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四种常见亲水胶体对面团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粉质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流变仪研究添加黄原胶、κ-卡拉胶、魔芋胶和瓜儿豆胶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水胶体可以提高小麦粉的黏度,改善面团的黏弹特性,不同亲水胶体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添加质量分数1%的黄原胶和魔芋胶后小麦粉吸水率分别增大了4.9%和7.9%,添加质量分数1%黄原胶、κ-卡拉胶和瓜儿豆胶后小麦粉糊的糊化温度分别降低了21.35℃、18℃、14.7 ℃,添加黄原胶和瓜儿豆胶能够显著地提高面团的稳定性,而添加魔芋胶能够延缓淀粉的重结晶特性. 相似文献
3.
4.
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蛋清致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低致敏性蛋清制品,用不同的蛋白水解酶和非蛋白氧化酶及常规加热法处理蛋清.结合酶联免疫技术评价测定,发现在适宜条件下用菠萝蛋白酶处理,蛋清致敏性降低约79.63%,葡萄糖氧化酶(GOD)处理能使蛋清致敏性降低25.92%,高温加热处理(121℃,10 min)可使样品致敏性降低约20.4%. 相似文献
5.
6.
杨梅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杨梅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杨梅籽油的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光照、抗氧化剂、金属离子对杨梅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籽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等7种脂肪酸成分;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杨梅籽油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但随着储藏温度升高,杨梅籽油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BHT、BHA、TBHQ和PG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BHQ和PG效果比较明显;Fe2+、Cu2+等金属离子可以显著性加速杨梅籽油的氧化,Cu2+对杨梅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大于Fe2+。 相似文献
7.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织物组织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给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识别机织物组织的方案,实验证明测量结果对简单机织物而言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测量方法可代替人工操作,对织物的自动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酱油曲霉产巯基氧化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酱油曲霉ATCC20235产巯基氧化酶(SOX)产量为目的,选择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初始pH及8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碳源(蔗糖)30g/L、氮源(鱼粉蛋白胨)6.8 g/L,K2HPO4·3H2O 15 g/L,MnCl2·4H2O 2 mg/L,BaCl2 500μg/L,H3BO3 1 mg/L,起始pH 8.5的优化培养基在30℃下,220 r/min培养72 h,获得发酵液巯基氧化酶产量达240U/L,优化后的酶产量比在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的产酶量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整理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为整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柔软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的用量、整理液pH、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XRD)测试来表征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整理剂在涤纶织物上的整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整理剂的用量为30g/L,整理液pH为5~6,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2min时整理织物的亲水性和柔软性较好,整理织物经水洗30次后整理效果基本不下降,整理效果耐久性较好,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撕裂强力和断裂强力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