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4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523篇
电工技术   226篇
综合类   858篇
化学工业   2321篇
金属工艺   433篇
机械仪表   141篇
建筑科学   2507篇
矿业工程   488篇
能源动力   164篇
轻工业   802篇
水利工程   1123篇
石油天然气   4087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1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5篇
冶金工业   195篇
原子能技术   74篇
自动化技术   3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634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872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805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必须要高度重视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因为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存在着孔喉细小、阻力增大、油层泥沙交互等多种不良影响,如果采用常规的开采技术很容易导致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明显降低,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总结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为未来的低渗透油藏开采提供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究承压水下巷道围岩的渗透突变机理,针对空心岩样的渗流-应力特征开展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和渗透突变表征模型研究。自主研制了一套空心岩样径向渗流-轴向应力试验系统,突破了仅开展轴向渗流的传统试验条件限制,实现了径向渗流及轴向应力同步进行。采用该新型试验系统,以孔径(5~20 mm)和水压(0.5~2.5 MPa)为变量开展多组空心红砂岩渗流-应力试验,得到空心岩样径向渗流-轴向应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径向渗流的蚀损作用引起岩样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衰减,增大水压,渗流的蚀损作用变强,岩样内部裂隙贯通通道形成时间缩短,渗透突变现象提前发生。大孔径岩样对轴向应力敏感度更高,内部结构受径向渗流蚀损作用易破坏,渗透突变发生时间缩短。岩样渗透率在试验过程中存在3种状态:(1)以孔隙结构为主要渗流介质的孔隙渗流状态;(2)以局部裂隙结构为主要渗流介质的非稳定渗流状态;(3)以贯通裂隙结构为主要渗流介质的渗透突变状态。渗透率达到峰值的试样渗流介质为受水压影响产生的贯通裂隙结构,峰值渗透率随水压增大呈线性增长,与孔径没有明显关系。以裂隙体积变化为纽带建立空心岩样渗透突变表征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要想在世界设计领域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应充分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渗透到自身的设计中,突出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体现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平面设计现状,阐释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意义,进而重点从传统图案元素、传统文化元素、传统色彩元素及传统民俗元素四方面,详细探究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渗透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工业互联网所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出发,分析了安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渗透测试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扫描和渗透测试平台框架,为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性致密、注水受效不均衡、单井产量低、平面非均质性强等导致地下水驱不均的问题,依据低渗透油藏水驱理论建立基础模型,并考虑注采井网中生产井的干扰,根据势的叠加原理,引入生产井影响因子系数,建立了井组单元内水驱前缘的简易确定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超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部署,通过生产实例验证,该方法简便易行,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 CO2混相条件及近混相驱区域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CO_2在低渗透油藏中与原油的混相条件及在近混相条件下的驱油效果,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通过均质、非均质长方体岩心实验,在评价影响CO_2驱油效果的渗透率、岩心长度、渗透率级差和压力因素的基础上,借助采收率与各影响因素参数指标,分析非混相、近混相和混相不同阶段的曲线特征,建立了近混相驱区域的确定方法。采用该岩心实验方法,在模拟油藏条件下,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8.5 MPa左右,比传统细管实验确定的17.8 MPa高出0.7 MPa,同时根据驱油曲线特征,划分了CO_2非混相、近混相和混相区域,并根据驱油效率确定出近混相驱的压力区域为16.5数18.5 MPa。建立的最小混相压力岩心测定方法和近混相驱区域划定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化CO_2近混相驱油机理的认识及YC油田CO_2矿场驱油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中不同压裂注采井网非稳态产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井网压裂基础上进行注水,可以有效改善流场,增大泄油面积,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快速准确预测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产量可以为开发优化设计奠定基础,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呈现非稳态、非线性渗流特征,基于达西定律形成的油藏工程方法并不适用。本次研究通过流场分析,来划分等效流动单元,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采用流线积分法建立了不同压裂注采井网的水驱非稳态产量解析计算方法。与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相比,计算方法更简单,计算速度更快,可以为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方式优选及注水开发对策制定提供手段。采用本方法计算并剖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裂注采方式及裂缝长度对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增大了渗流阻力,与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相比,油井产量更低;受流动单元控制,不同压裂注采方式的增产效果及见水时间完全不同,同时压裂注采方式的增产效果最好,能够增产3.1倍,但见水时间仅为24个月;随着压裂缝长增加,油井产量越高,但当缝长超过最佳长度,增油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CO2吞吐技术是开发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方式,但吞吐过程中CO2的利用率如何亟待研究。利用长庆油田某超低渗透油藏天然岩心进行了室内CO2吞吐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注入压力下CO2吞吐的采收率规律和CO2利用率。研究发现,CO2吞吐的累计采收率随着注入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并逐渐减缓;CO2利用率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明显降低,前4轮CO2吞吐中CO2的利用率较高;提高CO2注入压力使CO2-原油体系达到近混相或者混相状态,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而且不会显著增加CO2气源方面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应用CO2吞吐技术时采用近混相或者混相方式进行4个轮次的吞吐,能够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准噶尔盆地低渗透砂砾岩油层岩心出筒在不同时间段油气外渗情况及成像极板附油的现象,分析认为油气在井壁附近富集形成了一层油环,导致油层段出现异常侵入。在油层异常侵入情况下基于有限元素法开展了正演仿真程序模拟,在目的层由于井壁附近油气富集区的存在,导致仪器测量响应曲线出现增阻现象,这与实际测量响应情况一致。当油气富集区厚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才会形成异常侵入,不同的地层模型下,该富集区厚度的临界值不同。基于储层中不同流体双侧向测井深浅电阻率侵入特征,提出了采用电阻率异常侵入特征定性识别储层中的流体性质,该成果应用于油田勘探评价提高了对油水层的识别能力,测井解释符合率从48%提高到83%,为低渗透储层中的流体定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