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5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1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45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4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火龙果真空冷冻干燥的模拟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彤  余克志  张得正 《制冷学报》2022,43(2):142-150
为了准确预测冷冻干燥时间,本文基于传热传质理论,利用COMSOL软件对厚度为12 mm、半径为4 cm的红心火龙果片进行建模,模拟升华干燥阶段火龙果内部水蒸气流动耦合热质传递、火龙果温度分布特性、升华界面位移以及冰升华过程,预测升华周期,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且误差较小,火龙果中心点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为0.9℃,火龙果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2%,脱水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63%。本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升华干燥过程热质传递动态变化。通过模拟对比不同厚度火龙果片升华周期,同时考虑到冻干制品质量和产量,12 mm为红心火龙果片冻干最佳厚度。  相似文献   
2.
以裂壶藻干藻粉为原料,以清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酶解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清油得率影响较大的碱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应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裂壶藻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中性蛋白酶添加量7%,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 h,酶解p H 6.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68℃,酶解时间6 h,酶解p H 9.4。在最适工艺条件下,裂壶藻清油得率可以达到(91.37±0.1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裂壶藻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3%,其中DHA含量为35.09%。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中褐藻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提取到的褐藻多酚进行初步的结构解析。方法:以褐藻多酚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褐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和超声提取时间三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2,4-二甲氧基苯甲醛比色法(2,4-dimethoxybenzaldehyde assay,DMBA法)测定铜藻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得率与褐藻多酚得率,计算得率并分析其相关性。对褐藻多酚提取物运用LC-TOF-MS鉴定其褐藻多酚的分子式并推测其结构。结果: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比为42∶1 m L/g,超声提取时间为58 min。在优化条件下,铜藻中褐藻多酚得率为(25.16±0.34)mg/100 g。褐藻多酚得率与总酚得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3)。通过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LC-TOF-MS)得到褐藻多酚是分子量为374.3036、分子式为C18H14O9的间苯三酚三聚体,推测其结构为Triphlorethol A。结论:通过研究提高了铜藻中褐藻多酚的得率;褐藻多酚得率和总酚得率有显著正相关性;铜藻中含有褐藻多酚Triphlorethol A。  相似文献   
4.
腐败希瓦氏菌对凡纳滨对虾氨基酸及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对虾在30℃和4℃贮藏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情况、感官品质、氨基酸及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生长代谢活性及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30℃条件相比,4℃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感官品质下降趋势较缓,且腐胺和尸胺含量都较低,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感官不可接受点时,4℃条件下接菌组样品中总氨基酸含量却较30℃条件下的低,分别为(168.25±1.86)mg/g和(174.16±0.89)mg/g,其中以总赖氨酸、总精氨酸和总酪氨酸下降幅度最为显著,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明显较低。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腐败希瓦氏菌在对数生长期时,对虾的总赖氨酸含量下降最快。低温虽然能够抑制腐败希瓦氏菌菌落数的增长和生物胺的累积,但是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环境下生长代谢需要更多的氨基酸,以促进凡纳滨对虾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降低对虾的风味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究柠檬马鞭草精油结合亚麻籽胶对冰温贮藏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 protein,MP)生化特性及构象的影响。