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4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燕麦作为一种营养独特的作物,用于酿造黄酒是黄酒酿造研究的一项新的尝试。为进一步探究燕麦黄酒中的高级醇指标、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关性,研究燕麦黄酒特性,本研究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麦黄酒发酵过程中的高级醇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了燕麦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统计学原理对高级醇变化与微生物代谢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燕麦黄酒中共检测到β-苯乙醇、异戊醇等18种高级醇。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和真菌分别是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和真菌分别是乳球菌属和酵母属。高级醇与微生物间共建立869项关联,有297属微生物可能参与高级醇的代谢。本研究表明,以燕麦为原料酿造黄酒不仅可以增加黄酒的品类及原料来源,还可能改善黄酒营养价值;另外,高级醇与微生物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以预测燕麦黄酒品质特性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测定燕麦、小米和玉米3种谷物粉经蒸汽和烘烤热处理前、后糊化特性、膨胀势、吸水性和不同淀粉组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燕麦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降低、小米粉和玉米粉显著升高(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回生值显著升高、玉米粉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变化不同;蒸汽和烘烤处理使燕麦粉膨胀势分别降低32%和12%,吸水性指数升高20%以上,但是小米粉和玉米粉变化较小;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水溶性指数降低28%~55%;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20%,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3%~30%,抗性淀粉含量升高20%,尤其热处理对燕麦淀粉组成含量影响最大。扫描电镜观察燕麦、小米和玉米淀粉颗粒直径分别为5,10,15 μm,经热处理后淀粉发生团聚和黏结现象,尤其燕麦淀粉团聚和黏结程度最大。结论: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改变谷物粉的物化特性,进而改善其加工性能。热处理改变了谷物淀粉的构成,减缓了淀粉的消化性,提高了其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18个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的籽粒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黍稷籽粒含油量为2.54%~4.00%,均值3.71%。黍稷籽粒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18:2n6)、油酸(18:1n9)和棕榈酸(16:0),含量区间分别为0.075~5.19、0.150~3.02和0.897~1.81 g/100 g,并含有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油脂的82.1%~ 94.6%。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10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脂肪酸组成在黍稷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不同品牌电饭煲对小米粥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别对格力电饭煲、小米电饭煲、美的电饭煲、苏泊尔电饭煲和九阳电饭煲煮制小米粥中的小米汤、小米粒和小米粥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与分析,根据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样品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小米粥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如醛、醇、酯、酮和杂环类化合物,以醛、醇和酯为主。同一品牌电饭煲煮制小米汤和小米粥的挥发性成分更加相似,且浓度较高,小米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少,浓度较低。对于不同品牌电饭煲煮制样品中,小米电饭煲煮制小米粒中醛、酯、醇和酮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格力电饭煲煮制小米汤中醛、酯和呋喃类化合物浓度最高;苏泊尔电饭煲煮制小米粥中醛和酯类物质浓度最高。GC-IMS联用技术可快速简便检测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不同品牌电饭煲煮制小米粒、小米汤和小米粥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为研制新型电饭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糙小米发芽后会促进功能成分的增加,也会因脂质氧化而形成特殊气味,影响发芽糙小米的品质。为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气味,需要探明糙小米发芽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发芽前后2个品种的发芽糙小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发现了2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8种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和5种酯类。对发芽前后的糙小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热图显示大多数的醇类和酯类在糙小米发芽后含量明显降低,而醛类和酮类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的醛类和酮类可能对糙小米的气味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实验仪对小米粉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不同品种小米粉的流变学特性指标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米粉间加工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1号、2号、5号和14号小米粉加工成面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样品。主成分分析将流变学特性指标归纳为4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87.7469%,基本包含了小米流变学特性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14个小米粉样本聚为4大类,夏谷区和春谷区小米粉区分明显,说明夏谷区和春谷区小米粉流变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对筛选适宜加工的小米品种和目标育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色泽谷子挥发性成分差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黄、白、绿和黑色谷子挥发性成分差别,4种色泽谷子共检测到51种挥发性成分,为醛、醇、酮、碳氢、含苯衍生物、杂环和酚类物质,黄、白、绿、黑谷子分别检测出40、46、41、43种成分。不同色泽谷子挥发性成分构成较为相似,含有36种相同成分,主要体现在含量差别,己醛、壬醛、(E,E)-2,4-癸二烯醛和2-戊基呋喃为不同色泽谷子主要挥发性成分。醛类在不同色泽谷子中种类最丰富、含量最高,其成分和含量差别会给产品气味品质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米的营养缺陷与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小米的营养价值及小米的营养缺陷,介绍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营养强化工艺。采用此工艺可以对小米进行赖氨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素的强化,从而提高小米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58-63
目的:通过分析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DCI)时,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及随访影响资料(如CT、MRI),以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CTP)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死进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38例a SAH后DCI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临床恶化时均行头CT、CTP检查并应用CT或MRI进行随访观察。通过CTP定性分析,视觉评估随访中出现灌注缺损和脑梗死在95%可信区间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在定性分析中,应用ROC曲线比较了有无脑梗死组最低灌注区域的参考值、各参数绝对值和相对值曲线下面积。结果:38例DCI患者出现脑梗死17例,无脑梗死21例。定量分析:随访中有脑梗死且灌注缺损共14例(82.35%),有灌注缺损但无脑梗死共7例(33.33%)(P<0.05);灌注缺损发展为脑梗死的PPV和NPV分别为66.67%(95%CI:67%~80%)和82.35%(95%CI:70%~94%)。定量分析:CBF最小灌注值为17.63 m L/(100 g·min),其PPV和NPV分别为65.48%和76.32%。结论:CTP在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进展为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CTP定性分析较定量分析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
小米糠膳食纤维制备工艺及通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米糠为原料,对其膳食纤维制备过程中碱提条件、酸提条件、超微粉碎条件以及产品通便功能特性进行研究。制备工艺研究结果显示,最佳碱提条件为:NaOH浓度5%、提取温度50℃和提取时间2.5 h,酸提最佳条件为:H2SO4浓度6%、提取温度50℃和提取时间2.5 h,超微粉碎条件为:料球比为1:10超微粉碎12 h。小鼠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能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增加小肠运动;低、中剂量组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降低首次排黑便时间;不同剂量组能极显著(P0.01)增加6 h排黑便粒数,中、高剂量组极显著(P0.01)增加6 h排黑便质量,小米糠膳食纤维具有一定通便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