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全生产工艺对油理化指标和脂质伴随物的影响。方法 首先收集不同预处理方式、不同制油工艺、不同精炼阶段生产的油茶籽油,其次对其酸价、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脂肪酸组成、生育酚、角鲨烯、甾醇等活性脂质伴随物进行检测,最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热风和蒸汽预处理油茶籽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可以使油中的多酚含量增加76.8%和59.8%,热风预处理会增加植物甾醇的含量。在制油环节,浸出工艺会大幅度增加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且有苯并[a]芘的产生,对油品影响严重。精炼结束后压榨油茶籽油的酸价下降了65.6%,能全部去除生产过程产生的苯并[a]芘,生育酚、甾醇、角鲨烯和多酚分别损失100%、46.57%、86.18%和79.19%。精炼工艺仅保留脱胶沉淀,不经脱色、脱酸脱臭和冬化等工序,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保持不变,过氧化值下降30.3%,也可全部去除苯并[a]芘,还可使生育酚、角鲨烯、多酚和甾醇等活性脂质伴随物的保留率达85%以上。结论 油茶籽油预处理和精炼工艺会影响油品质量,浸出油茶籽油较压榨油品质相差较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对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品质油茶籽油。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索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掺假油茶籽油的可行性,以赣南茶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不同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等制备掺假油茶籽油,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其光谱特征信息,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并结合线性和非线性建模方法建立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模型,以识别准确率(纯油茶籽油样品和掺假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的比例)、灵敏度(纯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为纯油茶籽油的比例)、特异性(掺假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为掺假油茶籽油的比例)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二阶微分联合线性判别分析(SD-LDA)模型为最优线性模型,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联合人工神经网络(SNV-ANN)模型为最优非线性模型,两个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7.58%、100%、97.33%和98.99%、100%、98.88%。SNV-ANN模型鉴别效果优于SD-LDA模型,说明非线性模型更适于油茶籽油掺假判别,该模型能更准确地鉴别油茶籽油是否掺假。  相似文献   
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赣州市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之一。为提高赣南特色油茶籽油的品质,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本文从赣州市油茶籽油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如酸价、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纯度试验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着手,剖析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原料、生产工艺、加工设备、包装材料、主观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了针对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防范措施,为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有效帮助,为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水平提供可靠依据,为促进油茶籽油产业的发展、保障油茶籽油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定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 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样品经硝酸-高氯酸-硫酸消解,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测定总砷含量。同时分析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相对标准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到大米中总砷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大米中总砷含量为0.144 mg/kg时,在95%的置信区间下,扩展不确定度为0.012 mg/kg(k=2)。结论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时,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消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量重复性所产生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探讨8种市售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特征,并结合电子鼻甄别不同品牌及加工工艺的橄榄油。结果表明,以DVB/CAR/PDMS为萃取头,采用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30 min及萃取时间30 min为最佳优化条件,共检出橄榄油10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其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4.43%~96.65%。烃类以1-十三烯、3-乙基-1,5-辛二烯为主,醛类以正己醛、(E)-2-己烯醛和壬醛为主,醇类以3-己烯-1-醇和正己醇为主,酯类以乙酸乙酯和乙酸叶醇酯为主。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是正己醛、(E)-2-己烯醛、(E)-2-癸烯醛、壬醛、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乙酸乙酯、叶醇、3-己烯-1-醇、(E)-2-己烯-1-醇。特级初榨橄榄油主要香型是脂香型和橄榄果香型,而纯橄榄油主要香型为清香型。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和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因子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品牌和加工工艺的8种橄榄油并找出特征风味成分,可为橄榄油的溯源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