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70篇
化学工业   20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5篇
轻工业   103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豆中含有纳豆激酶等功能性成分,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味大大降低了其在我国的可接受度。为降低纳豆氨含量,本研究比较4种物质对纳豆芽孢杆菌产氨的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茶多酚作用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茶多酚是一种底物竞争型抑制剂,IC50为20.60 μg/mL,且它能够进入纳豆芽孢杆菌细胞,有望作为添加剂来抑制后者胞内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减少纳豆发酵过程中氨的产生。通过分析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规律、纳豆发酵过程中氨含量的变化趋势及茶多酚抑制产氨的效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发酵第11小时添加4.16 mg/g茶多酚。该条件下,纳豆中氨含量下降了63.90%,而纳豆激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经感官评定证实,添加茶多酚能够有效降低纳豆的氨味,提高产品的可接受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0.00%、0.01%、0.05%、0.10%、0.50%、1.00%)的茶多酚加入到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乳化性能、保水性、质构特性,观察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添加量为0.10%时,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最小,疏水基团暴露程度最轻,乳化活性指数达到最大(4.88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86.54%)和保水性(95.22%)均达到最佳;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咀嚼度、胶着度均显著上升(P<0.05),弹性、内聚性、回复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添加适量茶多酚可以显著改善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并且凝胶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空隙更小、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茶多酚与肌原纤维蛋白的非共价结合和共价结合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并且这种作用强度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刘芝君  黄业传  夏屿  卿兰  王洋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8):124-129,136
本文以壳聚糖、明胶为壁材,茶多酚为芯材,包封率为响应值,采用D-混料最优设计研究了自组装法包埋茶多酚的工艺优化,将得到的茶多酚微胶囊按一定质量比例添加到肉糜中,通过电子鼻测定其风味差异,并研究肉样储藏过程中的丙二醛含量变化对其抑制脂肪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中茶多酚、明胶、壳聚糖的含量分别为0.40、0.50和0.10时(以试验体系干物质总量为1),包封率为50.87%。添加0.01%、0.03%、0.05%的茶多酚微胶囊的猪肉,4 ℃下处理10 d后其丙二醛含量(TBARs)值分别为0.183、0.135、0.108 mg/kg,均较未添加茶多酚的空白处理和非微胶囊茶多酚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测定结果也显示添加不同茶多酚处理组的风味和空白组有较大区别,说明得到的茶多酚微胶囊能有效抑制脂肪氧化,延长猪肉的保藏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聚乳酸(PLA)和乙基纤维素(EC)为壁材,茶多酚(TP)、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L)和TP/ε-PL混合物为芯材使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具有缓释性能的微胶囊。以美国红鱼鱼片为保鲜对象,研究了保鲜剂及其微胶囊的保鲜性能。结果显示,经保鲜剂及其微胶囊处理后,鱼片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pH的变化速度减缓,脂肪的氧化和蛋白质的分解速度降低,鱼片感官评分和质构指标下降速度减慢。至第11 d起,经包埋保鲜剂的微胶囊处理后,鱼片的菌落总数低于同期未包埋保鲜剂处理样品0.20~0.37lg(cfu/g)。TP/ε-PL复合保鲜剂及其微胶囊处理鱼片的菌落总数低于同期单一保鲜剂及其微胶囊处理样品0.17~1.09 lg(cfu/g)。因此,保鲜剂微胶囊化具有长效抑菌性,TP和ε-PL复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保鲜性能更优,可延长鱼片的货架期3~5 d。  相似文献   
5.
以信阳群体种、信阳10号、福鼎大白茶树新梢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探索主要滋味物质在不同嫩度茶树新梢中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可溶性糖、简单儿茶素随嫩度降低而提高;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随嫩度的降低而降低;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茶多酚、1-甲基环丙烯(1-MCP)及其复合处理对采后黄心猕猴桃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四川浦江黄心猕猴桃为试材,首先采用1-MCP处理24 h,然后用0.7%茶多酚涂膜处理,做常温贮藏试验。在贮藏期间取样分析硬度、失重、色差b值、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果胶含量、多聚半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和果胶裂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处理能够延长果实常温贮藏期,保持较好的果实颜色,并能明显降低果实失重率,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量峰值的出现,从而延缓果实营养物质的消耗,较好地保持猕猴桃的感官品质。综合分析表明,复合处理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评价茶多酚(TP)对CdCl2诱导的小鼠急性红细胞损伤及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8周龄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次腹腔注射CdCl2(30μmol/L Cd2+/kg)溶液建立急性镉暴露小鼠损伤模型,后续用TP(100 mg/kg)腹腔注射5 d进行干预。检测小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形态、血液及肝脏中Cd(Ⅱ)水平。测定小鼠血清中转氨酶酶活,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的组织学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急性镉暴露后导致小鼠肝脏和血液中的镉元素含量、血清转氨酶活性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显著增加,以及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然而,在急性镉暴露后用TP处理小鼠可减轻CdCl2的氧化损伤,维持红细胞细胞膜,显著提高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MDA水平,防止肝细胞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论:TP不仅与Cd螯合,而且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减弱CdCl2对小鼠红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伤。TP的摄入会降低Cd对血液系统和肝脏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以K/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茶多酚在pH=3、5、8时,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为:茶多酚用量5%(omf),120℃整理30 min,K/S值分别为0.5870、0.3001、0.1273,抑菌(大肠杆菌)率分别为32.7%、50.2%、61.7%,消臭率分别为60.0%、61.4%、77.6%;硫酸铜后媒染后K/S值分别提高至0.6752、0.3787、0.1304,抑菌率分别提高至60.4%、71.8%、76.9%,消臭率分别增加至76.1%、78.7%、86.5%。  相似文献   
9.
以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结构类似物烟酰胺作为虚拟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GMA)作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了虚拟模板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dummy template surface mole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DMIP)。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DMIP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优化后的DMIP形态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DMIP对于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MIP对吡虫啉和啶虫脒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73和21.95 mg/g。将DMIP作为柱填充材料从茶多酚中脱除吡虫啉和啶虫脒,去除率分别达到96.2%和95.6%。所得DMIP对茶多酚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生产过程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一种绿色、高效及温和的茶多酚提取方法,采用离子液体(IL)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ATPS)提取茶渣中的茶多酚,考察了离子液体结构和用量对茶多酚得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少量IL添加可提高乙醇/硫酸铵ATPS的分相能力及其对茶多酚的得率,但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咪唑型离子液体对提取茶多酚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咪唑环上侧链越长,其茶多酚得率越高;[C4mim]Cl辅助乙醇/硫酸铵ATPS对茶渣中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其他体系,且其提取液中儿茶素类组分含量更高。茶渣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C4mim]Cl质量分数10%、硫酸铵质量分数30%、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 g/mL及超声功率540 W,在此条件下,茶渣中茶多酚得率为85.31±1.25 mg·g-1。IL辅助双水相系统是一种有前景的茶多酚提取工艺,在保持茶多酚活性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茶多酚得率和儿茶素类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