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27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掌握谷蠹的发育历期和发育始点温度,可为监测、预测、科学检查及避免害虫危害提供指导。在22.5、25、27.5、30、32.5、35、37.5、40℃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以水分含量为12.5%和13.5%的小麦为饲料,研究了谷蠹的发育历期及发育始点温度。试验结果为:在22.5、25、27.5、30、32.5、35、37.5、40℃下,谷蠹在水分含量为12.5%小麦中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05、83、66、57、43、41、43、48 d;在水分含量为13.5%小麦中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3、71、55、48、38、34、36、40 d;谷蠹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5℃;在水分含量12.5%和13.5%的小麦中,谷蠹的发育始点温度分别为15.70℃和15.46℃。结果表明:谷蠹的发育历期受环境温度高低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样温度下粮食水分含量低时害虫的发育历期延长且计算所得发育始点温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对全麦粉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在全麦粉加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是现在关注的重点。主要就整粒研磨法和麸皮回添法两种加工工艺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全麦粉的加工技术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蛋白资源,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害虫的感染与危害,印度谷螟是花生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对花生储藏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在20、25、30℃下测定被虫口密度分别为0、2、6、12头/kg的印度谷螟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在不同时间的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花生仁在相同温度下被不同虫口密度的幼虫感染,其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升高,含油量显著降低。30℃条件下,花生仁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20 d后,虫蚀粒率由0. 00%上升至19. 67%,酸值由0. 57 mg/g升至2. 25 mg/g,含油量由48. 71%降低至47. 31%。在不同环境温度中,花生仁感染相同虫口密度的幼虫,其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变化显著不同。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分别放置于20、25、30℃的环境中,感染30d后,虫蚀粒率分别为14. 00%、18. 33%、21. 33%,酸值分别为0. 82、2. 17、2. 60 mg/g,含油量分别为47. 60%、47. 09%、47. 01%。结果显示,随着害虫感染时间延长、龄期增长、虫口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花生仁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增加,含油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储藏过程中容易感染害虫,其中印度谷螟感染后危害严重。研究了印度谷螟成虫在小麦、玉米、稻谷和花生上的产卵偏好性,采用顶空抽取和气质联用测定粮食的挥发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单头印度谷螟雌成虫在小麦、玉米、稻谷和花生仁上的产卵数量分别为20、41、0和79粒。同环境中,雌成虫在水分含量分别为6%、8%、10%和12%的花生仁上产卵数量分别为20、31、55和31粒。同平台雌成虫在破裂花生仁、完整花生仁、破裂花生果和完整花生果上的产卵数量分别为78、38、13和1粒。试验粮食中的挥发物质主要为醛类、烷烃类、醇类、酸类、炔类和烯烃类的化合物,其中花生仁中的挥发物有12种,以酸类、醇类、烷烃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分别为15. 77%、9. 90%、12. 14%。玉米中的挥发物有13种,以醛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为34. 84%。小麦中的挥发物有11种,醛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为14. 34%,烷烃、烯烃和醇类相对含量均小于5%。稻谷的挥发物有14种,以醛类、醇类、烷烃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分别为8. 36%、7. 41%、8. 12%。结果显示,试虫对物料产卵的偏好性可能与挥发物的种类、相对含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了解田间收获小麦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是进行科学防治和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基础。