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1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255篇
化学工业   550篇
金属工艺   203篇
机械仪表   75篇
建筑科学   112篇
矿业工程   416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466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70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847篇
原子能技术   12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DP980-GA双相钢镀层表面出现色差斑和黑点缺陷的原因,阐述了缺陷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退火炉加热段的湿气氛不充分、氢气含量过高,快冷段的带钢温度过低,引起Mn、Cr等合金元素在基体表面的氧化富集,影响Zn-Fe之间的扩散均匀性;带钢经热处理后入锅温度过高,镀层的热镀锌合金化程度加剧,导致基体铁从金属氧化物边界扩散显著。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整退火炉的湿气氛注入量,注入方式由带钢的单面改为双面;提高带钢的快冷温度;降低炉内热区的氢气含量和带钢的入锅温度等措施,合金化镀层表面的色差斑和黑点缺陷得到了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2.
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及预测是油气成藏和勘探部署分析的重要内容,其结果对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总结前人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评价单井各层段油气富集程度的方法——根据已知储量井的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利用油气显示级别对单井3种资料进行赋值,结合各油气层段的砂岩厚度,计算3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并建立其与储量丰度的数学关系,进而预测未知储量井各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为例,利用该方法预测了各井不同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通过对比勘探成果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认为其平均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因此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在征沙村中部和永进东北部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是将来增储上产预备区;深层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富集程度较高,但探明程度较低,为下步勘探的重点方向;探区东部凸起与凹陷过渡区为下步选区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铱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催化等高新技术行业,铱二次资源回收意义重大。基于对40多篇文献的分析,介绍了含铱废料的来源,综述了从不同废料中回收提纯铱的工艺,从铱金属和合金废料中回收铱包括溶解和精炼等工序,溶解的方法主要有碎化活化溶解,碱熔融预处理等;精炼的工艺主要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氢还原法、高温氧化挥发法等。根据原料成分以及对铱纯度的要求,各种除杂的方法可以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沥青烟气测定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在加热施工过程中会释放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沥青烟,沥青烟中又含有多种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因此沥青烟气抑制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但沥青烟气的测试方法千差万别,不同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沥青烟气的分析检测手段进行介绍,综合各分析方法的优势,为以后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在受断层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控制了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复式油气区为例,综合油源断层发育特征、石油储量分布、烃源岩生烃特征等资料,探讨了油源断层输导能力对非生烃层系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影响。新近系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主要取决于成藏期断层活动速率与活动时间、烃源岩供烃能力、断层延伸长度与断层倾角等影响因素。油源断层切割的烃源岩层的供烃能力总体上控制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油源断层延伸长度大、主成藏期断层活动速率高且活动时间长,则断层输导油气的能力较强,相关区块的新近系石油储量及圈闭充满度也较大。基于不同地质因素对油源断层输导油气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断层活动特征、烃源岩供烃能力和断层静态特征3个影响因子,明确了不同因子影响断层输导能力的权重,建立了油源断层输导能力评价公式。在储-盖组合、圈闭特征、保存条件等成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与相关区块新近系石油储量具有正相关性,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越强,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区块室内实验数据和开发数据,研究埋深对煤层气储层物性、开发效果及煤层气富集高产的影响,提出了深部煤层气储层富集高产区定量评价指标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埋深越大,煤层气越富集,研究区最大镜质组反射率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古地温随埋深增加持续升高,因此生烃能力随着埋深(古地温)增加持续增加,再加上高温热液烘烤,该区古地温明显高于正常值,利于煤层气大量生成,导致研究区CH4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埋深对煤层气井产量具有双重影响,储层渗透率随埋深增加呈负指数降低,当埋深达到1 500 m左右时,渗透率降至约为0.1 mD;但吸附时间随埋深增加而降低,即埋深越大,解吸效率越高,这是深部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因素。利用含气量、渗透率和吸附时间3个参数计算的产气指数表明,其与单井产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对研究区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进行有效预测;研究区产气指数随埋深先增加后降低,在埋深为1 100 m附近达到最高,为最有利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锂和稀土元素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性矿产资源,沉积型锂矿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成为新型锂矿床的潜力。以广西上林县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炭质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反光显微镜、带能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炭质泥岩的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的赋存状态和物质来源,讨论了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林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炭质泥岩中重稀土(重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为0.024%)接近了我国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的边界品位,部分样品中锂(Li的质量分数大于1 000μg/g)达到了国外黏土型锂矿边界品位,找矿潜力巨大;高锂的炭质泥岩中高岭石是锂的主要载体矿物,低锂的炭质泥岩中锂可能主要赋存在伊蒙混层中,稀土元素可能以离子吸附形式存在于黏土矿物(尤其是高岭石)中;炭质泥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哀牢山—松马缝合带的二叠纪酸性岩浆岩,部分来自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酸性岩浆岩,其中酸性岩浆岩中的云母是锂的主要来源,副矿物(独居石、磷灰石等)是稀土的主要来源;物源区强烈化学风化,是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富集的主要因素,还原的浅...  相似文献   
9.
吐哈—三塘湖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但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在系统分析煤系地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封盖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并明确了该区煤系气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古地貌和古环境控制煤岩的发育程度,稳定的正向构造是煤层气富集指向区,顶底板稳定的泥岩封盖条件是煤层气富集的必要条件,地表水补给是晚期生物气生成和富集的关键;(2)该区煤层气成藏可划分为缓坡区多气源补给煤层气富集、山前带复杂断块浅层煤层生物气、深层砂煤共储煤系气富集以及南部残余凹陷深部洼槽区煤层气富集4种模式;(3)条湖凹陷—马朗凹陷北部斜坡带、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西段浅层是煤层气最有利目标区,淖毛湖凹陷东部、沙尔湖凹陷东洼槽是煤层气较有利目标区,台北凹陷核桃沟—柯柯亚、鄯勒、照壁山—红旗坎、鄯善—温吉桑、疙瘩台构造带以及条湖凹陷中部构造带是煤系气富集有利区。结论认为,低煤阶厚煤层煤层气可以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吐哈—三塘湖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鲁盆地陆东凹陷碎屑岩储层油藏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研究,探讨了碎屑岩成藏规律。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的不均衡发育,使得油气大多聚集于临近生烃洼陷有利相带内;陆东凹陷碎屑岩储层平均孔隙半径为4.57~9.56 μm,平均喉道半径为3.02~8.33 μm,整体渗流能力不佳,油气难以长距离运移,具有近源性和准连续性。在碎屑岩沉积、成储、成藏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陆东凹陷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陆东凹陷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同类油藏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