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66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育肥的云南黄牛屠宰分割后的6个部位肉的食用品质为研究对象,测得的6个部位肉的剪切力均低于4.5kg,其中上脑、里脊、板腱部位肉的剪切力分别为2.66、2.69和3.16kg,与其他部位肉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所测得6个部位肉块的颜色均在正常范围内,肉色鲜亮,表示红度的a*值均在22~25之间;6个部位的p H和蒸煮损失均存在极显著地差异(p<0.01);各部位的失水率不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米龙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22.72g/100g和73.71g/100g,与板腱和上脑部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云南本地育肥黄牛的肉质优良,营养丰富。本文结果可为云南黄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牦牛黄喉进行泡椒产品的开发,有利于牦牛副产物的增值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本实验以水煮时间、食用碱质量浓度、浸渍液中泡椒的比例和泡制时间4个反应因素,以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工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泡椒牦牛黄喉的制作工艺条件。经方差分析得知泡制时间和食用碱质量浓度的交互影响显著,泡椒比例和泡制时间对泡椒牦牛黄喉的交互影响极显著。结果表明,最优制作条件为水煮时间25min,食用碱质量浓度0.7g/100m L,泡椒比例21%,泡制时间53h。在此制作条件下得到泡椒牦牛黄喉色泽良好,口感细腻,脆嫩,泡椒香气浓郁,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分可达到36.19。验证实验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分为35.27,表明实验结果与软件优化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牦牛肉的感官评定中,通过消费者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实验确定权重分数,采用乘法算子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样品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牦牛肉的色泽、粘度、弹性、气味、煮沸后肉汤的权重分数分别为0.245、0.14、0.155、0.245、0.215;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得到牦牛肉贮藏0、1、2、3、4、5 d的感官评定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85.20、80.75、74.31、63.60、58.91、45.57;该方法可以客观的判断牦牛肉的等级,为牦牛肉感官评定量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牦牛肉早期p H变化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取牦牛背最长肌,真空包装后于0℃下冷藏,测定宰后72 h以内的p H变化及宰后12 d的质构特性,并通过动态数据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建立质构特性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牦牛肉宰后p H变化主要发生于最初24 h以内,之后p H维持在5.5左右。通过动态数据分析所得这些参数在逐步式预测方程(α入选=0.05)中出现。5项TPA指标的预测方程中,硬度和咀嚼性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85,初始参数p H0共计4次入选预测方程(α入选=0.05)。模型决定系数R2在0.64至0.93之间,相对分析误差(RPD)均超过了2.0。结果说明基于p H早期变化的牦牛肉质构预测模型可用于实际监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牛肉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测定的理化指标建立感官品质的预测模型,该文采集9头牛的背最长肌、臀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和三角牛霖得到54份样品。通过消费者感官评定和测定样品理化指标,分析了牛肉理化指标与感官评定值的线性关系,大部分理化指标均与感官评定值呈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的相关关系。最后以牛肉理化指标为自变量,感官指标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具有统计意义的牛肉感官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总体评价的预测方程,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5、0.37、0.68和0.36。通过预测模型,理化指标可以较好的描述牛肉感官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青海高原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及差异,本实验选取青海高原牦牛冈上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0、1、2、3、5、7和14 d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3个部位肉中均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且均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相同但含量有差异,n-6/n-3比值均在1.03.0之间,脂肪酸组成比例较好。通过对青海高原牦牛3个不同部位肉不同成熟时间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部位0、1和2 d具有相似性,主要有n-6系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顺-8,11,14-二十烷三烯酸(C20:3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反油酸;3、5和7 d具有相似性,此期间大多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14 d则不同于其他时间,主要是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γ-亚麻酸(C18:3n6)。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脱毛方法对牛皮质量特性的影响,以烫毛燎毛、酶法脱毛的牛皮为实验对象,参照国家标准测定牛皮的微生物、重金属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烫毛燎毛、酶法脱毛的牛皮中均未检出重金属(总砷、总汞、铅、镉、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但酶法脱毛的牛皮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为5.5×104CFU/g、120 MPN/g,而烫毛燎毛的为7.2×102CFU/g、40 MPN/g;两种脱毛方法对牛皮的蛋白质、脂肪酸、水分含量方面有影响;烫毛燎毛、酶法脱毛的牛皮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在含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酶法脱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畜禽体脱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肉的肌纤维与宰后嫩度形成之间的联系,发现由于肌肉宰后消耗能量、产生代谢产物与活体具有不一样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因肌纤维差异而存在不同之处,这就会影响到肌肉宰后能量与代谢水平的平衡,进而对肌肉宰后成熟产生调控作用,最终极有可能影响其嫩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发酵香肠理化特性和感官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售26种发酵香肠的理化特性和感官指标及相互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酸价、酸度、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pH值、挥发性盐基氮、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直径与感官质量评测发现,市售各品种发酵香肠理化特性与感官质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理化特性和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水分含量,酸价,游离脂肪酸,pH值等应作为发酵香肠品质设计、管理的必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消费者感官评价的煎制牛肉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适合我国消费者选择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的预测模型,对54块差异性牛肉的生鲜牛肉(肉色、脂肪沉积、汁液渗出、新鲜度和总体可受性)和煎制牛排(切面肉色、肉香气、嫩度、多汁性、肉滋味、残渣量和总体可受性)的感官喜好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脂肪沉积是影响消费者对生鲜牛肉购买欲的关键指标,其次为新鲜度、肉色和汁液浸出;多汁性是影响消费者对煎制牛排总体可受性的关键指标,其次为肉滋味和残渣量。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生鲜牛肉外观可受性=0.534+0.448×脂肪沉积+0.435×新鲜度+0.174×肉色―0.124×汁液浸出(R2=0.932);煎制牛排总体可受性=―0.204+0.332×多汁性+0.489×肉滋味+0.237×残渣量(R2=0.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