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5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80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529篇
化学工业   1207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117篇
建筑科学   1153篇
矿业工程   26篇
能源动力   124篇
轻工业   5329篇
水利工程   252篇
石油天然气   60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7篇
冶金工业   61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33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543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玉米需肥特性设计氮磷钾比例,制备了含中微量元素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产品氮、磷、钾比例为2∶1∶4,属于高钾中氮低磷型.在河北省安平县前子文村和浙江省新昌县孟家塘村玉米上开展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生物学性能得到改善,玉米产量、出籽率、百粒重与容重得到提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增产率为5.45%,平均纯增收896.40元/公顷,平均产投比为5.43∶1.  相似文献   
2.
3.
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亚氯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法提取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分别用硫酸水解和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的方法对CS进行改性,并以百里香精油作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对所得乳液微观结构、粒径、电位、稳定性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S和硫酸水解改性的纤维素(cellulose precipitation,CP)相比,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改性的纤维素(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cellulose,HPC)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为28.61μm。活性基团数量增多,静水接触角变大,达到76.1°,约为CS的2.4倍。CP的微观形貌呈现短棒状结构,表面光滑;而HPC呈现卷曲状,表面由平滑变得疏松多孔。改性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均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其中由HPC稳定的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最小,为3.53μm,粒径分布也更均匀。在21 d的25℃贮藏中,液滴之间没...  相似文献   
4.
针对颗粒滚动摩擦作用对筒仓中玉米颗粒的力链空间分布进行研究,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筒仓模型与仿真玉米颗粒模型进行卸粮仿真模拟,并与筒仓卸料实验作流态对比,验证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模拟仓进行切片观察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摩擦情况下力链的细观参数随时间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颗粒间摩擦系数越大,卸粮完成的最终时间越长;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越小,颗粒由整体流转变为管状流的时间越早。对于有漏斗的筒仓来说,减小颗粒间摩擦会改变整体流和管状流之间的极限,从而增加产生管状流的面积。标准滚动摩擦系数下玉米颗粒在卸料过程中会出现起拱-塌陷效应;减小滚动摩擦,玉米颗粒卸料较稳定,未出现起拱的应力突增、以及拱塌陷的应力衰减;增大颗粒间滚动摩擦不但会增加拱效应,且出现成拱高度距离漏斗口更高。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肥煤、山西4#主焦煤与神木低变质粉煤为原料,三种不同浓度Na OH改性玉米秸秆为粘结剂,以干法冷压技术制备型煤,而后高温干馏制备型焦。采用FT-IR、SEM及TG-DSC等技术手段表征玉米秸秆改性前后结构性能,探讨了粉煤成型微观机理。结果表明:Na OH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产生降解,溶出果胶、糖类等液态粘结性物质,同时产生空隙或孔洞,未分解的纤维丝充分暴露、紊乱并相互缠结,可包裹或网囿大量小粒煤。不能进入纤维素网络中的大颗粒煤,煤粒与煤粒之间的空隙提供一个活性中心,促使粘结剂与煤粒之间发生键合,同时液态粘结剂填充该空隙,干燥固化后在界面上产生机械啮合力,起到粘结作用。型煤热解失重主要发生在温度为300~600℃的第二阶段,失重率为16%,大分子结构裂解,小分子有机物析出,热解后期以缩聚和芳构化反应为主。SEM中,型焦表面致密均一,质轻,呈浅灰色金属光泽,有明显的孔洞和细小裂纹。3~1.5 mm神木煤惰性接触点较少,被胶质体充分浸润并包裹形成致密不透气的实体,大量挥发分的析出导致表面产生许多孔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迅猛, 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产业乱象。梳理现有鲜食玉米标准体系是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鲜食玉米标准进行梳理, 总结出目前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中抽样及一般性检测标准较完善、技术规程体系成熟、标准体系框架已建立的特点; 同时提出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存在技术规程标准内容重复、品质分级标准混乱、缺乏营养评价指标相关标准、感官评价标准混乱、缺乏甜糯玉米和笋玉米的相关标准、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等的问题; 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应统一技术规程标准, 建立营养评价体系, 统一品质分级标准, 统一感官评价指标, 完善甜糯玉米和笋玉米相关标准的解决办法。为鲜食玉米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规范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社会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资源,在许多行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玉米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同时也成为了现代畜牧养殖当中最重要的饲料成分。玉米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与其有关的农产品、饲料的品质,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品质。通过检测玉米质量,选择质量过关的玉米作为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原材料,品质稍差的玉米可用于饲料。通过合理分配,实现玉米资源的高效利用。检测玉米质量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图像灰度化、平滑、锐化、像分割、边缘检测等方面的实验,为后续的玉米质量自动检测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醇溶蛋白与D-木糖在65%(V:V)乙醇溶液中的美拉德反应及所得美拉德反应产物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中的应用。方法将玉米醇溶蛋白与D-木糖在乙醇溶中加热,利用所得产物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并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当D-木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混合质量比为2:1、反应体系pH值为13.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0 min时,反应体系的A290和A420值最大。利用在该条件下得到的美拉德反应产物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与未经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按照相同方法制备的姜黄素纳米颗粒相比,前者在水中的分散性明显提高,包埋效率和载药量分别显著增加113%和56%,且具有更好的缓释性能和贮藏稳定性。结论美拉德反应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在反溶剂沉淀法纳米颗粒的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钱佳成  宋伟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252-258,265
为通过挥发性物质变化来探究玉米储藏期间品质变化,并找出相关性特征挥发物,为玉米安全储藏提供参考。本实验模拟不同仓储条件,通过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对玉米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样品得分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储藏周期变化,不同水分、温度条件下玉米样品,雷达图有明显区别,对应传感器显示15%高水分样品比低水分样品更易出现霉味。高温高水分样品在储藏3个月后在主成分分析图上与其余样品有明显区分,表明气味变化较大。气质检测中共检出醇类物质15种,芳香烃25种,醛类23种,酸酯类59种,酮类18种,烷烃53种,烯烃22种,杂环类27种。贡献率较大的是酸酯类、芳香烃和醇类物质。氧气浓度较低时,酸酯类物质挥发量减少,氧气浓度对醇类、芳香烃等影响较小,且只在浓度极低(2%~5%)时,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氯二氟甲氧基-4-硝基-苯挥发量会增加。在低水分条件下苯甲醇挥发量较大;alpha-戊基-gama-丁内酯、壬酸和烯醛类物质在低温低水分条件下挥发量较大;酰胺类物质则在高温高水分条件下产生较多;香兰素在高温高水分下挥发量较小;不饱和烯烃与烯醇类物质都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电子鼻和GC-MS能有效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玉米样品进行区分,亦可通过特定挥发物质的多少来判别玉米品质的好坏,水分与温度两个条件对挥发物质影响较大,氧气浓度影响较小,当水分含量低于13%,温度低于20℃时在常压下储藏就能有效防止玉米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玉米醇溶蛋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水浴、微波、射频)和处理终点温度(70、80、90℃)对玉米醇溶蛋白功能性质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热处理均会提高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度、乳化能力和巯基含量,且这3项指标随着处理终点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射频处理至90℃使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度、乳化能力和巯基含量分别提高了74.65%、171.7%和53.94%。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玉米醇溶蛋白变性温度,发现微波处理后蛋白质变性温度略有升高。此外,紫外光谱分析提示,玉米醇溶蛋白经微波和射频加热处理后,蛋白质分子结构舒展、基团暴露,这使得蛋白质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有所改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热处理改变了玉米醇溶蛋白的二级结构,其中微波和射频处理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