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8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9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播室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按照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和生鲜牛乳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生鲜牛乳是指从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初乳,禁止掺水、掺杂掺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及其它的物质,不久前,一位陕西的奶站老板向我们栏目反映,在当地奶站收购生鲜牛乳这一环节存在着掺假行为。那这个奶站老板反映的奶站掺假,究竟是否属实呢?来看记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十多年来香荚兰豆萃取物的生产研究和学习心得,在我国卷烟、食品、香料香精工业中对香荚兰豆萃取物的加工及应用日益增多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常见的19种食用淀粉为原料,对其颗粒结构、基本特性以及掺假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由淀粉的扫描电镜图可知,19种淀粉分为5类,分别为棒形(莲藕和芡实淀粉)、扁平形(绿豆、小麦、莲子、山药和芭蕉芋淀粉)、球形或半球形(杏仁、薏米、红薯和木瓜淀粉)、不规则多面体形(葛根、魔芋、木薯、首乌、玉米、茯苓和百合淀粉)和卵形(马铃薯淀粉),通过淀粉颗粒形貌的不同可以为淀粉掺假鉴定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由淀粉的粒度分布可知,不同来源的淀粉的颗粒大小也相差很大,其中芭蕉芋淀粉、山药淀粉、莲藕淀粉、马铃薯淀粉和芡实淀粉的小颗粒所占的体积分数均小于1%,杏仁淀粉、茯苓淀粉、葛根淀粉、木瓜淀粉和莲子淀粉在测定粒度分布时没有检测到大颗粒(30μm)。通过粒度分布法和快速黏度分析法分别对掺假淀粉做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对特定的掺假玉米淀粉定量地检测出掺假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 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生Ara b2基因、大豆Lectin基因、玉米adh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并应用于市售的芝麻酱样本检测分析。结果 该方法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好,对小米、绿豆等10种非目标源性成分无特异性扩增;对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p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1份芝麻酱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不符合的有4份,标签标注符合率80.95%,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加工成品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芝麻酱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82-84
以市售合格牛奶及奶粉为材料,采用面粉及淀粉对其进行模拟掺假,通过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样品中的色氨酸(Trp)、苏氨酸(Thr)、缬氨酸(Val)、赖氨酸(Lys)进行检测,建立判别牛奶蛋白掺假的氨基酸简洁模式。结果表明,建立的牛奶氨基酸模式为: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1.0∶2.7∶3.5∶5.4,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牛乳标准氨基酸模式吻合;奶粉氨基酸模式为: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1.0∶3.0∶4.5∶5.4;掺假牛奶、奶粉的氨基酸模式与上述氨基酸模式相比有明显差异。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奶及奶粉的氨基酸简洁模式可有效判别出牛奶及奶粉的蛋白掺假,能满足常规检测及乳品的安全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姜油掺假植物性豆油进行鉴定分析。姜油经甲酯衍生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仪进行分析,检测姜油中是否含有豆油的特征成分(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烷酸和十六烷酸),判断
姜油样品中是否掺杂豆油。结果表明:姜油经过甲酯衍生化后,利用豆油的特征性峰,能鉴别出姜油中是否掺有豆
油,检出限可达1%。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定性鉴别结果可靠,可以为姜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蜂蜜掺假的形式、特点等入手,概述了目前在蜂蜜掺假检测中的几种主要可行性方法及其特点: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近红外光谱法、淀粉酶活性检测法和显微镜检验法。最后,对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于蜂蜜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在我国长期被视为药食同源食品。蜜蜂在采集酿造花蜜过程中,会不断向花蜜中添加各种物质,从而加快花蜜向蜂蜜的转变。蜂蜜中含有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葡萄糖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酯酶等多种酶,它们大多来源于蜜蜂咽下腺分泌,也有少量来源于植物的花蜜或花粉。蜂蜜中的酶在蜂蜜酿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花蜜转变为蜂蜜的关键物质,同时也是蜂蜜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蜂蜜中主要的几种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蜂蜜品质(新鲜度、糖浆掺假和热加工等)监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酶活指标在蜂蜜质量控制中的进一步应用和蜂蜜品质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检测食用植物油样品,在乙基麦芽酚出峰保留时间附近出现易导致其结果误判的未知物,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对未知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未知物是乙基麦芽酚酮式异构体。该试验首次确证了乙基麦芽酚的烯醇式和酮式异构体,为掺假食用植物油准确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核桃乳中掺有大豆乳的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20 min,料液比为1:9 (体积比),在4000 r/min条件下离心20 min。使用Promosil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表明,通过对大豆异黄酮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鉴别核桃乳中是否掺有大豆乳;大豆苷和染料木苷的线性范围为0.3~200 μg/mL,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线性范围0.1~150 μg/mL。线性相关系数在0.9968和1.0000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73~116.44%,相对标准偏差≤4.62% (n=5),检测限为0.03~0.1 μg/mL,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