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1篇
轻工业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薯尖品种、为薯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比较了四种不同品种薯尖(福薯7-6、福薯18、宁菜、7001)的叶、茎尖、柄、茎4个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并且以DPPH·清除率、总还原力、·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衡量指标,分析了4个品种各个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实验表明:4种薯尖的总多酚含量介于4.42~98.15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介于0.97~36.17mg RE/g DW,DPPH·清除率介于5.13~53.1 mg trolox/g,总还原力介于5.65~115.00 mg Vc/g,·OH清除能力介于0.04~0.06(Vc mg/g),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介于27.11%~54.50%;在4个部位间,叶、茎尖的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抗氧化活性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部位;4种薯尖中只有福薯7-6和福薯18在叶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且各个品种在茎尖和柄部位的·OH清除能力均无显著差异;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正相关。总而言之,不同品种、不同部位薯尖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一定差异。经过筛选认为7001品种薯尖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最高,可作为优质抗氧化剂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野葛和粉葛两种葛根淀粉成分、物化特性,两种淀粉及其各自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野葛、粉葛淀粉的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葛、粉葛淀粉平均粒径分别为26.15μm、8.65μm,野葛、粉葛淀粉晶型均为C型,野葛、粉葛直链淀粉晶型均为V型,野葛、粉葛支链淀粉均属无定型结构;野葛淀粉糊透光率低于粉葛淀粉,而白度却高于粉葛淀粉;野葛淀粉溶解度与吸水膨胀性高于粉葛,两者凝沉稳定性变化趋势相同,差异不明显;野葛To、Tc分别为59.06℃、75.24℃,均低于粉葛的73.24℃、85.64℃,淀粉糊老化处理3 d、7 d后,野葛老化度分别为18.88%、42.00%,显著低于粉葛的63.45%、85.90%;野葛淀粉凝胶回复性为18.45%,显著高于粉葛淀粉的12.73%,而野葛淀粉硬度为10.53 g、粘性为11.20 g、咀嚼性为3.14 g均显著低于粉葛淀粉的12.55g、20.71g和3.79g,两者弹性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野葛与粉葛淀粉结构与物化特性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葛根淀粉应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鱼肉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加热处理是最常见的工序之一。热处理造成的蛋白热变性会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多难以复原。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鱼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蛋白组成成分、总巯基和羰基、溶解度、浊度、黏度、Ca~(2+)-ATPase活性、凝胶、质构等特性指标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进展,结合蛋白质热变性的机理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提出今后在鱼类加工方面对于鱼肉蛋白热变性的研发方向,旨在为鱼制品选择合理的热加工工艺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并对比芦笋在热风、真空冷冻和微波干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问题,故采用不同的护色剂对芦笋进行浸泡、喷涂护色处理。结果显示,相较于不护色,经护色的芦笋粉营养及色泽品质更佳。其中护3的护色效果显著(P<0.05)优于护2和护1。干燥方式和护色剂的协同使用优于单独干燥。其中,护色剂-真空冷冻干燥(VFD)协同处理的芦笋粉的酚类物质保留程度、结构完整性、色泽及抗氧化能力最佳;护色剂-热风干燥(HAD)协同处理的芦笋粉组织结构稀疏分散,酚类含量、色泽、抗氧化能力不及VFD;而护色剂-微波干燥(MD)所得芦笋粉色泽焦黄,营养及色泽品质最差。此外,相较于浸泡,经喷涂的芦笋粉水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更高,葡萄糖、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更好,但前者的护色效果更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芦笋粉的总酚和芦丁含量,以及理化和功能性质指标与其营养及色泽品质具有高度相关性。综合品质排名前三的芦笋粉为护3-浸泡-VFD、护2-浸泡-VFD和护3-喷涂-VFD;后三为护1-喷涂-MD、护2-喷涂-MD、对照-MD。本研究结果为提高芦笋干燥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麦麸和麦麸膳食纤维物化特性影响,对处理后的麦麸和麦麸膳食纤维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黏度、阳离子交换能力及对油脂、胆固醇、胆酸钠和葡萄糖吸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比麦麸具有更高的WHC和OHC,而超微粉碎处理可进一步提升麦麸膳食纤维WHC和OHC,分别为4.99 g/g和6.30 g/g;在胆酸钠浓度为3 mg/mL时,超微粉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胆酸钠吸附量最高,分别为40.58 mg/g和46.08 mg/g;在葡萄糖浓度为50~100 mmol/L范围内,超微粉碎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葡萄糖吸附量亦明显上升。