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76篇
化学工业   13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2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80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Triple-TOF MS/MS)法对巴氏杀菌乳中的磷脂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以流动相A水-甲醇-乙腈(1∶1∶1,V/V)和流动相B异丙醇-乙腈(1∶1,V/V)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正模式下采集数据。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二级碎片等脂质分析数据,并结合标准品碎裂方式等信息,共鉴定出磷脂分子68 种。其中,磷脂酰胆碱22 种,占比7.98%;磷脂酰乙醇胺17 种,占比56.60%;磷脂酰丝氨酸10 种,占比1.70%;磷脂酰肌醇7 种,占比1.33%;鞘磷脂12 种,占比32.39%。本研究采用灵敏度高、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的UPLC-Triple-TOF MS/MS方法实现了对牛乳中磷脂的全面定性与定量分析。此方法检测出的牛乳磷脂信息完整、磷脂种类多于其他检测技术,可为牛乳的磷脂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油中卵磷脂(lecithin,PC)型二十碳五烯酸(ecosapentaenoic acid,EPA)相比于非PC型EPA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为鉴定南极磷虾油中PC型EPA的分布比例,通过薄层色谱法分离南极磷虾油中的PC,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其中的EPA进行定量。测定6种不同来源南极磷虾油中PC型EPA的含量,利用南极磷虾油PC型EPA含量占总EPA含量的比例这一参数评价南极磷虾油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二十碳五烯酸甲酯(methyl ecosapentaenoic acid,EPA-ME)相比于内标十七烷酸甲酯(methyl heptadecanoate,C17:0-ME)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52;所筛选出的优质南极磷虾油的PC型EPA含量占总EPA含量的比例在60%以上,最高可达7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磷脂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活性差异。方法:将受精后发育24 h和72 h的斑马鱼胚胎脱膜,分别用于评估各磷脂样品(分别以大豆、蛋黄和南美白对虾虾头制备)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intersegmental vessel,ISV)和肠下静脉(subintestinal vein vessel,SIV)生长情况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0.25 μg/mL PTK787)、阳性对照组和磷脂样品组(20、40、80 mg/mL),给药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实验组转基因斑马鱼ISV和SIV的生长情况。结果:对于ISV受损斑马鱼而言,3 种磷脂提取物以及2 种磷脂市售产品(药品和保健品)均表现出明显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对于SIV而言,3 种磷脂提取物以及4 种磷脂市售产品(药品和保健品)均表现出明显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南美白对虾虾头磷脂促进血管生成活性更强,效果更加明显;5 种磷脂标准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对于ISV受损斑马鱼而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以及高质量浓度(80 mg/mL)的鞘磷脂表现出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对于SIV受损斑马鱼而言,所有的磷脂标准品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磷脂提取物、市售产品以及磷脂标准品对斑马鱼均具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开发利用牛乳中的乳极性脂质,本文采用氯仿-甲醇浸提法对酪乳粉中的极性脂质进行提取研究。以磷脂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氯仿-甲醇体积比、液料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四个影响牛乳极性脂质提取的因素参数进行优化,后利用响应面法筛选最优提取条件,并采用薄层层析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比为2:1(v/v, %)最优的料液比为1:4(v/v, %),提取温度20 ℃,提取时间10 min为极性脂质的最优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得实际提取磷脂含量为(1.647±0.010)mg/g,且存在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神经鞘磷脂等极性脂质。本工艺旨在为乳极性脂质的提取及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构建产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工程菌,比较4个单启动子(PHpaII、Pylb(F4)、P2069m、P43)对PLD酶活的影响,摇瓶发酵表明启动子PHpaII酶活最高,为0.32 U/mL。进一步以此工程菌作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该菌株产PLD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2.5 mL/dL、发酵温度37℃、硫酸铵质量浓度0.8 g/dL、甘油质量浓度1.94 g/dL、酵母粉质量浓度1.93 g/dL,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12.5 h,PLD的酶活达到0.85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62.5%。同时,以环戊基甲醚作为有机相,柠檬酸-柠檬酸钠为水相,利用双相反应体系合成磷脂酰葡萄糖苷(phosphatidyl-glucose,PtdGlc)、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转化率分别为94.8%、94.0%和87.1%。