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7篇
化学工业   139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131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芯之康牌红曲丹参胶囊的服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研究。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和相关规定,对本品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理实验(含Ames实验、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结果以20.0 g/kg·bw剂量给小鼠灌胃后,14 d动物无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3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实验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品在本实验范围内无急性毒性、无遗传毒性,产品安全,可以作为辅助降血脂类保健食品用于人体。  相似文献   
2.
为使胭脂虫色素在无媒染时较好地上染真丝绸,采用聚乙烯亚胺来改性真丝织物。利用紫外光谱对所用色素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了胭脂虫红色素对改性真丝织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剂聚乙烯亚胺能提升胭脂虫红色素对真丝绸的染色性能。改性的最佳工艺为:改性剂质量浓度0.8 g/L,pH=8,改性温度60℃,改性时间50 min。胭脂虫红色素染色改性真丝织物的最优工艺为:胭脂虫红色素的质量分数为3%,染液的pH为7,染色温度为80℃,染色时间为60 min,染色浴比为1∶30。改性染色织物的K/S值不低于媒染染色,且耐皂洗色牢度比媒染染色提高1级。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传统可培养法从米酒样品中分离出9株乳酸菌,在相同的条件下添加9株乳酸菌发酵制备红曲黄酒,并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折光仪法、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法和电子舌技术,同时结合统计学的方法对添加不同乳酸菌制备的红曲黄酒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和滋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9株乳酸菌发酵制备的红曲黄酒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的含量和滋味较未添加乳酸菌制备的红曲黄酒有较大差异,且添加乳酸菌发酵的红曲黄酒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总酸的含量的低于对照组,并经主成分分析可知相同种类的乳酸菌发酵红曲黄酒样品的品质有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装样量为影响因子,红色素色价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三七渣固态发酵产红色素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时间12 d、培养温度30.6℃、装样量10.63 g,在此条件下,红色素色价的预测值和验证实验值分别为17.12、16.83 U/g,二者的相对偏差为1.69%。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红色素为三七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响应面分析法用于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准确性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纯化筛选获得产色素的菌株经过形态学对比鉴定属于红曲霉属,确定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5%,酵母浸膏3%,硫酸镁0.3%,硫酸锌0.05%。红曲霉摇瓶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是:在适宜2%乙醇的培养发酵溶液中,接入培养菌龄为48 h的红曲霉菌株,在盛有50 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接入10%的菌种,在32℃,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1 d,培养基酸度为0.6%乳酸。红曲霉中红曲色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是:pH=4.0的8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60 g/mL,60℃提取2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率为11.75%。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皮红色素色泽自然鲜艳且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常用食品添加剂对火龙果皮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以火龙果皮为原料提取红色素,分别考察防腐剂苯甲酸钠、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甜味剂山梨醇、酸味剂柠檬酸和没食子酸、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和茶多酚对色素颜色、色素吸光度值及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没食子酸会破坏红色素的颜色;而柠檬酸、山梨醇、苯甲酸钠、EDTA、抗坏血酸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红色素稳定性。在火龙果皮红色素的加工应用中,应尽量避免红色素与抗氧化剂茶多酚、酸味剂没食子酸接触;可添加适量浓度的酸味剂柠檬酸、甜味剂山梨醇、防腐剂苯甲酸钠、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作为稳定剂,其中抗坏血酸的护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对液态发酵红曲黄色素粗提物色素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结构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式。结果表明,红曲黄色素有2种主要色素成分,组分A和组分B,两者在分析型液相色谱上分离度达到2.51。进一步将分析型液相分离条件在制备型液相上进行放大并调整,收集得到组分A和组分B,纯度分别为98.95%和99.02%,达到标准品的纯度。通过质谱分析结合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确定组分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8,为红曲素(C21H26O5),组分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2,为Monaphilone B(C20H28O4),A和B的显色性能来自于其分子结构中的α,β-不饱和酮结构。  相似文献   
8.
使用武宣地区3种红曲米作为发酵剂酿造红曲柿酒,分析其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3种红曲米的细菌多样性,以解析不同细菌群落在红曲柿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红曲柿酒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挥发性酸类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红曲米样品WX-2制成的红曲柿酒挥发性酸类物质含量最高(10.0%)。从3种红曲米样品共检测出19个细菌门,239个细菌属,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共有优势菌属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WX-2样品中优势菌属还有醋菌属(Acetobacter)、小球菌属(Pedi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为产酸菌株。表明红曲米细菌群落结构与红曲柿酒酸类物质的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HPLC法研究不同酒曲配方对酿造客家黄酒时产生的风味物质有机酸的影响,考察红曲对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风味、总量的影响。发酵30d时三种酒样的有机酸总量差异明显,采用酒药、麦曲酿制的黄酒(酒样Ⅱ)最高,单用红曲(酒样Ⅲ)次之,红曲、酒药、麦曲复配(酒样Ⅰ)最少,分别为33.83 g/L、27.72 g/L和22.67 g/L。其中,Ⅰ、Ⅱ、Ⅲ号酒样中挥发性酸与非挥发性酸的比例分别为1:4、1:1和2:1;酒样中乳酸含量差异较大,Ⅰ号酒样最高,为11.40 g/L,Ⅲ号酒样最少,为6.02 g/L;乙酸含量在三种酒中较接近,约5.5 g/L;Ⅰ、Ⅱ号酒样中琥珀酸含量较接近约为5 g/L;丙酸在Ⅱ、Ⅲ号酒样中含量大,但在Ⅰ号酒样中未检出。另外,Ⅰ号酒样中还测出少量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结果表明,在客家黄酒酿造时添加适量红曲,有助于维持客家黄酒的酸味平衡,提升味觉层次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多糖和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其炮制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采用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不同发酵天数红曲,利用酶解法水解淀粉,盐酸水解提取总糖,高温水提取还原糖和多糖。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同时折算淀粉含量;蒽酮-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同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红曲淀粉含量由初期60.78%下降至后期19.78%;红曲总糖含量由发酵初始的76.77%下降至45%;还原糖含量在发酵9 d以后趋于稳定为1.2%左右;多糖在30 d时达到最大值6.14%。随着发酵天数的变化,红曲中糖类物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炮制机理及药效基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