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5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2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三丁基氯化锡(TBTCL)对僧帽牡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僧帽牡蛎分别在TBTCL质量浓度为0、2、5、10、50、100 ng·L-1的共6组实验海水中培养4 d,以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消化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TBTCL对僧帽牡蛎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TBTCL对僧帽牡蛎消化腺淀粉酶活性总体呈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现为从强到弱再强的抛物线趋势,在10 ng/L的质量浓度时TBTCL对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弱,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各质量浓度TBTCL对脂肪酶活性具诱导效应,低质量浓度(2 ng·L-1,5 ng·L-1)诱导作用较强,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诱导作用减弱,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牡蛎壳超微粉碎工艺及粉体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钙添加剂的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及粉体性质,将牡蛎壳清洗、干燥、初步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确定牡蛎壳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0.0625g/s,气流压力:进料压力、粉碎压力为0.56MPa,进料粒度150μm,粉碎一次,由超微粉碎得到的粉体,更易溶解于水,而且在水中的分散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牡蛎壳为原料,经粉碎、乳酸溶提活性钙后,在胰蛋白酶调控下用碳化法制备超细碳酸钙,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等表征分析产品特征。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乳酸溶提牡蛎壳活性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1∶20的固液比体系(牡蛎壳质量∶乳酸溶液体积)下,当反应时间为30 min,乳酸浓度为2 moL/L,反应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350 r/min时,牡蛎壳钙溶提率可达39.46%。在此基础上考察胰蛋白酶添加对乳酸溶提液碳化制备碳酸钙的影响,SEM、IR等表征结果显示,按3∶1胰钙质量比添加胰蛋白酶调控碳酸钙的碳化结晶,可制备出由纳米颗粒团聚而成的,大小较均一的(粒径为300~400 nm)键合胰蛋白酶的球霰石超细碳酸钙微球。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牡蛎的品质安全,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Na Cl盐水注射结合冰温脱水[(-2.0℃,200~300 Pa,含水率(60±1)%]作为前处理,以冷藏(4.0±0.5)℃作为实验对照,对牡蛎进行冰温(-2.0±0.5)℃贮藏。通过测定感官、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CA-可溶性肽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微观组织结构变化,结合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和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指标评价牡蛎贮藏过程中水分迁移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低盐冰温脱水牡蛎冷藏条件下可贮藏12 d,冰温条件可贮藏24 d。冰温贮藏能有效减少水分流失,保持微观组织结构完整,提升贮藏品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横向弛豫时间T22与低盐冰温脱水牡蛎的品质变化显著相关(P <0.05)。实验表明,低盐冰温脱水牡蛎贮藏性良好,冰温能有效延长其贮藏期,为牡蛎高品质流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牡蛎内脏多糖(CGO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及FRAP还原能力研究CGO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判断CGO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CGOP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效果及FRAP还原能力,并能显著降低小鼠的ALT、AST及MDA含量(p<0.05),显著升高小鼠的SOD含量(p<0.01),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CGOP具有保护CCl4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为更充分利用牡蛎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真空冷冻干燥对牡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牡蛎产量丰富,除部分鲜销外很多加工为干制品,然而传统牡蛎干制品复水性差、产品附加值低。为了得到高品质的牡蛎干制品,本研究对牡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加工,并对冻干加工牡蛎的复水性、质构和蛋白、脂肪及部分滋味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牡蛎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分别为-25℃和-17.5℃,牡蛎在-30℃~-35℃条件下预冻2 h,在冷阱温度达到-40℃后在真空度20 Pa条件下干燥15 h得到干品;与对照产品(市售蚝干)相比,冻干牡蛎复水性较好,其在20 min即可复水完全,复水比为3.68;冻干牡蛎的质构也优于对照,除脂肪含量较低外,蛋白质和几种滋味成分含量也均高于对照。由此可见,真空冻干燥不仅可以减少牡蛎干制时的蛋白损失,且能够较好保持质构和原有风味,可以用于高品质牡蛎干制品的加工。  相似文献   
7.
运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牡蛎肽的酶解制备工艺,添加0.6%中性蛋白酶在p H7.0、50℃条件下酶解3 h。应用1.0%壳聚糖溶液对优化后的牡蛎酶解液进行絮凝脱腥,4 800 r/min离心15 s即可达到显著的脱腥脱脂和杂质去除效果,固形物回收率80.5%,蛋白回收率79.5%,脂肪去除率达92.4%。得到透明无腥味的牡蛎多肽后,对多肽分子量进行分析,1 000 Da以下的占93.1%,500 Da以下的约占49.7%,对牡蛎多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进行研究,IC_(50)为0.475 mg/mL,为开发制备低分子量、高ACE抑制活性的脱腥牡蛎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蛭弧菌对溶藻弧菌的消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盐度(NaCl浓度,以下同),Ca2+和Mg2+)对海洋蛭弧菌5#-12和5#-sh06生长活性和裂解溶藻弧菌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两株蛭弧菌对11株致病性溶藻弧菌的裂解谱,同时研究了其对牡蛎养殖水体和肠道中溶藻弧菌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1.0-3.5%的盐度范围内,蛭孤菌均能生长,最适盐度为3.0%;ca2+和Mg2+浓度为3mM时,5#-sh06具有最好的生长活性,而5#-12在Ca2+和Mg2+浓度为4mM时生长活性达到最强;Ca2+和Mg2+浓度为4 mM时,蛭弧菌5#-12和5#-sh06的裂解能力平均分别提高了11.8%和22.6%;5#-12和5#-sh06分别能裂解其中9株和10株溶藻弧菌,而两株蛭弧菌协同作用,能裂解全部11株溶藻弧菌;蛭弧菌能够有效降低牡蛎肠道和养殖水体中弧菌的数量,试验第7 d,实验组牡蛎肠道和养殖水体中弧菌浓度对数值比对照组分别低7.24和7.97.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作为生物消除剂在控制和消除食源致病性溶藻弧菌等病原菌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近江牡蛎糖胺聚糖作为保健食品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与评价。结果: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0g/kg;3项遗传毒性实验的结果皆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结论:近江牡蛎糖胺聚糖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作为浙江省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贝类中。本文结合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针对浙江省生食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4个部分。将暴露评估分为捕获期和捕获后2个模块,推测因食用VP污染的生牡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高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牡蛎中的VP密度最高,达到2.28lgg-1;未采取缓解措施时春、夏、秋、冬四季因生食牡蛎引起的VP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76×10-5g-1、2.30×10-3g-1、2.08×10-4g-1、2.53×10-7g-1;采用温和的热处理、冷冻处理和快速冷藏等3种缓解措施,其中温和的热处理效果最好,可以使危险性最高的夏季感染率降低4个数量级,其余两种措施效果相似,约下降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