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全球烟草行业研究发展趋势,以1980—2016年CORESTA会议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分布情况、合作情况、研究热点与演变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CORESTA会议论文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整体上美国、中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2)CORESTA会议论文作者、机构间合作关系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英国、法国、美国等对外合作频次居于前列。(3)不同年代的研究热点有较大差异,近年来研究热点趋于多元化,新型烟草制品相关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分析可为烟草科技人员开展科技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卷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行组装了一套具有全自动和在线富集功能的大孔径-毛细柱多维气相色谱(MDGC)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发了一种简便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卷烟烟气苯并(a)芘的方法。收集在剑桥滤片上的烟气冷凝物用环己烷提取和浓缩后,不需要任何净化,可直接进行MDGC-MS-SIM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回收率和检测限均令人满意。对不同配方和过滤嘴的卷烟样品进行了定量测定,对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准确快速地对烟用内衬纸的品质进行评价,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真空镀铝转移内衬纸和复合铝内衬纸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分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技术进一步剖析内衬纸气味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真空镀铝转移内衬纸的整体气味强度高于复合铝内衬纸,且具有油墨味、柚子皮苦味的化合物和具有肥皂泡气味的化合物等关键挥发性成分对其整体气味的贡献度较高。此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复合铝内衬纸的总体气味强度接近,但是气味成分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加热型卷烟制品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热释放行为,采用热裂解技术对粉末型烤烟在150~400℃下受热时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受热温度的增加,烟草所释放出的挥发性产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挥发性产物种类不断增多,释放的产物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与烟草模拟燃烧裂解所释放的尼古丁相比较,150℃时所释放的尼古丁仅为其5%左右,到200℃和250℃时,烟碱的释放量分别达到模拟燃烧时的62%和82%左右,当烟粉在300℃加热时,烟碱的释放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受热温度的提高,烟碱的释放量缓慢提高。烟碱烯的释放量在350℃达到峰值,这时释放的烟碱烯量约为该温度下所释放的烟碱量的15.68%,而模拟燃烧状态下所释放的烟碱烯量约为350℃加热状态时的35%左右。可替宁的释放量与烟碱烯非常相似,麦斯明的释放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150,200,250,300,350℃加热时所释放的麦斯明分别为模拟燃烧状态时所释放的麦斯明的2.57%,18.78%,39.39%,65.62%,85.72%。烟草组分在250℃以下加热,烟草中的香味物质基本上得到挥发,同时不会形成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有害物质的形成量会随之增加,形成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苯酚、甲基苯酚、乙基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苯并呋喃衍生物以及苯腈、苯丙腈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烟叶中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产地烟叶风格特征的差异,应用热脱附(ATD)-GC/MS法对我国西南、黄淮、东南、长江中上游和北方五大烟叶产区139个C3F等级烤烟烟叶样品进行了半挥发性香气成分指纹图谱研究;结合香气物质含量、特征及重复性结果选取17种半挥发性香气成分作为检测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北方产区香气成分含量普遍低于其他产区;2东南、黄淮产区香气成分如巨豆三烯酮、3-羟基-β-大马酮、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β-紫罗兰酮含量普遍较高;3西南产区、长江中上游产区部分香气成分含量居中或无显著差异;4香型风格相同但产区不同的烟叶中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明内衬纸上的加香物质在盒包内的迁移分布规律。