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广西养殖场、农贸市场及餐饮场所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对广西养殖牡蛎中诺如病毒可能引发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广西养殖场、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牡蛎样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检测,采用Risk Ranger软件对牡蛎中诺如病毒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 480份牡蛎样品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11.04%(53/480),其中养殖场及农贸市场检出率分别为15.83%(38/240)、12.50%(15/120),餐饮场所牡蛎样品未检出诺如病毒;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检出的诺如病毒均为GⅡ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加工后食用和生食的风险评分为44和67分,分别为中度和高度风险,预计食用者每人每天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3.29×10~(-6)和3.29×10~(-2),预计广西每年患病人数分别为3.10×10~3和3.10×10~7人。结论广西养殖场及农贸市场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污染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均为GⅡ型,不生食牡蛎及食用前有效的加工处理是减少诺如病毒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市售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和特征,为减少污染和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7年从广西14个市采集14类市售食品共60 174份,其中生鲜类食品5 712份,即食食品54 462份,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检验。结果 生鲜类食品中生肉及生肉制品、生水产品及其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鲜蛋类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0.3%(399/3 883)、6.2%(50/806)、0.5%(2/440)、0.0%(0/583),即食食品中熟肉制品、餐饮食品、生食蔬菜及其制品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0.6%(58/10 175)、0.3%(39/14 721)、1.0%(5/489),焙烤及油炸类食品、饮料、水果及其制品均为0.1%,熟蛋制品、豆制品、冷冻饮品、调味品均未检出。生肉及生肉制品共检出51种血清型,德尔卑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16.2%,70/432),主要在生猪肉中检出。即食食品共检出32种血清型,德尔卑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14.5%,11/76),主要在熟肉制品中检出。结论 生鲜类受沙门菌污染最严重的食品是生畜肉和生禽肉,即食食品受沙门菌污染较严重食品是凉拌类食品。应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控,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方法 将菌株及样品经培养基增菌后,用热裂解法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试剂盒,时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验证,并在2006-2007年间,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方法对890份各类实际工作监测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9株不同种类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对用传统方法检测分离到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分别为:沙门菌96.6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2.30%,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100%;对890份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对食品及临床标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略高于传统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时荧光PCR法可在3~36 h内时目标样品作出结果判断.结论 实时荧光PCR方法成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特点,可作为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市在旧城改造及安居工程建设中,地基持力层普遍分布为人工填土层,尤其在后期建设中,考虑周围正在使用的新建筑物,为减少施工振动及噪音,综合场地施工条件及工期,便利因素,经几种方案比较,采用粉喷桩处理人工填土较为可行,通过实践并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以下就粉喷桩处理人工填土地基,作一粗浅探讨:1 地基土情况分析:我市市区分布的填土主要为50年前人工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体1,4,[5],12∶i∶-(S.1,4,[5],12∶i∶-)耐药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S.1,4,[5],12∶i∶-数据库。 方法 对来自病例监测和食品监测分离的124株S.1,4,[5],12∶i∶-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4株S.1,4,[5],12∶i∶-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另外13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96.8%,120/124),其次为氨苄西林(95.2%,118/124),三重及以上耐药率为26.6%(33/124)。47.1% S.1,4,[5],12∶i∶-分离株具有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ACSuT)多重耐药。PFGE结果分为104种带型,相似度为72.9%~100%,优势带型为JPXX01.GX0114(5株)和JPXX01.GX0294(4株),均来源于食源性疾病监测。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S.1,4,[5],12∶i∶-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特别对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耐药严重。S.1,4,[5],12∶i∶-分子型别呈高度散发状态,及时对S.1,4,[5],12∶i∶-进行分子溯源,可以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散发病例中识别潜在的食源性S.1,4,[5],12∶i∶-暴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性数据库。方法 对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县收集的分离自食品的70株沙门菌和分离自腹泻患者的234株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法对8类14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试验,开展耐药谱研究。结果 所有沙门菌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余13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70株食品来源的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45.71%,32/70);234株腹泻患者来源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0.94%,166/234),其次为四环素(70.09%,164/234)。腹泻患者来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萘啶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高于食品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来源的沙门菌耐药谱广泛,共同耐药谱为ACTT/S(耐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对青霉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严重耐药,提示应对其加强监测,建立科学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吕素玲 《山西建筑》1999,(4):145-146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是指招标单位就拟建的工程发布通告,以法定方式吸引建筑施工企业参加竞争,招标单位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法律行为。建设工程施工投际是指经过招标单位审查获得投标资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填报投标书并争取中标的法律行为。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建筑法刚刚实行,工程招投标还未完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的同时,招标过程中存在着行为不规范、法制观念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广西不同种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情况、毒力特征和分子分型特征,更好地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遗传特点及其传播的潜力。方法 对来自2002—2020年的210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其序列分型(ST)、克隆群(CC)型及毒力基因。结果 2002—2020年广西53.8%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来源于肉与肉制品,59.0%分离株来自于谱系Ⅱ,优势ST型为ST8和ST9。79.4%菌株携带LIPI-1基因(hlyprfAplcAplcBmplactA),83.7%菌株携带LIPI-2基因(inlCinlFinlJinlK)。17.6%菌株携带LIPI-3基因(llsAllsBllsDllsGllsHllsPllsXllsY)。结论 肉与肉制品是广西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的食品类型,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单增李斯特菌种群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WGS的高分辨力可用于监测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毒力基因的分布表明广西单增李斯特菌存在不同程度毒力基因的缺失,应警惕高致病性的菌株引起的食源性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