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1.
柚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然而,柚皮素在水中溶解性能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本研究以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为载体,以柚皮素为疏水药物模型,利用反溶剂重结晶法成功制备了CNCs/柚皮素纳米复合物,并表征了所得纳米复合物的性能,分析了纳米复合物中柚皮素的溶出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形成CNCs/柚皮素纳米复合物后,柚皮素得到充分的纳米化和稳定分散,从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态。负载CNCs的柚皮素在水中的溶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120min时累积溶出度达到93.4%;经CNCs负载后,当柚皮素浓度为50μg/m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44.3%,柚皮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微胶囊的表面形态,IR(Infrared Spectrum)检测了上述技术对山苍子油的包埋效果,得出了喷雾干燥法对山苍子油的包合率要好于冷冻干燥法、饱和水溶液法及研磨法。研究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按照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分别对山苍子油微胶囊的释放进行拟合,获得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磨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零级模型,饱和水溶液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一级模型。喷雾法制备的微胶囊对山苍子油的保护效果最好,可为工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乳化剂,白藜芦醇为药物模板,利用剪切乳化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白黎芦醇乳液,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剪切乳化过程中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白藜芦醇加入量对初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获得制备白藜芦醇初乳液的优化工艺为SSAS加入量4%,白藜芦醇加入量0.2%,乳化温度50℃、乳化时间20 min,此条件下SSAS制备的白藜芦醇初乳液的稳定性较好。在剪切乳化优化工艺条件下考察了高压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白藜芦醇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白藜芦醇乳液的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均质压力在40~100 MPa、均质2次的条件下,乳液的粒径分布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为出发点,探讨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相关评估体系的特点,指出当前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目标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可食真菌β-葡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重要的生物功能,在食品、医药和生物材料领域有重要的开发应用前景。文章综述可食真菌β-葡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和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和检测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相关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桑叶内源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和绿原酸与桑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形成的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均对桑叶蛋白有荧光猝灭作用且均为静态猝灭,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04 L/mol左右,结合位点数(n)的值为1左右,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桑叶蛋白与2种酚类物质相互作用后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导致桑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此外,桑叶蛋白与2种酚类化合物复合后的水解度较桑叶蛋白本身有所降低,复合物不易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水解;2种复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均较酚类物质本身有所降低,但较桑叶蛋白有所提高。白藜芦醇与绿原酸均与桑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合,并影响其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桑叶功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碳酸钠改性制备的紫胶钠盐(SSC)用于包埋白藜芦醇(Res),优化喷雾干燥制备工艺,获得具有pH响应性的SSC/Res微胶囊,促进白藜芦醇的吸收与利用。以壁材与芯材之比(壁-芯比)、进口温度和进料流量为考察因素,Res的包埋率及载药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了喷雾干燥法制备SSC/Res微胶囊的工艺,通过FT-IR、SEM、TG-DSC技术对SSC/Res微胶囊的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模拟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SSC/Res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壁-芯比3:1(g/g),进口温度160℃,进料流量9.5 mL/min,此条件下Res的载药量为18.17%,与预测值一致。SSC/RES微胶囊为球体结构,表面光滑,热力学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能在模拟肠液中实现快速释放,累积释放速率为6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并获得具有pH值响应和抗氧化活性的紫胶树脂铵盐(shellac resin ammonium salt,SRAS)/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微胶囊,提高RES的生物利用率。方法:SRAS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对RES进行微胶囊化,获得SRAS/RES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等技术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效果。结果:在配方中SRAS、RES和吐温80的用量分别为2、0.278 g和0.5 g的条件下,制备的SRAS/RES微胶囊中RES的包埋率为82.70%,负载率为8.27%;SRAS/RES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球体结构,热力学性质稳定,抗氧化能力高于未包埋前的RES,具有pH值响应性,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下保持缓释释放,而在模拟人体肠液中快速释放。结论:天然紫胶树脂经氨水改性得到的SRAS可用于包埋RES,制备的SRAS/RES微胶囊具有促进RES在肠液中的吸收与利用的作用,在功能食品、药品输送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羟基、多羧基的活性天然产物茶皂素为原料,与聚磷酸铵和季戊四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一种聚磷酸酯类茶皂素基三位一体新型环保膨胀型阻燃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分析技术对阻燃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阻燃剂的热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与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发生反应,生成聚磷酸酯类茶皂素基膨胀型阻燃剂,且该阻燃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降解热释放较小,高温残留率高,最终的质量残留率高达30.77%。将制备阻燃剂用于阻燃涂料中,并采用氧指数测试仪和锥形量热仪研究了阻燃涂料的阻燃性能和热解性能。研究表明,茶皂素基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能显著提高涂料的阻燃性能,阻燃涂料的氧指数值高达34.2%,耐火时间为11.1 min,且锥形量热实验中,该阻燃涂料试样的平均热释放速率(m-HRR)为36.18 kW/m2,总热释放量(THR)为5.25 kJ/m2,平均有效燃烧热(m-EHC)为5.11 kJ/kg,与含复合型阻燃剂的阻燃涂料试样相比,阻燃性能得到极大提高。该制备阻燃剂不含卤素,集三源一体,具有阻燃性能优越,相容性能良好,高效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月桂酸和甘油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月桂酸单甘油酯,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种类与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摩尔比对合成产物中月桂酸单甘油酯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响应面优化工艺为:以氧化钙为催化剂,其用量0.21%,反应时间5.4 h,反应温度166℃,甘油与月桂酸的摩尔比1.5︰1,此条件下产物中月桂酸单甘油酯的含量为61.81%。以正己烷为溶剂,在低温下经三次结晶后获得含量为93.64%的纯化产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溶剂结晶纯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