以未涂膜处理组为对照,实验组用添加质量浓度为0%、0.128%、0.64%和1.28%柠檬马鞭草精油的复合涂膜处理,分析冰温贮藏期间大菱鲆MP结构及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大菱鲆MP的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均不断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不断上升,且经0.128%质量浓度柠檬马鞭草精油复合涂膜处理的大菱鲆MP的总巯基含量在贮藏15 d后比对照组增加了22.04%,表明复合涂膜显著抑制了MP的氧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复合涂膜处理抑制了α-螺旋相对含量的减少,同时涂膜能显著减缓内源荧光强度的下降速率,维持大菱鲆MP结构的稳定。此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添加0.128%质量浓度柠檬马鞭草精油复合涂膜处理的大菱鲆在贮藏后期依然保持较完整的肌原纤维结构。因此,柠檬马鞭草精油-亚麻籽胶复合涂膜能显著抑制冰温贮藏大菱鲆MP的氧化和降解,且精油质量浓度为0.128%时抑制效果最佳,表明这种复合涂膜用来保鲜大菱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鲜切荸荠在储藏过程中容易氧化变质的现象,研究一种复合保鲜液对鲜切荸荠进行保鲜;利用食盐、白糖、白醋等溶液对鲜切荸荠进行浸泡预处理后再进行包装,置于室温条件(25℃)下储藏;分别测定了特定时间内鲜切荸荠的颜色、硬度、失重率、电导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含量等参数,并对气味、胀袋情况等进行了感官评价;同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食盐浓度80g/L+白糖浓度3g/L+白醋浓度100g/L+浸泡时间15min,与对照组相比,使鲜切荸荠保鲜期延长了6d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鲍鱼的原料学属性,分析测定了皱纹盘鲍腹足肌肉三部位(闭壳肌、过渡区和裙边)的营养成分、蛋白组成及分布,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三部位肌肉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三个部位中闭壳肌部分的水分含量最低,而粗蛋白与粗脂肪最高;三部位中盐溶性蛋白与非蛋白氮含量较高,水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裙边的肌基质蛋白的含量约为过渡区的2倍,闭壳肌部分的3倍,胶原蛋白含量丰富;SDS-PAGE中闭壳肌与过渡区部分蛋白分布相似,蛋白组成比裙边部分丰富;光学显微镜图中肌原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分布与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一致,且肌肉纤维的横截面与纵截面中肌纤维的形态有所差异。鲍鱼三部分肌肉性质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鲍鱼的进一步加工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虾青素是一种较强的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对组织细胞和DNA损伤的能力,能有效防治相关的疾病,还可用作鱼类和家禽饲料的添加剂,改善皮肤和肌肉颜色、提高繁殖能力、增加营养及商品价值,在饲料、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天然虾青素存在于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藻类和真菌中,其存在形态和结构存在差异。由于虾青素有3种光学异构体、多种几何异构体,且极易与脂肪酸结合形成虾青素单酯、虾青素双酯,导致虾青素的结构复杂多样,对虾青素的分析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从虾青素的结构、应用、破壁方法、提取纯化及定量检测方法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的虾青素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虾青素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南极磷虾蛋白酶解物的溶解性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实验分析了南极磷虾蛋白酶解过程中酶与底物比、时间、温度、pH等因素对南极磷虾蛋白酶解物溶解性的影响,建立了南极磷虾蛋白酶解物溶解度与各因素的最佳工艺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实验从4种酶中优筛选出木瓜蛋白酶作为酶解用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木瓜蛋白酶酶解南极磷虾蛋白的最适工艺为:酶与底物比0.25%(w/w)、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55℃、酶解pH6.0,此时南极磷虾蛋白酶解产物的溶解度为12.06%±0.21%。因此,酶解改性能够改变南极磷虾蛋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0.
脆性形成过程中脆肉鲩肌肉肌浆蛋白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脆性形成过程中鱼肉肌浆蛋白为原料,通过分析肌浆蛋白总巯基、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结构信息变化,探讨脆肉鲩脆性形成过程中肌肉肌浆蛋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脆性的形成过程中,肌浆蛋白总巯基含量呈下降趋势,脆性形成末期下降了35.02%(P0.05);表面疏水性呈上升趋势,脆性形成末期上升了65.83%(P0.05);荧光峰位置发生蓝移,脆性形成末期蓝移了5.24%(P0.05)。红外光谱显示脆肉鲩脆性形成过程中肌肉肌浆蛋白均有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酰胺A、B、Ⅰ、Ⅱ、Ⅲ,各吸收峰位置有波动。肌浆蛋白二级结构显示,脆肉鲩脆性的形成伴随着肌浆蛋白α-螺旋的减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增加。在脆肉鲩脆性形成过程中,肌肉肌浆蛋白结构的逐渐变化是脆肉鲩脆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