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9种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处理后,在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上,以甲醇-三氟乙酸-醋酸铵作为流动相,流速1m L/min,柱温40℃。采用梯度洗脱分离,紫外检测器变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安赛蜜、柠檬黄、苯甲酸、糖精钠、山梨酸、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在1.0~5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9种待测物的回收率在91.0%~103.3%,RSD均小于5.0%,最低定量检出限为0.10mg/kg。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能力。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对39份粪便和8份食品进行病原培养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invA毒力基因检测,PFGE及MLST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其他地区菌株进行遗传学差异对比。结果 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物经实时荧光PCR检测均为沙门菌阳性,从39份粪便和8份食品中共分离到31株肠炎沙门菌。PFGE及MLST分析显示31株菌具同源性,表明食物和患者分离菌株基因型别一致,MLST分型显示本次分离株与其他地区优势克隆有同源性,31株肠炎沙门菌均具有invA毒力基因。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缩短了病原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PFGE及MLST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谷物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伏马菌素等16种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5 g样品加入20 ml乙腈-水-甲酸(79∶20∶1,V/V)溶液提取,10 000 r/min离心5 min后稀释,Cortecs C_(18)色谱柱(100 mm×3.0 mm,1.6μm)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电喷雾模式检测,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结果 16种真菌毒素在线性范围内(0.05~2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方法定量限为0.1~50μg/kg,加标回收率为72.67%~126.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16.83%。应用本方法分析英国弗帕斯检测技术研究所(FAPAS)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标示范围内,方法准确度良好。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前处理方法简单,适用于常规实验室对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满足日常真菌毒素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使用乙腈溶液对鸡蛋中杂色曲霉毒素进行提取,后加入无水Na_2SO_4、NaCl和无水CH_3COONa进行盐析,取出上层乙腈后加入C_(18)吸附剂和无水Na2SO4进行净化浓缩后上机检测。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杂色曲霉毒素的提取率。使用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所有阳性样品均使用免疫亲和柱法复测。结果表明,杂色曲霉毒素在0.125~1 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 6,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5μg/kg。在空白鸡蛋基质中进行三水平加标实验,测得提取率在86.8%~90.4%范围内,日间重复性在1.5%~6.2%范围内。最终,将建立的方法用于45份样品检测,其中10份鸡蛋样品检测结果呈阳性,含量为0.5~3 608μg/kg。  相似文献   
5.
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致病菌,分析其同源性,为追踪污染源、明确病因诊断提供帮助,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检致病菌,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分离致病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致病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结果 从21份病人和从业人员粪便样品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2份肠炎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6.25%;食堂用水及井水检测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菌等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结果与GB 4789.4—2010方法一致。PFGE分型显示10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相似性100%,聚类分析为同一型,表明菌株来自同一克隆系。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筛检能提示食物中毒样品中病原菌是否存在的信息,通过GB 4789.4—2010方法仔细寻找到目标菌,两法联合使用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运用PFGE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其亲缘关系,能追踪到菌株来源,有利于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保证豆芽的食用安全与卫生质量。方法通过卫生学调研,对比分析工厂生产豆芽和小作坊孵化豆芽的理化、农药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及亚硫酸盐(以SO2计、下同)等多项指标。结果工厂生产和小作坊孵化豆芽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致病微生物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小作坊孵化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超标率高于工厂生产的豆芽,P值分别为0.058和0.038;工厂与小作坊使用的原料(黄豆和绿豆)SO2含量未见差别,但小作坊生产的豆芽在孵化后期与销售时及浸泡水中的SO2含量远高于工厂生产的豆芽和生产用水。结论工厂生产加工豆芽解决了以往小作坊孵化豆芽的不规范行为和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国内推广豆芽生产产业化,应是当前社会需求与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 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 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型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型4株、seb型2株、sec型4株、sed型6株.结论 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型,而seb型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食品接触制品水基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的迁移量,过程简单高效。选择与待测物性状相近的环氧己烷作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可以消除一些操作过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比较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回收率、精密度,结果显示采用外标法回收率为80.4%~92.3%,内标法回收率为89.5%~101.1%,同时内标法精密度更高。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内标法检出限为0.002 mg/kg,达到欧盟对食品接触制品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迁移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预防、控制相应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河水样品进行离心浓缩、蛋白胨水增菌液增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选择性增菌和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沙门菌,对分离菌株采用系统生化和血清凝集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株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菌株扩增主要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采集48份河水样品,分离沙门菌株105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26株)、德尔卑(14株)、里森(8株)、肠炎(4株)、阿贡纳(4株)、斯坦利(4株)、阿格玛(4株),其他及未分型沙门菌41株。70株(66.7%)耐至少一种抗生素,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53.3%、四环素42.9%、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32.4%、庆大霉素11.4%、环丙沙星4.8%、头孢噻肟4.8%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8%。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为TEM型(n=52)、OXA型(n=6)和CTX-M型(n=3),58.1%的菌株1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结论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且部分血清型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菌也有较高的耐药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提示食源性疾病防控中需关注环境细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简便、准确的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测定的凝胶渗透色谱-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溶解,利用凝胶渗透色谱系统净化,洗脱液经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后氮吹至干,乙腈定容后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苯并(a)芘在0.21~52.50 ng/m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2 μg/kg,最低定量限为0.7 μg/kg,灵敏度高、线性好、范围宽。三级大豆油、四级菜籽油、一级菜籽油、一级山茶油、芝麻油、橄榄油共6 种不同种类和级别的食用植物油加标样品中低、中、高3 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在98.6%~10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98%~4.69%之间。2 a跟踪测定1 份芝麻油阳性样品10 次,其平均值为10.94 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12%。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去除油脂基质的干扰,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克服了GB/T 22509-2008《动植物油脂 苯并(a)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测定苯并(a)芘时氧化铝活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检测批量植物油样品中苯并(a)芘时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