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16篇
  国内免费   403篇
  完全免费   12240篇
  轻工业   85759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979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2067篇
  2018年   4654篇
  2017年   5026篇
  2016年   3437篇
  2015年   3145篇
  2014年   4933篇
  2013年   9122篇
  2012年   10036篇
  2011年   8996篇
  2010年   5997篇
  2009年   3694篇
  2008年   2601篇
  2007年   4046篇
  2006年   2814篇
  2005年   2371篇
  2004年   2034篇
  2003年   1307篇
  2002年   979篇
  2001年   682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147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115篇
  1982年   117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70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77篇
  1977年   76篇
  1976年   73篇
  1975年   48篇
  1974年   63篇
  1973年   63篇
  1972年   42篇
  1971年   44篇
  1970年   60篇
  1969年   53篇
  1968年   57篇
  1967年   53篇
  1966年   50篇
  1965年   42篇
  1964年   61篇
  1963年   45篇
  1962年   30篇
  1961年   31篇
  1960年   29篇
  1959年   36篇
  1958年   32篇
  1957年   31篇
  1956年   64篇
  1955年   46篇
  1954年   46篇
  1953年   39篇
  1952年   30篇
  1951年   32篇
  1950年   48篇
  1949年   41篇
  1948年   23篇
  1944年   33篇
  1943年   35篇
  1942年   40篇
  1941年   76篇
  1940年   40篇
  1939年   84篇
  1938年   39篇
  1937年   14篇
  1936年   5篇
  1933年   3篇
  1932年   2篇
  1931年   3篇
  1930年   6篇
  1929年   2篇
  1928年   6篇
  1927年   2篇
  1926年   4篇
  1923年   2篇
  1921年   2篇
  1919年   2篇
  1918年   4篇
  1916年   7篇
  1914年   2篇
  19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3  
活性多糖是当今医药和食品工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是一类重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 ,文章详细介绍了活性多糖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分离纯化、保健功能、结构及其分析、构效关系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0  
本文对8个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的重要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初烤烟叶中的致香成分影响较大.不同产地的烟叶及不同部位烟叶中的重要致香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不同栽培条件对烟叶中的致香化学成分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和用途,概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和制备技术以及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的抑菌活力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益生菌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对病原菌的抑菌活力,本文用琼脂扩散法的牛津杯法评价益生菌的抑菌活力.为得到准确和重复性好的结果,要从几个方面注意.在下述条件下,可以得到清晰可见的抑菌圈:牛津杯中的加液量为0.25mL,指示菌菌悬液的细菌浓度为10^5CFU/mL,在3~4℃冰箱预先扩散24h.  相似文献
5.
普通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与烘焙品质相关关系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4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是谷蛋白聚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反映了谷蛋白聚合体的业度分布状况。本研究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测定了我国小麦品种GMP含量,并用相关和回归的方法研究了GMP含量与其它烘焙品质的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GMP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面包体积等的相关性都极显著,与粗蛋白含量相比,GMP含量对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的影响更大一些,可以用来预测面粉烘焙品质  相似文献
6.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 are typically designed as a two-chamber system with the bacteria in the anode chamber separated from the cathode chamber by a polymeric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Most MFCs use aqueous cathodes where water is bubbled with air to provide dissolved oxygen to electrode. To increase energy output and reduce the cost of MFCs, we examined power generation in an air-cathode MFC containing carbon electrode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a polymeric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Bacteria present in domestic wastewater were used as the biocatalyst, and glucose and wastewater were tested as substrates. Power density was found to be much greater than typically reported for aqueous-cathode MFCs, reaching a maximum of 262 +/- 10 mW/m2 (6.6 +/- 0.3 mW/L; liquid volume) using glucose. Removing the PEM increased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to 494 +/- 21 mW/m2 (12.5 +/- 0.5 mW/L). Coulombic efficiency was 40-55% with the PEM and 9-12% with the PEM removed, indicating substantial oxygen diffusion into the anode chamber in the absence of the PEM. Power output increased with glucose concentration according to saturation-type kinetics, with a half saturation constant of 79 mg/L with the PEM-MFC and 103 mg/L in the MFC without a PEM (1000 omega resistor). Similar results on the effect of the PEM on power density were found using wastewater, where 28 +/- 3 mW/m2 (0.7 +/- 0.1 mW/L) (28% Coulombic efficiency) was produced with the PEM, and 146 +/- 8 mW/m2 (3.7 +/- 0.2 mW/L) (20% Coulombic efficiency) was produced when the PEM was removed. The increase in power output when a PEM was removed was attributed to a higher cathode potential as shown by an increase in the open circuit potential. An analysis based on available anode surface area and maximum bacterial growth rates suggests that mediatorless MFCs may have an upper order-of-magnitude limit in power density of 10(3) mW/m2. A cost-effective approach to achieving power densities in this range will likely require systems that do not contain a polymeric PEM in the MFC and systems based on direct oxygen transfer to a carbon cathode.  相似文献
7.
中国烟叶矿质营养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利用2002年抽样调查的220个烤烟样品,对我国烤烟中的氮、钾、磷、钙、镁、锰、铜、锌、硼、钠、铁、氯、烟碱、还原糖等14个指标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除钙、钠、锌、硼、还原糖、烟碱外,其余指标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在样本数较多的K326、云烟85、云烟87、NC82、NC89中,K326的钾含量为1.79%,显著地高于云烟85、NC82、NC89,NC82、云烟87的氯含量分别为0.39%、0.32%,显著地高于K326、云烟85、NC89中的氯含量;2)氮、硼、烟碱含量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降低,而钾、铁、还原糖则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升高;3)烟碱含量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其余指标在地域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河南烟叶的钾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的氯离子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湖南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所有地方;4)我国烟叶氮、磷、钾、钙、镁、锰、氯、铜、锌、硼、钠、铁、烟碱、还原糖含量落在巴西烟叶范围之内的理论概率分别为0.525、0.598、0.485、0.338、0.462、0.839、0.449、0.384、0.275、0.586、0.621、0.586、0.739、0.684;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的概率只有0.389、0.660、0,531、0.309.  相似文献
8.
烟叶主要化学指标与其感官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48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关联度分析法,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其感官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总氮、烟碱等化学指标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劲头、浓度等呈明显正相关;糖/碱比、总糖等化学指标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劲头、浓度等呈明显负相关;对糖/碱比等反映烤烟质量的品质指标以往的认识不够全面,其中一些质量观念需修正;总氮、烟碱含量也是较为重要的化学指标,其中,总氮含量对香气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烟碱含量对劲头的影响最为显著.灰色关联分析用于烟叶质量分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黄桃果肉中提取出两种水溶性多糖HTP1和HTP2,本文研究了HTP1和HTP2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了它们在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方面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HTP1和HTP2对羟基自由基(·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270.92μg/ml和4.361mg/ml。HTP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明显清除作用,其IC50约为401.3μg/ml,而HTP2无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HTP1及HTP2各分别为100mg/kg、200mg/kg剂量ip×10qd方案,对小鼠Lewis肺癌足趾皮下接种的抑瘤率分别为54.69%、43.44%及47.08%、44.48%。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NK及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HTP1和HTP2两个剂量组成均有较明显的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方法在优化微生物培养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多种统计优化方法已被成功地运用于微生物培养基优化工作中,本文根据响应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响应面方法的优,点、试验设计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了简述,并结合里氏木霉RutC-30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培养基成分的确定说明了响应面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