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静电纺再生丝素纳米纤维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98%甲酸为溶剂溶解再生丝素室温干燥膜后,采用静电纺丝纺制丝素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研究并分析了纺丝液质量分数、电压、喷丝头到收集网的距离、纺丝管口径对纤维直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1%-19%的纺丝液静电纺丝均能获得丝素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11%、13%,电压为32kV,固化距离为7cm时,能够获得平均直径分别为91、96nm的纳米纤维:纤维直径随纺丝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可根据纺丝液质量分数和电压选择合适的固化距离和管口径。 相似文献
2.
静电纺丝非织造过滤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静电纺丝作为获得纳米纤维最简单的方式之一,凭借其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在过滤材料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过滤材料的研究状况、静电纺丝技术、过滤机理、性能测试以及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再生丝素甲酸溶液为纺丝液,在质量分数为9%时,研究电压、喷丝头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C-SD)对静电纺丝素纤维微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C-SD(10 cm)不同电压和相同电压(12 kV)不同C-SD的条件下,质量分数为9%的再生丝素甲酸溶液具有良好的静电可纺性。当C-SD为10 cm时,随电压的升高,静电纺丝素纤维的分子构象变化复杂,纤维的结晶度也呈无规律性变化;当电压为12 kV时,随C-SD的增加,静电纺丝素纤维内无规和α-螺旋构象的分子含量增加,纤维的结晶度呈现先略增大后大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以冰乙酸为溶剂,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进行静电纺丝,用扫描电镜观察zein纤维的形态。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选取zein质量分数、电场强度和挤出率3个主要因素作为影响因子,以zein纤维直径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zein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电场强度和挤出率的交互项;模型预测的纤维直径与真实值能较好的拟合,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电纺zein纤维的直径。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不仅简化了实验设计,且根据建立的定量关系可设计出所需结果的实验条件,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丝素/胶原蛋白共混纳米纤维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桑蚕废丝制作再生丝素室温干燥膜,并以不同质量比例与水溶性胶原蛋白混合,溶解于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中制得不同质量分数的纺丝液,选择一定的工艺参数进行静电纺丝。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的外观形貌并计算纤维平均直径,采用红外光谱测定纳米纤维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纺丝液质量分数和丝素与胶原蛋白共混质量比例的提高而增大;水溶性胶原蛋白与丝素之间有相互作用,纯丝素电纺纳米纤维结构以无规构象为主,含有少量β折叠,丝素/胶原蛋白共混纳米纤维β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可用作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连续纳米碳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连续纳米碳纤维。初生的聚丙烯腈 (PAN)纳米纤维原丝在经过热稳定和炭化之后转变为纳米碳纤维。一般纳米碳纤维的直径在 1 0 0nm~ 5 0 0nm之间。与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相比 ,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纳米碳纤维具有连续、直径分布均匀及坚固等优点 ,且不再需要提纯工艺。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静电纺丝法制得的连续纳米碳纤维进行了表征 ;对样品用电子衍射和X-衍射进行了分析 ;并制备和分析了用纳米PAN原丝和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纳米碳纤维为增强基的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用连续…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质量分数为22%的聚酰胺6(PA6)/甲酸溶液为纺丝液,以3种具有不同过滤效果的传统空气过滤材料为基布,制备了PA6纳米纤维复合材料,计算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纳米纤维层含量、基布之间的关系,测试了试样的透气率、过滤效率以及过滤阻力。研究发现,随着静电纺丝时间的增加,基布上沉积的纳米纤维层增多,复合材料中的孔隙数目按指数规律增加,平均孔隙面积、孔隙率和透气率则按指数规律下降,透气率与孔隙率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纳米纤维有效地改善了传统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3%的高分子量壳聚糖(HCS)与聚氧化乙烯(PEO)以3:1的比例溶解在50%的乙酸水溶液中,使用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改善溶液的可纺性,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HCS/PEO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方法研究了HCS、PEO及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采用单纤维强力仪测试薄膜力学性能的变化,评价使用戊二醛处理后的HCS、PEO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O增强了HCS的成纤性。以胶束形式存在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混合溶液中分子间的结合方式,降低溶液粘度,提高了可纺性能。戊二醛交联处理提高了复合纤维的强度。特别是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纤维形貌最好,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