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完全免费   1篇
  轻工业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窖泥的培养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官荣  唐亚涛 《酿酒》2010,37(1):25-27
优质的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白酒的重要前提条件,优质的人工窖泥主要取决于科学合理的配方,协调而全面的菌种和认真细致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钠与甘油混合物催化猪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氢氧化钠与甘油混合物催化猪油酯交换反应的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反应温度140℃,氢氧化钠浓度0.3%,反应时间45min,甘油与氢氧化钠质量比1:1,此条件下酯交换程度为97.6%,产物中甘三酯含量为94.4%。  相似文献
3.
李 杨  李 雷  任永利 《酿酒》2014,(2):22-25
从多方面对川酒四大产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四大产区的今后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白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发酵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中国白酒与人体健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人们对白酒健康问题认识模糊,阻碍了白酒行业的发展。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继承民族传统生产工艺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提升传统名优白酒产品的质量及其科技含量。论述了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白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酱香型工艺的前三轮次酱酒质量差,利用价值低。对这前三轮次酱酒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其科学的处理方式方法,提高前三轮次酱酒利用价值和健康价值,促进资源有效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赵素芬 《酿酒》2014,(3):100-101
介绍了提高芝麻香型白酒的窖底酒质量及提高其酱香、焦香香气试验的工艺过程、操作步骤和参数。通过制作窖底及窖底醅,提高了酒的浓香,增加了酒体的醇甜感和圆润度;通过添加酸性蛋白酶,增加了酒的酱香成分,使酒体更加完善;通过增加麸皮及延长发酵期,提高了酒的焦糊香和酱香。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浓香型白酒生产是以泥窖为发酵载体,窖池中的酒醅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各种微生物以及酶的作用,进行复杂的能量代谢,最终将淀粉类大分子物质转化为酒精和各种香味物质,形成了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风格。以浓香型白酒为出发点,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指标、香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对人工窖泥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人工窖泥发酵的几个主要因素(黄泥添加量、水分含量、pH、发酵时间),以及这四个因素的取值范围。以窖泥的感官品质和微生物功能菌数量的综合得分为评判指标,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RSM)优化人工窖泥的生产工艺参数,结果得到人工窖泥的最佳生产工艺为黄泥添加量为83%、水分含量为55%、pH为5.56、发酵时间为70d,在此条件下生产的人工窖泥综合得分为86.9,与预测值接近,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9.
李雷  李杨  方春玉  任永利 《酿酒》2013,(4):14-17
窖泥对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窖泥老化衰退会影响酒的质量和发酵糟醅的出酒率。主要对七种窖泥养护方法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窖泥养护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黄水和窖泥中,通过多级筛选选出一株耐酸性酒精酵母A3。通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为4.0、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