pH7时,普通粉碎处理后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低于麦麸膳食纤维,而超微粉碎处理后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高于麦麸膳食纤维。普通粉碎的麦麸对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吸附量最高,分别达到1.56 g/g和1.13g/g。研究表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表通过处理后现出不同物化特性,这将为麦麸食品化利用及对食品体系物化特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板栗加工残次品为原料通过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板栗全粉,对板栗全粉物化特性、板栗全粉-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干燥的板栗全粉(ZR)糊化度超过50%,熟化处理后的板栗全粉SH-20糊化度高达70.69%,而板栗生全粉糊化度仅为3.28%;随板栗生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和回生值下降、弱化度增加,在添加量30%时分别为50%、0.65 N·m和0.81 N·m,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糊化特性和糊化稳定性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糊化板栗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增加,而稳定时间、糊化特性、糊化稳定性、弱化度和回生值降低;添加ZR和SH-20面团的形成时间呈小幅上升趋势,而添加其他几种糊化板栗面团形成时间呈先小幅增加后大幅下降的趋势。面团的剖面分析表明添加板栗生全粉主要降低了吸水率、混合和面筋指数;而添加糊化板栗全粉提高吸水率和面筋指数。总之,生板栗全粉和糊化板栗全粉对面团的特性影响不同,这将为板栗残次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谷朊粉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和稳定性,该文在分析谷朊粉基本成分与物化特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谷朊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特性及对生鲜及熟制马铃薯热干面蒸煮、质构、贮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粉中谷朊粉含量升高,其持水性下降,吸水膨胀性上升。随着谷朊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热干面吸水性呈下降趋势、蒸煮损失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生鲜湿面和熟面剪切性、拉伸特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且谷朊粉添加量相同时,生鲜湿面剪切性和拉伸特性均高于熟面。谷朊粉最适宜添加量为10%~15%(质量分数),此时马铃薯热干面的剪切力最小,拉伸力和黏度适中,具有较好质构特性。马铃薯热干面熟制后贮存,可提升其品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加工产品种类,提高加工品质,开发符合大众口味的金鲳鱼即食调味产品,本文以金鲳鱼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确定即食金鲳鱼的调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食盐12 g/100 g鱼重、白糖6 g/100 g鱼重、味精2.5 g/100 g鱼重、姜粉1 g/100 g鱼重、白米酒2.5 m L/100 g鱼重、生抽2.5 m L/100 g鱼重,该配方的感官评分为93.7。最优调味工艺为鱼与调味液比例按1∶3(g/m L)调配,25℃静置3 h,35℃烘制至水分含量为50%,该工艺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5.5。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具有低盐低脂高蛋白、鲜香突出、无需蒸煮、开袋即食等优点,是一款美味、营养、方便、健康的海洋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微粉碎工艺对荞麦进行粉碎并与小麦粉混合制备混合粉,研究了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0~20%)对混合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糊化特性、面团的热机械特性和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显著增加(P<0.05),荞麦粉添加量为20%时,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最高,分别为182.69%、223.02%、177.98%。混合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添加量为12%时最小,分别为242.00、202.00、408.50 cP。在0~20%范围内,混合粉吸水率从56.80%增加到60.50%;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都随添加的增加而降低,形成时间从3.34 min减低到2.40 min,稳定时间从5.87 min降低到4.61 min。糊化特性、热稳定性和回生值随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面条的硬度、黏度和回复性随超微粉碎荞麦粉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菜心冷藏期间的腐败微生物,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冷藏菜心切口处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冷藏期间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以4 ℃冷藏菜心为研究对象,分析贮藏早期0 d、中期7 d、后期14 d的菜心切口处细菌的16S rRNA和真菌的ITS序列,比较各组菌群组成和丰度。通过物种注释评估和物种组成分析,明确菜心贮藏过程中切口处的优势菌群。在贮藏早、中、后期,真菌优势菌群均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unclassified Fungi。在贮藏早期,细菌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而在贮藏中、后期,细菌优势菌群转变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真菌的多样性要高于细菌。本研究明确了菜心冷藏期间的微生物多样性发生规律,为后续菜心保鲜剂和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