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前宁波地区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受情况及主要毒力基因携带率的系统检测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2006—2013年间宁波地区分离获得的121株沙门氏菌(共27个血清型),对其进行耐药谱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是:氨苄西林19.8%,四环素13.2%,强力霉素12.4%,复方新诺明11.6%,氯霉素8.7%,链霉素6.6%,妥布霉素3.3%,头孢曲松2.5%,环丙沙星0.8%,诺氟沙星0%,庆大霉素0%,阿米卡星0%。耐药基因携带率:blaTEM100%,blaPSE29.2%,blaCMY-24.2%,blaCTX8.3%,blaSHV0%,tet A 100%,tet B 100%,tet G 70.8%,tet C 20.8%,sul I 100%,sul II 100%,sul III 80%。毒力基因avr A、ssa Q、gip A、sod C1、mgt C的携带率均达100%,sop E 96.9%,ssi D 93.8%,spo B 93.8%,spv C 21.9%。上述结果表明: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本研究为宁波地区沙门氏菌疫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产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7—2003用标准血清和PCR进行分型,用PCR测定tdh和trh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分别为O∶4群占33.3%(9/27)、O∶3群占14.8%(4/27)、O∶2群占14.8%(4/27)、O∶11群占11.1%(3/27)、O∶5群占7.4%(2/27)、O∶1群占7.4%(2/27)、O∶7群占3.7%(1/27)、O∶9群占3.7%(1/27)、O∶10群占3.7%(1/27)。27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dh与trh毒力基因均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都有耐药株出现。结论宁波市小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血清分群多样性,药敏结果多重耐药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能力。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对39份粪便和8份食品进行病原培养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invA毒力基因检测,PFGE及MLST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其他地区菌株进行遗传学差异对比。结果 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物经实时荧光PCR检测均为沙门菌阳性,从39份粪便和8份食品中共分离到31株肠炎沙门菌。PFGE及MLST分析显示31株菌具同源性,表明食物和患者分离菌株基因型别一致,MLST分型显示本次分离株与其他地区优势克隆有同源性,31株肠炎沙门菌均具有invA毒力基因。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缩短了病原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PFGE及MLST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起疑似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为明确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对可疑食物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同时对可疑食物和患者呕吐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运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病原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以ELISA方法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用PCR方法对肠毒素基因进行分型。结果食物和患者样品中分别分离出2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及ELISA方法对肠毒素分型结果显示,其中12株同时存在SEA、SEB、SED、SEE 4种肠毒素及相关基因,PFGE聚类分析显示,其中12株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为具有独特肠毒素表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实验室调查过程中,肠毒素检测结合病原菌溯源分析可以为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献中报道了许多指纹匹配算法,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指纹特征点匹配算法,通过指纹特征点匹配来实现指纹图像的匹配.这种算法通过采用圆形匹配限制框和简化计算步骤等方法,优化了Anil Jain和Xiping Luo等人的算法.对一组由扫描仪获取的指纹图像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更适用于实时指纹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 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 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型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型4株、seb型2株、sec型4株、sed型6株.结论 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型,而seb型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肠毒素基因分布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肠毒素A、B、C和D基因(sea,seb,sec和sed),对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5—2012年共分离菌株190株,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为41株,阳性率为21.58%。4种肠毒素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0)、5.26%(10/190)、8.95%(17/190)和5.79%(11/190),其中13株菌株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肠毒素基因。41株菌株可分为12个序列型(ST),以ST5、ST6、ST188和ST1为主,共占75.61%(31/41),在进化树上主要形成4个分支。结论 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基因频率较高,需加强监测。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与中国其他地区食品株在分子分型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氨苄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水平、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水平和可能耐药分子机制等指标,评价非伤寒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水平,为相关疾病控制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纸片法检测2005—2016年宁波市在临床患者、食品和河水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曲松/克拉维酸的耐药水平,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菌株中是否携带有blaTEM、blaCTX-M和blaOXA 3种编码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以及1类(IntI1)和2类整合子基因(IntI2)。结果 从临床患者、食品和河水中共分离893株非伤寒沙门菌,其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7.8%(338/893),对头孢曲松耐药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比分别为7.7%(69/893)和7.3%(65/893)。检测菌株中耐氨苄青霉素最高的3种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100.0%,11/11)、德尔卑沙门菌(69.7%,23/33)和鼠伤寒沙门菌(57.4%,148/258)。其他检出对头孢曲松耐药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有阿贡那沙门菌(4株)、肯塔基沙门菌(2株)和明斯特沙门菌(2株)。blaTEM基因主要存在于只对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的菌株中,blaCTX-M和blaOXA基因主要存在于对头孢曲松有耐药性的菌株中。检出的IntI1基因均为完整的整合子结构,包含1类整合子3′端Sul1和qacEΔ1基因,未检出IntI2基因。结论 分离自临床患者、食品和河水中的非伤寒沙门菌对氨苄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水平,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表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在印第安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血清型中存在高水平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现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非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复杂的的分子机制,增加了耐药扩散的风险,应加强对非伤寒沙门菌耐药水平的监测和耐药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预防、控制相应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河水样品进行离心浓缩、蛋白胨水增菌液增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选择性增菌和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沙门菌,对分离菌株采用系统生化和血清凝集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株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菌株扩增主要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采集48份河水样品,分离沙门菌株105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26株)、德尔卑(14株)、里森(8株)、肠炎(4株)、阿贡纳(4株)、斯坦利(4株)、阿格玛(4株),其他及未分型沙门菌41株。70株(66.7%)耐至少一种抗生素,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53.3%、四环素42.9%、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32.4%、庆大霉素11.4%、环丙沙星4.8%、头孢噻肟4.8%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8%。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为TEM型(n=52)、OXA型(n=6)和CTX-M型(n=3),58.1%的菌株1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结论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且部分血清型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菌也有较高的耐药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提示食源性疾病防控中需关注环境细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