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8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173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试验以腥味值为评价指标,对比加热脱腥法、包埋脱腥法与遮蔽脱腥法的脱腥效果,确定最佳脱腥温度、脱腥时间、脱腥工艺;以包埋-加热复合脱腥法、掩盖-加热复合脱腥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小球藻生长因子液脱腥工艺进行优化。最终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l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样品脱腥前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03 g/100mLβ-环糊精在50℃下加热90 min时,小球藻生长因子液腥味值最低为3.3分;1.0 g/100mL茉莉花粉在40℃下加热60 min时,小球藻生长因子液腥味值最低为1.8分;2.0 g/100mL绿茶提取物在50℃下加热90 min时,小球藻生长因子液腥味值最低为2.3分,并通过LAV软件对样品挥发性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指纹图谱进行比对。为小球藻生长因子风味饮料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3.
选取沉水植物菹草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菹草共培养胁迫下测定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Chl-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菹草存在的条件下,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二者混合藻的生长被快速、强烈地抑制,抑制率最大值分别为74.38%、80.98%和89.63%。3个处理组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其光合能力逐渐减弱;而丙二醛含量在0~6 d却高于对照组,表明可能发生了浮游藻类膜脂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昌稳  徐梅  刘彬  许志慧  吴迪  李军 《净水技术》2020,39(1):104-108,135
以BG11(+N)培养基和模拟生活污水为底物,考察了污水处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自絮凝特性,探究了自絮凝机理。结果表明:以短沉淀时间运行,小球藻在模拟生活污水中自然形成絮体,沉降性良好;藻细胞表面粗糙,含有丝状、胶状胞外聚合物;絮体内部含有大量短杆菌、球菌;絮体具有相对较高的Na、P、Fe、Ca、Mg元素含量,无机物中主要物质形态为Ca4O(PO4)2。污水处理小球藻的絮凝机理为:基质条件及反应器运行参数等促使藻细胞生理过程发生改变,藻细胞分泌更多絮凝性胞外聚合物增强黏附,生化过程富集P、Fe、Ca、Mg元素改善沉降性,絮凝性细菌大量繁殖促进菌藻共絮凝。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6种薄膜材料在次氯酸钠(NaClO)溶液、HCl溶液(pH=2)和NaOH溶液(pH=12)中的稳定性及其在普通小球藻培养体系中的生物附着行为。结果表明,聚氯乙烯(PVC)在3种溶液中浸泡后420 nm处的透光率下降约50%,聚氨酯(PU)在NaClO溶液中、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在NaOH溶液中浸泡后420 nm处的透光率下降10%?15%,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3种溶液中浸泡后的透光率没有明显变化;6种薄膜材料在普通小球藻培养体系中均有微藻明显附着,浸泡7 d后透光率明显下降,其中PVC表面附着最严重,浸泡7 d后透光率接近0,附着物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浸泡45 d后达3069 ?g/cm2;其它5种薄膜表面附着物量先增加后降低,PU和EVA在第15 d时、PE, PP和PET在第30 d时附着物量最大,分别为292, 375, 292, 194和236 ?g/cm2。  相似文献   
6.
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利用微藻生物固碳法减排 CO2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FACHB-1227)为研究对象,采用SE无碳培养基,在沿程曝气型套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含不同体积分数 CO2(5%、10%、15%和20%)的模拟烟气培养小球藻,培养周期为17天,以细胞密度和平均固碳速率为检测指标,研究模拟烟气下普通小球藻生长情况及固碳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烟气中CO2体积分数为10%时,普通小球藻的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8.76×106cells/mL,相比于5%组、15%组和20%组分别提高了54.23%、66.86%和76.97%;其平均固碳速率达最大值30.18mg/(L?d),较5%组、15%组和20%组分别提高了57.27%、70.89%和81.91%。可见,在模拟烟气中CO2体积分数为10%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和固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8.
以HZSM-5/MCM-41为催化剂,在管式炉内对小球藻进行了催化热解研究。考察了HZSM-5/MCM-41复合催化剂中MCM-41的添加比例对小球藻热解产物影响,并采用GC-MS和元素分析对所制取生物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HZSM-5催化剂相比,90%HZSM-5与10%MCM-41混合后生物油中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的选择性最好。羧酸类和含氮物质分别降低12.85%、43.97%,脂肪烃和芳烃的质量分数之和达到50.34%,且不存在硬脂酰胺和油酸腈等物质。根据元素分析可知,10%的MCM-41的引入使生物油含氧量降低23.52%,O/C原子比明显降低,H/C原子比得到提高,热值达到32.995 MJ·k-1,且油品组成与生物柴油接近。热重实验表明,分子筛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积炭的产生,HZSM-5/MCM-4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生物油热值增加,同时含水量也增多,HZSM-5/MCM-41与小球藻质量比例为1:5时,生物油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萃取温度、萃取剂添加量、萃取时间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乙酸乙酯做为萃取剂,开展酸热法提油,在萃取温度60℃、萃取剂添加量10∶1(v/w)、萃取时间5h条件下,油脂得率可以达到56.59%。按照"发酵液-细胞破碎-提油"的工艺,提油流程比现有专利短、使用萃取剂不变、油脂得率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藻细胞内外有机物氯化后典型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选取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氯消毒法研究了在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氯投加量下典型含碳类消毒副产物(THMs)和含氮类卤代消毒副产物(TCNM)的生成规律,并对二者的生成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细胞外有机物(EOM)和细胞内有机物(IOM)提取液的总有机碳(TOC)和有机氮(DON)较高,而芳香结构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质质量浓度很低;从对数生长期到衰亡期,EOM经氯化后TCNM的生成量逐渐增加,IOM的TCNM生成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HMs的生成规律与TCNM相似,但其生成量明显高于TCNM.增加氯投量,EOM的TCNM生成量逐渐升高,IOM的TCNM生成量则先升高后下降;在氯投量为30 mg/L时,IOM的TCNM生成量最高;稳定生长期小球藻细胞的EOM和IOM在氯投量由20 mg/L升高到30 mg/L时,THMs的生成量稳定增加,当氯投量超过30 mg/L时,THMs的生成势显著升高,且三氯甲烷为THMs的主导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