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黄精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黄精渣不溶性膳食纤维(HIDF)。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木瓜蛋白酶浓度、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α-淀粉酶浓度、α-淀粉酶酶解时间五种因素对HIDF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最后进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以及功能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木瓜蛋白酶浓度0.13%,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1.9 h,α-淀粉酶浓度0.29%,α-淀粉酶酶解时间2 h,HIDF得率为52.18%;HI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为5.99±0.05 g/g、3.97±0.04 g/g和4.57±0.05 mL/g。综上,提取后的黄精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构及物理性质,适合加工成功能性食品,可为提高黄精渣的利用率及进一步挖掘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作用,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保肝利胆等多种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在食品行业和医药行业应用广泛。但目前研究者们对金银花中功能性成分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深入,其所具有的生物活性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相关文献,主要综述了金银花的功能性成分、生物活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更多人了解金银花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为金银花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商品苹果果胶(commercial apple pectin,CAP)为对照,研究欧李果胶(Cerasus humilis fruit pectin,CSP)的结构、理化性质及乳化特性。与CAP对比,所得CSP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为70.42%,含有更高含量的金属元素(Ca、Zn、Mg)、蛋白质和总多酚(P<0.05)。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X射线衍射等结构表征表明,CSP表面呈光滑、连续和卷曲的片状或丝状结构,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52.04%),具有无定形性质,阿拉伯糖(65.7%)、半乳糖(18%)和鼠李糖(11%)为其主要的3 种中性单糖。此外,通过测定CSP的Zeta电位值和其乳液体系的乳化指数、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显微结构、液滴粒径及流变学性质,探究CSP的乳化性质。结果显示,CSP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质,可作为乳液体系的天然乳化剂,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牛蒡多糖与绿原酸对斑马鱼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构建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筛选协同抗氧化作用最强的牛蒡多糖-绿原酸复合物配比。根据最佳配比制备牛蒡多糖-绿原酸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当牛蒡多糖与绿原酸的质量比为1∶3时,该复合物在体内表现出最强的协同抗氧化作用,其平均粒径约50~60 nm,Zeta电位为(-6.36±0.80) mV。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多糖和绿原酸之间形成无定形片状结构,氢键可能是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该复合物能显著提高斑马鱼体内的T-SOD活力和CAT活力,降低MDA含量,有效清除DPPH、ABTS+、OH-、O2-自由基。结论:牛蒡多糖-绿原酸复合物能够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抑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检索获取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对应靶点、抑菌相关靶点及两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分析。结果: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对应靶点483个,抑菌相关靶点805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抑菌作用靶点75个,起关键作用的为TNF、AKT1、ALB、MMP9、EGFR、MAPK8等靶点。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抑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应激反应、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多细胞生物过程、细胞讯息传递等生物过程,并通过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蛋白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和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共同发挥作用。化合物与分子靶点对接结果良好,验证了网络构建预测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抑菌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其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治疗II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检索获取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作用靶点以及与II型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靶点,绘制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成分-疾病-靶点”功效作用网络,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并将核心靶点蛋白与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对应靶点483个,II型糖尿病相关靶点2214个,交集靶点211个,关键靶点37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治疗II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胶原蛋白降解等多条通路,主要涉及AKT1、MMP3、MMP9、HIF1A、IGF1R、MAPK8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通过调控葡萄糖代谢以及调节相关蛋白质发挥作用。化合物与分子靶点对接结果良好,验证了网络构建预测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预测了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治疗II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与作用机制,为深入开展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治疗II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菊芋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农产品,研究表明菊芋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菊芋中菊糖、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及菊芋的主要生理活性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菊芋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黄精、红枣为主要原料研究黄精红枣酸奶的工艺配方,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选取黄精液添加量、红枣液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奶粉添加量及发酵时间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黄精液添加量、红枣液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和奶粉添加量4个因素设计响应面试验,通过感官评分研究4个因素对黄精红枣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黄精红枣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黄精液添加量30.6 g/L、红枣液添加量36.2 g/L、木糖醇添加量8.7 g/L及奶粉添加量162 g/L,最终感官评分为92.18分,与预测值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山东"道地"药材北沙参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北沙参有诸多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北沙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冀为北沙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姜提取物对苯并芘(benzo[α]pyrene,BαP)染毒小鼠抗氧化酶及Ⅱ相酶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用100、200、400 mg/(kg·d)的生姜提取物(分别标记为LG、MG和HG)对昆明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4 d,然后腹腔注射50 mg/(kg·d) BαP,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肾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reductase,QR)、血氧合酶1(hemooxygenase 1,HO-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活力及相应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CH 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BαP损伤组相比,BαP+MG和BαP+HG能显著诱导小鼠血清中CAT和GSH-Px活力及肝肾中CAT、SOD和GSH-Px的活力(P0.05);BαP+MG和BαP+HG处理导致动物肝脏中QR、HO-1和GST的活力分别提高了21.7%和29.05%、23.99%和56.39%、32.40%和15.08%。与BαP处理组相比,BαP+MG极显著提高了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21.9%),抑制了Keap1蛋白表达(34.7%)(P0.01)。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阱质谱联用方法从生姜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9种成分。因此,生姜提取物能显著诱导BαP染毒小鼠中抗氧化酶和Ⅱ相酶,并且该过程与Nrf2-Keap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