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9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7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13篇
化学工业   1146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66篇
建筑科学   238篇
矿业工程   56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4416篇
水利工程   106篇
石油天然气   519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8篇
冶金工业   80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瑞士乳杆菌是广泛用于干酪、发酵乳饮料等领域的重要发酵剂菌种之一。以瑞士乳杆菌H9和H10为例,解析不同瑞士乳杆菌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差异,为菌株鉴定和开发应用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以瑞士乳杆菌H9和H10为例,结合NCBI数据库中其它16株瑞士乳杆菌全基因组完成图,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探究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不同瑞士乳杆菌菌株基因组大小、质粒数量、CDSs、tRNA、rRNA数量均存在差异。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瑞士乳杆菌H9和H10聚类于不同进化分支。与瑞士乳杆菌H10相比,瑞士乳杆菌H9与工业发酵剂菌株瑞士乳杆菌CNRZ32的系统发育关系更近;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 ANI)聚类结果与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瑞士乳杆菌H9与H10聚类于不同类群,瑞士乳杆菌发酵乳制品分离株间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低于人类肠道/粪便分离株;与参考菌株瑞士乳杆菌DPC4571相比,瑞士乳杆菌H9和H10基因组序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片段插入、缺失和倒置;瑞士乳杆菌H9和H10特有功能基因存在差异,瑞士乳杆菌H10的特有功能基因更多涉及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结论: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瑞士乳杆菌基因组信息,发现不同瑞士乳杆菌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3.
牛佳  尉广飞  董林林 《广东化工》2022,49(1):77-81,65
目的:制备火麻仁油微乳凝胶补水面膜并对其理化性质、保湿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火麻仁油微乳最佳处方,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火麻仁油微乳凝胶处方,载入保湿活性物质制得火麻仁油微乳凝胶面膜并对其质量、稳定性、保湿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火麻仁油微乳最佳处方:火麻仁油0.2%、PEG-20氢化蓖麻油0.53%、1,3丙二醇0.27%.火麻仁油微乳凝胶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40含量1%,丙三醇含量5%,稀释倍数30倍.制得的微乳凝胶澄清透明、涂展性较好、易清洗、不油腻;平均粒径为(30.91±0.31)nm,PDI为0.299±0.017,电位为(-3.54±0.43)mV;黏度为494725.15 mPa·s;pH值为5.50±0.01;保湿效果优于市售某凝胶面膜;火麻仁油微乳凝胶面膜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火麻仁油毛油,质量浓度为6 mg·mL-1时可达62.39%,IC50为3.71 mg·mL-1.结论:火麻仁油微乳凝胶面膜安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对皮肤具有良好的补水和抗氧化效果,具备开发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12和L20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乳酸水解活性抗生素敏感性,胆盐水解酶活性,D-乳酸含量,γ溶血等指标;体内实验是对小鼠进行短期口服毒性的研究,口服0.2 mL(109 CFU/mL)的实验性细菌溶液30 d。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中,两株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抗生素敏感性高,胆盐水解酶活性高,D-乳酸含量低,γ溶血;体内实验中灌胃给药对治疗小鼠的生长、行为、摄食量、器官重量或组织病理学分析均无不良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小鼠血清MDA浓度和肝脏GSH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菌株L12和L20是非致病性的,人直接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苏甜  谢丽丽  郑龙  许宗超  刘力  温世鹏 《橡胶工业》2019,66(2):0089-0096
以十八胺(OD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采用乳液复合法制备ODA功能化GO(ODA-GO)/乳聚丁苯橡胶(ESBR)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ODA-GO在ESBR中的分散性良好,少量ODA-GO在ESBR中能够形成较强的填料网络;与ESBR胶料相比,ODA-GO/ESBR复合材料在0℃时的损耗因子(tanδ)增大,60℃时的tanδ减小;随着ODA-GO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气密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乳业从各种政策性调整规范升级之后,开始进入资本并购和竞争分档的深度整合洗牌进程之中。一方面乳企加大产品推广和品牌塑造手段,夯实自身实力、强化优势以立足行业地位;另一方面乳企利用资本加持,以产业链和规模致胜,或扎堆上市,或不停并购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为对象,通过体外实验,采用3种不同的巴氏杀菌方式(63℃、30 min,72℃、15 s和85℃、15 s)处理牛源乳铁蛋白,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环境,利用所得的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刺激IEC-6细胞,研究乳铁蛋白在巴氏杀菌后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后的乳铁蛋白水解物仍具有促进肠细胞增殖的免疫学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实验结果证实巴氏杀菌后的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可提高IEC-6细胞在G2/M期和S期的比例,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提高cyclin B1、CDK1和cyclin E1的表达水平,降低p21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巴氏杀菌不能完全使乳铁蛋白免疫基团失活。两种巴氏杀菌方法(72℃、15 s和85℃、15 s),尤其是85℃、15 s处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乳铁蛋白的免疫活性。3种巴氏杀菌后的乳铁蛋白水解液促进肠道免疫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1 mg/mL。  相似文献   
8.
含油污泥成分复杂,属于非均质多相分散体系,含有苯系物、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对含油污泥的组成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燃料化处理剂对污泥性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热值为指标,设计了燃料化处理剂复配实验。经复配制成的颗粒化燃料热值达到5 273 kCal/kg;在颗粒化燃料中加入2.0%的脱硫剂DS,可使燃烧烟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规定的限值,燃烧残渣中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延长油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乳化液膜中的破乳技术的研究现状,乳化液膜是液膜分离技术中的一种,常用于水处理、重金属的回收、物质分离等多个领域,其破乳技术是回收的关键因素。破乳技术有传统的热处理法、电破乳法等,也有超声波破乳等新技术,多种破乳工艺联合使用往往能起到更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农家自制传统发酵豆腐乳中的乳酸菌,探讨其作为豆类乳酸菌发酵饮品菌株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RS(man rogosa sharp)培养基分离豆腐乳中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将所分离到的乳酸菌与适合于豆类植物发酵的植物乳杆菌FJAT-79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JAT-7926)和干酪乳杆菌FJAT-7928 (Lactobacillus casei FJAT-7928)进行发酵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从豆腐乳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命名为FJAT-46777,该菌株菌体细胞为圆端直杆状或圆端弯曲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生理生化特征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一致,对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也表明其为发酵乳杆菌。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发酵的豆乳中乳酸菌增殖速度最快,最终活菌数最高,为9.42 lg(CFU/mL); pH值下降最快,最终pH值最低,为3.91;滴定酸度上升速度最快,最终滴定酸度最高,为62~ΟT。结论分离自豆类自然发酵食品中的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对豆类植物为主的基质具有更优良的发酵特性,发酵时间快,乳酸菌含量高,产酸能力强,适用于发酵豆乳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