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资源管理逐渐走向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森林蓄积量作为林业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遥感反演领域一直处在热门地位.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和样地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数学模型,选取合适的参数及评价指标,得到对森林蓄积量的反演结果;再对两重回归估计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两步回归估计,使用该方法对森林蓄积量反演结果与人工验证结果进行精度估算,兼顾到了全覆盖的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结果以及人工修正和地面验证两个部分的验证数据,得到的精度估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集成电路测试中,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低是影响测试成本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性能估算的测试集重排序方法。首先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进行分类建模,然后对每种故障类型进行仿真,通过在每个逻辑门注入故障,统计测试向量命中故障门的面积之和来估算测试向量的测试性能,最后根据测试性能的优劣对测试集进行重新排序。实验表明,对于单固定故障使用排序后的测试集测试可以减少5329%的故障检测时间。该方法是通过对电路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和统计然后对测试集进行优化,对ISCAS 89标准电路进行试验,与其他测试集重排序对比,有着明显的优化。算法运行完全是基于软件的,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开销,可以直接相容于传统的集成电路测试流程。  相似文献   
3.
惯性动捕数据驱动下的智能下肢假肢运动意图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本跃  王婕  刘双庆  盛敏  向馗 《自动化学报》2020,46(7):1517-1530
为了解决传统意图识别方法使用多模态传感器信号所带来的复杂性以及识别转换模式一般具有滞后性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智能下肢假肢的运动意图实时识别方法.从模式识别的角度看, 在对象空间到模式空间的转换中, 对运动模式尤其是运动转换模式进行了重定义; 在模式采集中, 采用在患侧的运动模式进行转换之前, 采集绑定在健侧的传感器于摆动相前期所产生的时序运动数据, 选择均值、方差等特征统计量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其进行特征选择提取与特征分类的策略, 实现对残疾人运动意图准确、实时地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识别出单肢截肢患者在不同地形下的运动意图, 包括平地行走、上楼、下楼、上坡、下坡5种稳态模式, 识别率可达到97.52 %, 并且加入在5种模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转换模式之后, 识别率可达到95.12 %.本文方法可以极大提高智能下肢假肢的控制性能, 实现智能假肢能根据人的运动意图在多种运动模式之间进行自然、无缝的状态切换.  相似文献   
4.
标记分布学习中示例由多个不同重要程度的标记共同标注,而在已有的标记分布学习算法中,大部分均在完备数据集下进行,未考虑数据噪声干扰。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编码器的降噪特性和核极限学习机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核极限学习机自编码器的标记分布学习算法。使用核极限学习机自编码器对原始特征空间映射,得到更具鲁棒性的特征表达,构造适应标记分布学习的极限学习机模型作为分类器以提升分类效率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其他对比算法具有一定优势,使用假设检验方法进一步说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盛敏  刘双庆  王婕  苏本跃 《控制与决策》2020,35(9):2153-2161
传统下肢假肢运动意图识别常使用多模态传感器采集残肢侧时频域特征,在短时意图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滞后性,且时频域特征不稳定难以达到实时意图识别的目的.鉴于此,提出基于改进模板匹配技术的智能下肢假肢运动意图实时识别的方法.在重新定义单侧下肢截肢者的运动模式后,仅采用惯性传感器采集健肢侧位于摆动相的数据,基于改进的模板匹配,通过滑动窗口创建完备的模板库,使得每类运动模式在库中有充足的原子模式,对下肢假肢的运动意图进行实时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5种稳态模式(平地行走、上下楼、上下坡)的识别率为99.50%,在引入8种转换模式后的识别率为97.03%,可以大大提高下肢假肢实时识别性能,助力单侧下肢截肢者更自然地行走.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目前通常通过标注标签之间的相关信息研究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未考虑未标注标签与标注标签之间的关系对标签集质量的影响.受K近邻的启发,文中提出近邻标签空间的非平衡化标签补全算法(NeLC-NLS),旨在充分利用近邻空间中元素的相关性,提升近邻标签空间的质量,从而提升多标签分类性能.首先利用标签之间的信息熵衡量标签之间关系的强弱,获得基础标签置信度矩阵.然后利用提出的非平衡标签置信度矩阵计算方法,获得包含更多信息的非平衡标签置信度矩阵.继而度量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相似度,得到k个近邻标签空间样本,并利用非平衡标签置信度矩阵计算得到近邻标签空间的标签补全矩阵.最后利用极限学习机作为线性分类器进行分类.在公开的8个基准多标签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NeLC-NLS具有一定优势,使用假设检验和稳定性分析进一步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詹文法  邵志伟 《电子学报》2020,48(8):1623-1630
