影响,有很好的推广泛化能力.针对局部核函数学习能力良好但泛化能力差的缺点,提出一种结合局部核函数和全局核函数构造新联合函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局部核函数和全局核函数相比,新联合核函数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并且能够适应增量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8.
针对金属薄膜复合板的金属膜选材问题,采用电子探针、金相显微镜研究了坡莫合金膜的成分、显微组织,利用电化学技术,辅以浸泡法研究了坡莫合金在浓度为2.4 mol/L的中性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SEM和EDS研究了腐蚀产物和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坡莫合金膜晶粒度8级,组织为奥氏体,腐蚀类型为局部腐蚀,主要表现为晶间腐蚀和点腐蚀;腐蚀以阳极的电化学反应为主,腐蚀速率控制在10-7~10-6A/cm2,未发现腐蚀产物膜以及明显的钝化膜,抗腐蚀能力良好;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镍含量下2205 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通过点腐蚀试验测量腐蚀速率,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焊接接头的点蚀电位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2 mm厚度规格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为铁素体加奥氏体的两相组织,点蚀坑主要出现在热影响区和焊缝。镍含量高的样品金相组织中奥氏体含量高,对应点蚀电位也要高于镍含量低的样品。耐点蚀性能上的差异与接头中两相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钨酸铋(Bi_2WO_6)是一类具有非金属含氧酸盐结构的新型光催化剂材料,其具备高稳定性、纳米结构、高催化性能等优点,但Bi_2WO_6的带隙相对较大(2.7e V),只能吸收450nm以下的光。通过对Bi_2WO_6的复合改性可以将其光吸收范围扩大,减少空穴电子对的复合,从而改善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首先介绍Bi_2WO_6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其次对近几年Bi_2WO_6基光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形貌特征光催化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最后对Bi_2WO_6基光催化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