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企业要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的和谐统一。成本控制包含的内容很多,在不同的工程施工阶段有不同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建筑企业的重视,从各个环节上优化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监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监理工作,对《安全生产法》、《安全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关于监理师的职责进行了介绍,指出应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推行多维有效的管控体系,以达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以竹化学浆和针叶木化学浆为原料制备纸浆模塑,通过辊涂或浸涂方式将改性的无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应用于纸浆模塑材料表面,评价处理前后纸浆模塑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防水防油性能。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助剂的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相比,利用3种丙烯酸酯共聚物均导致其机械性能略有降低,防水和防油性能显著提高;其中,Cobb值由无助剂添加时的508 g/m~2降低至15~18 g/m~2,5min后水接触角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防油等级(Kit值)可达到8以上,但其耐热水热油性能相对较差。使用淀粉复配改性后的无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可使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的Cobb值降至0.9~2.1 g/m~2,水接触角在5 min内的变化值仅为4.0°~8.2°,防油等级可达到10以上,另外其耐热水热油性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3种稳定剂(LS-8838、SB-005和KML)替代传统Na2SiO3用于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可行性及优缺点,优化了漂白稳定剂的使用条件,比较了3种漂白稳定剂与Na2SiO3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结垢现象。结果表明,针对未漂杨木化学机械浆进行过氧化氢漂白,当NaOH用量3%、H2O2用量5%、漂白时间60min时,漂白稳定剂(LS-8838、SB-005、KML)的最佳使用条件均为添加量0.3%、浆浓25%,漂白温度80℃。3种漂白稳定剂添加量为0.3%的漂白效果均能达到Na2SiO3添加量为1.5%的漂白效果,纸浆白度分别为75.4%、76.4%、74.4%;与Na2SiO3漂白相比,残余H2O2含量分别提高了62.5%、135.4%和87.5%;纸张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14.3%、18.6%、0.6%。其中SB-005处理过的纸浆白度、纸张抗张强度最佳,但其硅含量较高,结垢现象比较严重;无磷低硅LS-8838与含磷无硅KML的漂白效果(残余H2O2含量、白度、强度)也优于Na2SiO3的漂白效果,其中LS-8838漂白效果最佳且无结垢现象,可作为Na2SiO3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拓展纸浆模塑餐具的纤维原料来源以及改善纸浆模塑材料的机械性能,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4种纤维原料的特性、打浆适应性、外添助剂及模压参数对纸浆模塑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蔗渣浆相比,添加一定量的漂白化学竹浆、漂白化学针叶木浆、漂白化机阔叶木浆均能提升纸浆模塑材料的机械强度,其中阔叶木浆与蔗渣浆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相较于100%蔗渣浆,阔叶木浆与蔗渣浆以1∶1复配时使得纸浆模塑材料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和挺度分别提高了22.0%、65.8%、12.4%;外添助剂中,改性淀粉的增强效果最好,相较于未添加助剂的蔗渣浆模塑材料,当其添加量为1.5%时,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挺度分别提高了15.3%、28.3%、9.8%;纸浆模塑材料热压成型过程中,压力对其机械性能影响最大,实验条件下最佳模压参数为170℃、60 s、0.5 MPa。 相似文献
10.
对南方松热磨机械浆纤维进行PFI磨浆处理,通过\"液桥法\"分析纤维接触角,进而计算表面能用于表征纤维表面润湿性能,最终建立纤维表面润湿性能与纤维结合性能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处理程度的加深,纤维表面木素含量从87. 13%降低到77. 51%,纤维表面润湿性能得到改善(表面能从46. 63 m J/m~2上升到54. 45 m J/m~2,表面电荷从48. 382 mmol/kg上升到60. 382 mmol/kg),结合强度指数从4. 63 N·m/g提升到10. 9 N·m/g。实验发现,纤维表面润湿性能与结合强度指数以及纸张的松厚度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 9。从表面润湿性能与松厚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可知,纸张松厚度随纤维表面润湿性能降低而降低的较小,在整个机械处理过程中从4. 95 cm~3/g下降到3. 57 cm~3/g,这表明可通过改善纤维表面润湿性能来达到在不显著影响纸张松厚度的前提下提高纤维结合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