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油茶蒲提取物在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油茶蒲为原料,研究模拟人体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的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稍有下降,而HPLC分析中多数酚类物质出现增长,其中鞣花酸增长了4.56倍。体外抗氧化体系中,DPPH?和ABTS?与总酚含量变化一致,呈下降趋势,而?OH的清除能力出现明显增长。综上,研究发现经体外消化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会降低,而小分子酚酸增长,有利于后续的吸收,同时也,使其对?OH的清除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转胺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来源、生产工艺、作用机理、特性以及它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ZW017)发酵产麦角固醇的产量为响应值,对其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检测菌株产麦角固醇含量,在单因素筛选试验基础上,以PDB液体发酵培养为基础条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碳源、氮源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葡萄糖、酵母膏分别为最佳碳、氮源;最佳工艺条件为:PDB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3g/L、酵母膏5g/L、发酵培养9.64d,麦角固醇平均产量达5761.83μg/100mL,较优化前提高了247.86%,与构建模型理论预测值(5818.39μg/100mL)相吻合,且100mL液体培养基中麦角固醇产量占菌体细胞干质量(0.36g)的1.6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MeJA处理对枇杷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10μmol/L MeJA处理的"大红袍"枇杷果实在1℃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下降,而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促进贮藏前期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在1℃贮藏过程中,枇杷果实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且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相关性较低。这表明MeJA是通过影响枇杷果实中酚类和类胡萝卜素物质的代谢来维持枇杷果实采后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不同品种枇杷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腐烂和品质变化的差异, 为枇杷果实贮运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了“洛阳青”、“宁海白”和“大红袍”3个品种枇杷果实5 ℃贮藏35 d期间失重率、腐烂指数、果皮和果肉颜色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 “洛阳青”和“大红袍”枇杷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L值下降, 失重率和腐烂指数上升, 果实贮藏品质发生劣变。枇杷果实贮藏前期果皮和果肉b值升高, 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增加。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逐渐下降。结论 与“宁海白”枇杷果实相比, “洛阳青”和“大红袍”枇杷果实采后5 ℃贮藏期间易发生腐烂, 品质劣变严重, 耐贮性低。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处理对青花菜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缓青花菜采收后的黄化,采用不同质量分数葡萄糖处理青花菜,并对颜色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
酶活性、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12%葡萄糖处理能显著延长青花菜的货架期。葡萄糖处理明显抑制了色泽角(hue angle,H)值的下降和明
度(L*)值的上升,减缓了叶绿素的降解。在贮藏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处理组维持了较高水平的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提高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
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凤冠"草莓为材料,研究了0,1.5,3.0和4.5 k J/m2UV-C处理对草莓果实在10℃,12 d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呼吸强度、内源乙烯产生、可溶性糖、己糖激酶活性(HXK)、果糖激酶活性(FRK)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 k J/m2UV-C处理能抑制草莓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减少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损失,维持果实较好的食用品质。同时发现,3.0 k J/m2UV-C处理果实中FRK和HXK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果实,维持了整个贮藏期间较高的FRK和HXK活性,促进了贮藏后期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下降。此外,3.0 k J/m2UV-C处理能维持草莓果实中较高的SOD,CAT,APX和POD的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和MDA的积累。这表明,适宜剂量的UV-C处理(3.0 k J/m2)能维持草莓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通畅,抑制膜脂过氧化反应发生,延缓果实衰老的发生;3.0 k J/m2UV-C处理可能启动采后草莓果实己糖信号传导,调控草莓果实采后花色苷的合成和积累,进而促进了果实采后转色。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转胺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来源、生产工艺、作用机理、特性以及它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GC-MS法分析养殖大黄鱼脱腥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静态顶空进样和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养殖大黄鱼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醛类、酮类和胺类是其主要的腥味成分.通过脱腥处理和风味感官分析,确定了养殖大黄鱼关键性腥味物质为2,4,7-癸三烯醛、4-庚烯醛、2,6-壬二烯醛.经过生物脱腥后这些成分基本被脱除.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中对水产品加工影响最大的技术是酶技术。利用酶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改善水产品的质构和营养价值。本文介绍了酶的来源、新技术及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