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7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142篇
化学工业   691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227篇
矿业工程   84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254篇
水利工程   88篇
石油天然气   34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2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专利介绍     
《橡胶科技》2021,(4):199-201
一种微波加热连续硫化挤出型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 112341675A申请公布日:2021年2月9日申请人: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发明人:李兴忠、韦增红、张卫斌等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微波加热连续硫化挤出型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橡胶材料的组分及其用量为:氯丁橡胶7~9.5,天然橡胶19~21,活性剂1~1.5,双相补强剂8~11,无机填料2~6,增塑剂10~12,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18~20,反应水0.4~0.6,吸水树脂14~21,吸湿剂2~6,着色剂1~1.3,防霉剂0.2~0.3,多功能助剂0.7~0.8,硫化剂2~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油藏开采进一步深入,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储层微裂缝方向快速突进,油井暴性水淹,导致开发效果变差.常规井间地震解释中,解释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细小的不连续反射轴会被平滑掉,出现小断层、微裂缝遗漏等现象.结合相干体解释技术,减少解释人员的主观判断干预和经验因素,更客观、合理地对微裂缝及小断层位置进行刻画.以中国长庆油田某地区井间地震勘探实例为基础,结合常规地震反射剖面和地震相干技术,进行小断层、微裂缝综合解释,提高断层的解释精度,并结合吸水剖面验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胡训健  卞康  刘建  谢正勇  陈明  李冰洋  岑越  刘振平 《岩土工程学报》2021,(4):725-733,I0003,I0004
基于颗粒离散元方法,通过构建损伤因子,提出了平行黏结水弱化模型,建立了考虑胶结物力学参数的非均质性的颗粒流模型。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主要结论如下:(1)岩石胶结物的非均质性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质存在一定影响。随着均质性因子m的增加,岩石均质性增加,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也随之增加,符合指数函数关系;(2)随着黏结面积系数的增加,岩石所储存的总应变能的总量和增速逐渐降低;(3)岩石在干燥状态下,微裂纹倾角集中于80°~100°,随着黏结面积系数的增加,微裂纹倾角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加;(4)随着黏结面积系数的增加,岩石破裂面更为密集,且贯通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深埋隧道遇水产生围岩大变形、库岸涉水边坡变形等问题的细观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祖梅  许海涛  谢炜  程海峰 《化工进展》2022,41(8):4254-4267
水蒸气广泛存在于空气和工业气体中,收集利用或去除水蒸气都需要利用高吸水储水的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新型多孔材料,同时具备网状结构和孔径可控调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过滤等多个领域。将MOFs应用于水吸附领域不仅要求MOFs具备较高的水稳定性,还需要具备亲水和吸附-脱附循环能力。本文综述了水稳定性MOFs的基本组成,基于皮尔森软硬酸碱理论的设计原则,水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空气集水、气体除湿等应用领域的进展,以饱和吸湿量为参考罗列了13种水吸附MOFs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参数。最后总结了水吸附MOFs在合成机理、批量制备和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提出了解决思路,期望为MOFs在水吸附应用的研究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制备了4种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开展了钢纤维混凝土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和冻融作用后的毛细吸水试验。分析了相对动弹性模量,累积吸水量和毛细吸水系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引入Weibull分布,建立了混凝土冻融损伤量与冻融循环次数间的概率模型;通过累积吸水量和毛细吸水系数来表征冻融循环作用后基体的耐久性。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可延缓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损失,显著提高其抗冻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符合Weibull分布;冻融循环作用后,混凝土的累积吸水量增大,初始阶段的毛细吸水系数提高,毛细吸水能力显著增强,钢纤维的加入可明显降低基体的水分传输能力,提高其抗冻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表征二维混凝土的传输过程,制备厚度为1 mm的混凝土薄片. 采用X射线透射成像(TXR)技术,联合扫描电镜、背散射和能谱分析技术(SEM/BSE/EDS)原位追踪水在2维混凝土薄片中的毛细自吸过程. 测试不同质量分数CsCl溶液对X射线透射图像的增强效果. 结果表明,CsCl能够提高吸水过程中混凝土薄片的TXR图像对比度,使得水在混凝土中的渗流路径更清晰、可辨. 水泥浆体在吸收CsCl后,扫描电子背散射图像的对比度显著增强. 不同位置铯原子的EDS能谱结果验证了TXR技术确定吸水前锋位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页岩陶粒轻集料混凝土中掺入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简称SAP),标准养护28 d后,分析了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孔径分布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SAP对页岩陶粒轻集料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有显著提高,抗压强度提高了33%;此外,研究还发现掺入SAP后轻集料混凝土孔隙率降低4%,未掺SAP的轻集料混凝土孔隙的渗流维数较小,骨架分形维数较大,轻集料混凝土的渗流分形维数(Ds)与孔隙率为负相关关系,骨架分形维数(Dk)与孔隙率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吸水是导致深部软岩变形乃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益新煤矿深部软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扫描电镜实验及无压吸水实验,综合分析研究区岩石试样的吸水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种岩性岩石样品的吸水过程趋势大体一致,均为减速吸水过程,可用负指数函数进行拟合,但各自吸水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吸水能力强弱排序为泥岩(0.74%)>粉砂岩(0.56%)>中砂岩(0.27%)。黏土矿物含量和分形维数对吸水能力影响显著,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矿物成分对吸水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伊利石对吸水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石英和高岭石则对吸水能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黏胶短纤维和再生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采用短纤维干法成网-针刺加固工艺,在针刺密度为60~160针/cm2、针刺深度为3.5~ 12.0 mm、针刺频率为720~ 940次/min的条件下,制备单位面积质量在196~979g/m2、厚度在3.6~ 14.4 mm、再生植物纤维质量分数在39.6% ~ 70.9%的针刺复合生态土工布,用于植生护坡.性能测试和植物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针刺复合生态土工布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吸水保水性能,且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针刺复合生态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的增加,其力学性能增加,吸水保水性能变好,发芽率、植株高度和植株质量也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赵艳红  姜汉桥  李洪奇 《石油学报》2021,42(8):1081-1090
为研究注水开发油田注水通道的状态,通过将油田动、静态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油田勘探开发动、静态数据进行注水井地层吸水状态预测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完成地层吸水状态分类;然后结合动、静态数据生成机器学习样本,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地层吸水状态预测模型,并对影响地层吸水状态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最后将模型应用于研究工区,给出了所有井、不同层段、不同时期的吸水状态。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结果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吸水剖面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克服了理想条件假设、经验假设、参数假设等与实际状况不符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历史数据挖掘注水井地层吸水状态的新模式,对注水开发油田调剖堵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