在防止后期害虫感染的前提下,从田间收获的水分含量为9.9%的泛麦8号(河南省漯河市田间采集)、水分含量为11.6%的郑麦7698(河南省濮阳市田间采集)和水分含量为13.2%的济麦22(山东省德州市田间采集)3个品种,在保持原始水分和适宜温度(25℃)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间的害虫发生与虫蚀粒率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泛麦8号在储存前期的120 d里样品中未检出玉米象成虫,15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3头/kg,27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7头/kg,经过240 d的储存后样品的虫蚀粒率一直为0%。郑麦7698储存45 d后样品中玉米象成虫密度为2.0头/kg,此时小麦的虫蚀粒率为0%;270 d后样品中的成虫密度达2.7头/kg,粮食的虫蚀粒率增至3.0%。济麦22储存4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3头/kg,虫蚀粒率为0%;7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7头/kg,虫蚀粒率为0.4%;270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达320头/kg,虫蚀粒率为7.4%。结果表明:收获后水分含量从9.9%至13.2%的3个小麦品种在田间均可感染玉米象;隐藏于籽粒内的玉米象虫卵在后期储存中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与数量受小麦水分含量影响显著,水分含量低的小麦样品中玉米象发育至成虫的时间明显滞后且数量少;收获后储存中小麦样品虫蚀粒率的增加与其水分含量、害虫发育时间以及害虫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冷鲜肉保鲜包装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现阶段冷鲜肉保鲜包装技术的工艺流程、保鲜效果、研究进展等,以期为冷鲜肉包装的选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搜集汇总国内外关于冷鲜肉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论虽然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为真空包装保鲜技术和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但是将多种保鲜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协同发挥作用,理论上要优于单独保鲜技术,这将是未来肉品保鲜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与包装技术相结合,以及生物化学保鲜技术与包装技术相结合。此外,选择包装材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不是阻隔性越好的材料越有利于保鲜。  相似文献   
7.
王斌 《软件学报》2016,27(12):3131-3142
将目标形状的轮廓看成一个无序的点集,从中抽取形状特征,用于快速而有效的目标识别是形状分析任务中的挑战性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形状描述和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出用一种自组织的网络动态演化模型构成一个分层的描述框架,在网络动态演化的每一个时刻,对网络分别进行局部测量和全局测量,抽取网络的无权特征和加权特征.在形状匹配阶段,用获得的局部描述子和全局描述子分别进行局部匹配(基于Hausdorff距离)和全局匹配(基于L1距离),组合两种匹配的距离值构成对形状的差异度度量.用标准的测试集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而又鲁棒地完成较高精度的形状识别任务.  相似文献   
8.
油脂脱酸处理过程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在去除原料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的同时,也会形成产生大量的皂,如果皂不能被有效脱除,会增大油脂后续的加工难度。本文通过对油脂脱酸过程中碱炼的实验条件的研究和优化,确定了在碱反应温度为75℃、碱反应时间为20 min、水洗温度为92℃、水洗水添加量为8%、柠檬酸添加量为0.04%时,可以有效的将脱酸油的含磷量控制在5 mg/kg左右,含皂量控制在30 mg/kg内,为油脂后续的精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对金针菇5 个品种川金3号、川金11号、川金54号、L4和L7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利用谷物挥发成分引诱害虫以增进诱捕防治效果,测定常温28℃时10种谷物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相对含量及挥发物对印度谷螟幼虫的引诱效果。10种谷物的顶空取样—固相微萃取/气-质谱分析得到的挥发物质包括烷、烯、芳香族、醛、醇、酸、酮、酯和呋喃共9类物质。谷物间的挥发物种类和各物质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28℃常温下薏仁、荞麦、小麦、高粱、燕麦、小米、糜子、大麦、稻谷和玉米的挥发性特种类数量分别为30、26、23、22、20、20、19、16、15和15种。除玉米除外,有9种谷物均含其自身特有挥发性物质成分2~8种。燕麦、薏仁和高粱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30%、25%和23%,小麦、稻谷、荞麦和玉米的引诱率在近14%,小米、大麦、糜子的引诱率小于9%。对幼虫引诱率较高的燕麦、薏仁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高粱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对这三种谷物相对含量较高的醛类、酸类物质,以及其特有物质2-甲基-十六烷、3,5-辛二烯-2-醇、2,2-二甲基-1-辛醇、β-榄香烯、芳樟醇、柏木烯醇、雪松醇、正已酸乙酯、2,2,4,6,6-五甲基-庚烷、已酸、十三烷酸、邻苯二甲酸正丁酯等挥发性成分较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