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55个玉米品种(系)籽粒的物理性状、淀粉品质及蛋白质组分,分析它们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容重与各淀粉组分含量呈负相关,与角质率、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回冷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含量及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膨胀势、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稀懈值负相关,与膨胀势、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回冷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均表现一定的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以及支/直比与糊化温度正相关,与其它粘度指标负相关;峰值粘度与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和回冷值的相关程度较高,是衡量淀粉糊化特性的最重要指标;醇溶蛋白与总蛋白和粘度性状问的关系更密切,醇溶蛋白含量的变化对于总蛋白含量变化及淀粉特性的影响最大。文章还提出今后要加强支链淀粉、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和醇溶蛋白含量等对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玉米生长过程中淀粉特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粒大小和膨胀势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糯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他3种类型玉米呈升高趋势.爆裂玉米淀粉粒平均粒径随胚乳发育逐渐增大,成熟时显著减小,其他3种类型玉米淀粉粒平均粒径一直增大.甜玉米膨胀势先降低后升高,而其他3种类型情况相反.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粒粒径与膨胀势之间存在(极)显著关系,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淀粉粒粒径越大,膨胀势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玉米发育过程中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GC方差分析法,比较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籽粒生长过程中胚乳淀粉糊化特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RVA谱的尾部高于峰顶,而糯玉米RVA谱的尾部低于峰顶.普通玉米的低谷黏度授粉后10 d达最高,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分别在20 d和30 d时最高;糯玉米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在30 d时最高,爆裂玉米均在40 d时最高.说明,普通玉米胚乳的淀粉膨胀力、耐剪切能力和淀粉胶的硬度最先达到最大,其次为糯玉米,爆裂玉米最晚.糯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回复值最低,最不易老化.授粉20 d后,爆裂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最长,糊化温度最高,最难糊化.相关分析发现,糯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分别呈显著正和负相关,爆裂玉米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特征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相关性的大小受玉米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滚珠丝杠副在中包车上作为千斤顶的应用情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可以对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热力学特性和晶体特性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灌浆,DSC糊化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峰宽增大,峰值、糊化温度、热焓及结晶度呈逐渐降低趋势。说明与籽粒灌浆后期相比,灌浆前期的玉米淀粉较难糊化。类型间比较,糯玉米和甜玉米分别具有最大和最小的热焓。说明糯玉米淀粉难以糊化,甜玉米淀粉容易糊化。 相似文献
8.
多酚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金属-多酚网络(metal-polyphenol network,MPN)能发挥金属与多酚的协同效应,既具有金属离子赋予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多酚结构对各种表面的高亲和力,能吸附在纳米材料和生物界面等多种表面上,且结构更加稳定。近年来MPN发展迅猛,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MPN的组装机制和组装原材料(主要是单宁酸和铁离子),简要介绍了一步共混沉积法和层层组装法两种组装方法及常见的表征方法,详细论述了MPN的抗菌性、抗氧化性、吸附性和pH值响应性等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等,并对MPN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Fe3+和单宁酸(TA)制备金属-多酚网络(MPN),并用于纤维素微纤丝(CMF)的功能化改性,以制备CMF-MPN复合物,探讨CMF与MPN制备条件对CMF-MPN复合物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PN可赋予CMF抗氧化性,当TA与Fe3+质量比为4∶1、pH值为3制备的MPN添加量为2%(相对于绝干CMF质量)时,所得CMF-MPN复合物的DPPH清除率达97.0%;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MF-MPN复合物残余质量相对于CMF提高了8.13%,但最大热降解温度略有下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MF与MPN间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以CMF为载体可以提高MPN结构的稳定性,放置60天后仍能保持初始抗氧化性的80%左右,具有缓慢持续释放抗氧化因子的性能,这为开发绿色食品保鲜包装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竹材化学浆和针叶木化学浆为原料制备纸浆模塑包装材料,分别将无氟有机硅乳液(En和B9)及阳离子淀粉(CS)复配改性的无氟有机硅乳液(CE3/1-B9)喷涂于纸浆模塑包装材料表面,并对喷涂前后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的防水防油及耐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未改性的En和B9均不能使纸浆模塑包装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油及耐温性能;当有机硅乳液总用量为5 g/m2时,喷涂CE3/1-B9的纸浆模塑包装材料水接触角在5 min内仅降低7°,吸水性(Cobb30值)由508 g/m2降至3 g/m2,防油等级(Kit值)为8~9,耐温性能大幅提升;喷涂CE3/1-B9纸浆模塑餐碗的水接触角在5 min内仅降低4°~5°,Cobb30值为5~10 g/m2,Kit值为6~8,且具备较好的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