方法 将乙基香兰素涂布到内衬纸中并制成小盒,通过升温加速法模拟室温下长期贮存的情形,跟踪检测乙基香兰素迁移到盒包内不同材料中的含量。结果 得出结论如下:乙基香兰素主要被商标纸和框架纸吸附(53.5%~56.4%),少量被滤嘴吸附(8.3%~9.2%),然后是被卷烟纸吸附(5.3%~7.2%),烟丝中吸附的含量最低(3.7%~4.4%);乙基香兰素在滤嘴中的分布比较稳定,维持在8.3%~12.1%,但在其他盒包材料中的分布比值随贮存时间增加逐渐降低,脱附进入环境中;内衬纸中添加的乙基香兰素的初始含量,对在盒包内其他材料中的分布比无显著影响(商标纸和框架纸除外)。结语 本文提供了一种研究内衬纸上的加香物质在盒包内的迁移分布的方法,可预测及分析内衬纸的加香效果,为加香盒包卷烟的设计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差异,应用闭环回路气提法(Closed-Loop Stripping Analysis,CLSA)对我国5大烟叶产区(黄淮、东南、西南、长江中上游、北方)3种不同香型122个C3F等级烟叶进行挥发、半挥发成分指纹图谱研究;结合组分对香型的贡献性、烟叶中的含量及试验结果的重复性,选取20种挥发、半挥发性成分作为检测对象,采用判别分析方法(Discriminant Analysis,DA)对其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挥发、半挥发成分与香型及产地关系明显,同香型不同产地差异很大,①浓香型烟叶整体挥发、半挥发成分含量较高,香味物质含量较突出,但是新植二烯含量在3种香型中最低,东南、黄淮两大产区差异较大。②中间香型挥发、半挥发成分没有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整体上,北方产区与其他产区差异明显。③清香型烟叶中的新植二烯含量为3种香型中最高,是清香特色的主要因素之一,福建地区与云南、四川等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的琥珀酸对卷烟裂解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规律,以揭示琥珀酸对卷烟压香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随着琥珀酸含量的提高,裂解所形成的游离的尼古丁含量逐渐减少,而单质子化和双质子化尼古丁含量越来越高;2在卷烟中添加1%,2%,3%琥珀酸,卷烟烟粉裂解所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下降了约23%,小分子醛类、酮类以及呋喃类物质的释放量下降26%~30%,烯烃类物质的释放量下降23%~26%;3碳水化合物裂解或美拉德反应所形成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减少30%左右,尤其对DDMP和5-羟甲基糠醛的释放量影响非常显著,当琥珀酸添加量为3%时,DDMP和5-羟甲基糠醛分别减少了84.1%和75.6%;4在卷烟中添加1%,2%,3%琥珀酸,卷烟裂解所形成的总酚物质下降量分别为29.5%,37.0%,37.3%,而裂解所形成的关键致香物质的量下降了31.4%,36.8%,36.8%。根据琥珀酸对卷烟裂解所形成化合物的影响规律,对琥珀酸对卷烟压香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卷烟燃吸过程中温度对主流烟气香味成分形成的影响以及烟气香味成分形成与烟草前体物的对应关系,采用多步逐级裂解-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了多步逐级裂解温度对香味成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步逐级裂解技术可以很好地用来研究裂解温度对烟叶裂解时所释放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从而揭示所释放的物质与温度间的关系。2)卷烟燃吸时,250 ℃以下是游离的香味物质蒸馏释放阶段,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相对较少,主要是游离的尼古丁、烟碱烯和新植二烯;300~600 ℃是烟叶的裂解阶段,其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色素、色素长链脂肪酸酯、非环状异戊二烯类、西柏烷类物质等前体物在300~500 ℃裂解形成大量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蛋白质在600 ℃降解形成大量含氮杂环化合物;700~900 ℃是烟叶的碳化和燃烧阶段,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简单气体。3)与裂解相比,烟叶自身可蒸馏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占比很小(5.74%),高温裂解(300 ℃及以上)所形成的香味成分可能决定了卷烟的抽吸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新型智能型聚合材料。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有机聚合物具有质量轻、加工性能好、有防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在取代金属和制造一些原材料上能有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它具有半导体的性能,也会对半导体在日常生活和许多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地位产生很大冲击,。因此,这种同时具有有机聚合物和半导体性质的物质很快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引起了化学、固态物理及电化学领域学者的大量关注,对其的研究也盛行起来。到日前为止,已见诸文献的用电化学合成法合成的聚合材料有聚苯腔及其衍生物类。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