针对集成电路测试过程中测试时间长,影响测试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测试流程分级动态调整方法.通过统计样本集成电路中每种测试类型和每条测试向量的测试故障率来建立贝叶斯概率模型,根据其命中故障点的概率高低分级调整它们的加载顺序.随着测试的进行,不断收集测试数据,动态更新测试类型和测试向量的测试故障率,同步调整测试类型以及测试向量的加载顺序.实验表明,使用动态调整后的测试流程可以更早的发现故障电路,显著减少故障电路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本算法是完全基于软件的,不需要增加硬件开销,可以相容于传统的集成电路测试流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真实物体的3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机器视觉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基于RGBD数据的非匀速非固定角度旋转物体的3维重建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旋转平台重建物体3维模型的配准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Kinect采集位于旋转平台上目标物的深度数据和颜色数据,对齐融合并使用包围盒算法去除背景噪声和不需要的外部点云,获得带有颜色信息的点云数据。并使用基于标定物不同角度上的点云数据标定出旋转平台中心轴的位置,从而获得Kinect与旋转平台之间的相对关系;然后通过曲率特征对目标点云进行特征点提取并寻找与相邻点云的对应点;其中对于特征点的选取,首先针对点云中的任意一点利用kd-tree搜寻其k个邻近点,对这些点进行曲面拟合,进而计算其高斯曲率,将高斯曲率绝对值较大的n个点作为点云的特征点。n的取值由点云的点个数、点密度和复杂度决定,具体表现为能反映物体的大致轮廓或表面特征信息即可。对于对应点的选取,考虑到欧氏距离并不能较好反映点云中的点对在旋转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在实际配准中,往往会因为点云重叠或距离过远等原因找到大量错误的对应点。由于目标物在扫描过程中仅绕旋转轴进行旋转,因此采用圆弧最小距离寻找对应点可有效减少错误点对。随后,使用二分迭代寻找绕中心轴的最优旋转角度以满足点云间的匹配误差最小;最后,将任意角度获取的点云数据配准到统一的坐标系下并重建模型。结果 使用斯坦福大学点云数据库和自采集数据库分别对该方法和已有方法在算法效率和配准结果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拥有平均75 000个采样点的斯坦福大学点云数据库上与传统ICP算法和改进ICP算法相比,迭代次数分别平均减少86.5%、57.5%,算法运行时间分别平均减少87%、60.75%,欧氏距离误差平方和分别平均减少70%、22%;在具有平均57000个采样点的自采集点云数据库上与传统ICP算法和改进ICP算法相比,迭代次数分别平均减少94%、75%,算法运行时间分别平均减少92%、69%,欧氏距离误差平方和分别平均减少61.5%、30.6%;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进行点云配准效率较高且配准误差更小;和KinectFusion算法相比在纹理细节保留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旋转平台标定的点云配准算法,利用二分迭代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算法复杂度。与典型ICP和改进的ICP算法的对比实验也表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另外,与其他方法在具有纹理的点云配准对比实验中也验证了本文配准方法的优越性。该方法仅采用单个Kinect即可实现对非匀速非固定角度旋转物体的3维建模,方便实用,适用于简单快速的3维重建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结合Filter和Wrapper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集成遗传算法(FSEGA)的特征选择方法,用于从基因表达谱数据中选择特征基因。根据基因正负样本的分布关系定义信息指标过滤噪声基因,在递归特征消除过程中根据基因的集成权值生成候选基因子集,选择分类测试中具有最高AUC(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值的候选基因子集作为基因表达谱数据集的特征基因子集,将支持向量机(SVM)用于算法的适应度函数,研究FSEGA方法与分类器算法之间的关系,对5个肿瘤特征基因表达谱数据集进行基因选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集成特征选取方法选取的特征基因集合含丰富类别信息,重复性较好,提高了肿瘤特征基因选取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度过长的测试向量之间相容压缩的压缩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提高测试向量间的相容性,提出了最大近似相容的分组测试向量相容压缩方法。首先将测试向量按相同的数据块长度划分为若干组,然后提出对分组测试向量进行最大近似相容性的重排序,将测试集分为两个集合:已排序集合和未排序集合。先将确定位最多的测试向量作为已排序集合的首个测试向量,再对已排序集合的最后一个测试向量和未排序集合的所有测试向量进行近似相容性比较,将在未排序集合中与其近似相容性最大的测试向量依次插入到已排序集合中,直至重新排序完毕;最后,将重排序的测试向量编码压缩,每个测试向量都要存放两次,一次是源数据存入RAM存储器中以备下一测试向量参考,另一次是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入ATE中,第一个测试向量比较特殊,是将源数据不作处理分别存入ATE和RAM中。该方法使得不相容的测试向量能达到最大程度的近似相容,从而提高了测试向量之间相容压缩的压缩效果;且对测试向量间的重排序不影响故障覆盖率,且是在离线情况下实施,因此不影响测试时间。对ISCAS’89标准电路进行试验,与其他编码方案对比,证实方案可行有效,而且硬件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