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制备的PLD具有较好的转酯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金枪鱼副产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本试验基于1,2-二氯乙烷体系结合丙酮沉淀法,建立从金枪鱼副产物中同时提取脂质和鱼油的新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对提取脂质中鱼油和磷脂进行脂质组学研究。通过调节溶剂体系得到1,2-二氯乙烷-甲醇的最佳体积比为1∶2。进一步优化提取条件,得到磷脂和鱼油的得率分别为0.944%和17.306%。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甲酯化的鱼油中的脂肪酸甲酯成分,同时在负离子全扫描模式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磷脂分子进行分离鉴定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鱼油中主要含有DHA、棕榈酸、油酸、EPA等18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6.678%。从磷脂样品中共检出16种磷脂酰胆碱,14种磷脂酰乙醇胺,11种磷脂酰肌醇和12种磷脂酰丝氨酸,同时,结果显示所有磷脂分子种中包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所占比例较高。研究表明,基于1,2-二氯乙烷的提取方法可提取金枪鱼副产物中的磷脂和鱼油,相比传统方法更安全,更适用于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7.
采用亚临界丁烷提取微拟球藻脂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微拟球藻脂质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并测定了微拟球藻脂质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磷脂含量、脂肪组成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次提取时间40 min、提取4次、提取温度45℃、料液比1∶8,在此条件下微拟球藻脂质提取率为41. 55%;提取的微拟球藻脂质呈深绿色油性糊状,其酸价(KOH) 20. 4 mg/g,过氧化值0. 001 g/100 g,碘值(I) 86. 0g/100 g,磷脂含量107. 28 mg/g;微拟球藻脂质中总脂肪含量为40. 22%,脂肪酸组成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EPA含量为7. 21%。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脂酰丝氨酸。方法 样品经过正己烷:异丙醇(25:75, V:V)溶解, 以正己烷:异丙醇:1%磷酸水溶液=(25:70:5, V:V:V)为流动相, 等度洗脱, 经SIL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分离, 并于205 nm波长检测。结果 磷脂酰丝氨酸在浓度0.13504~0.67520 mg/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3, 平均回收率为96.16%~99.60%, 相对标准偏差为1.1%。结论 该方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磷脂酰丝氨酸含量具专属性强, 耗时短、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在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水鱼和淡水鱼鱼头磷脂及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海水鱼(马鲛鱼、巴浪鱼、金鲳鱼)和淡水鱼(罗非鱼、鲫鱼、鲢鱼)鱼头为研究对象,利用Floch法提取6种鱼鱼头总脂;硅胶柱层析法将总脂分离收集中性脂、糖脂和磷脂;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6种鱼鱼头磷脂种类的分布、组成;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析6种鱼鱼头脂质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6种鱼鱼头中提取率最高的脂质类型为中性脂,占总脂的48.98%~77.84%,其次为磷脂,占总脂的5.93%~22.86%,糖脂提取率最低,占总脂的3.67%~15.91%。鱼头磷脂中共检出4种磷脂组分,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其中PC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脂质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其中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为主,且均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海水鱼和淡水鱼鱼头磷脂中DHA和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8.39%~21.43%和5.61%~10.38%,且海水鱼鱼头中以DHA和EPA为主的PUFA含量高于淡水鱼鱼头。因此,海水鱼鱼头是提取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潜在资源,尤其是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蛋白质是食品组分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其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变化对食品品质影响较大。磷脂是一种有效的天然乳化剂,是重要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磷脂与蛋白质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等方式结合,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文对食品中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等蛋白质与磷脂相互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磷脂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提高食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