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95篇
电工技术   88篇
综合类   242篇
化学工业   697篇
金属工艺   69篇
机械仪表   247篇
建筑科学   252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1587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190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7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超 《中国油脂》2020,45(9):81-84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变化。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12周,计算大鼠的肝脏、脾脏和胰腺指数,测定大鼠全血血糖,检测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同时采用RT-q PCR检测PD-1 mRNA在大鼠肝脏、脾脏和胰腺组织内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肝脏、脾脏和胰腺指数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血糖显著升高;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清中的TG、T-CHO、LDL-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LDLC/HDL-C的比值也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成功。HE染色显示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组织内均出现明显脂肪空泡。与普通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脾脏和胰腺组织内PD-1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提示PD-1可能参与了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5.
《Planning》2019,(7):58-6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联素(APN)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有NAFLD分为脂肪肝组33例和非脂肪肝组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浓度、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的IMT高于非脂肪肝组[(0.98±0.38)mm vs(0.86±0.27)mm,P<0.05],而APN水平脂肪肝组低于非脂肪肝组[(5.27±1.46)mg/L vs(10.46±2.24)mg/L,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MBI是影响A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L-C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联素(AN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菌种,被公认为食品级安全微生物。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利用合成生物学及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功构建出了能够生产生物化学品、生物燃料、香料、药物、工业酶和药用蛋白等多种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解脂耶氏酵母细胞工厂,使得该酵母在食品、药品和生化能源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重点介绍解脂耶氏酵母表达系统、合成生物学元件和基因编辑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近年来以解脂耶氏酵母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实例进行总结,希望为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解脂耶氏酵母进行底盘细胞设计、构建和优化相关合成途径并最终实现目的产物的高效合成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综合日本《北海道新闻》的报道,由日本海带生产者及流通企业组建的北海道海带消费扩大协会与大妻女子大学教授青江诚一郎组建的研究团队发现,每天摄取海带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值以及体脂率,并能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海水鱼和淡水鱼鱼头磷脂及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海水鱼(马鲛鱼、巴浪鱼、金鲳鱼)和淡水鱼(罗非鱼、鲫鱼、鲢鱼)鱼头为研究对象,利用Floch法提取6种鱼鱼头总脂;硅胶柱层析法将总脂分离收集中性脂、糖脂和磷脂;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6种鱼鱼头磷脂种类的分布、组成;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析6种鱼鱼头脂质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6种鱼鱼头中提取率最高的脂质类型为中性脂,占总脂的48.98%~77.84%,其次为磷脂,占总脂的5.93%~22.86%,糖脂提取率最低,占总脂的3.67%~15.91%。鱼头磷脂中共检出4种磷脂组分,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其中PC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脂质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其中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为主,且均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海水鱼和淡水鱼鱼头磷脂中DHA和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8.39%~21.43%和5.61%~10.38%,且海水鱼鱼头中以DHA和EPA为主的PUFA含量高于淡水鱼鱼头。因此,海水鱼鱼头是提取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潜在资源,尤其是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9.
唐鑫 《中国油脂》2020,45(7):122-129
为探究影响高山被孢霉生长和产脂的因素,分析不同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活化次数、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时间、菌球打碎时间等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生长和产脂特点。结果表明,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装液量和发酵时间对菌株生长和产脂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与花生四烯酸的产量呈负相关性。根据不同条件下菌株生长和产脂情况,得到高山被孢霉最佳培养条件为:菌株活化3次,用高速分散机8 000 r/min打碎20 s至均匀状态,按2%~3%(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 g/L、装液量为20%(体积分数)的发酵培养基中,200 r/min、28℃培养8. 5 d。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ormal diet,ND)、高脂饮食对照组(HFD)和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低(Low-dose soybe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LSIDF)(250 mg/kg BW/d)、中(Middle-dose soybe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MSIDF)(500 mg/kg BW/d)、高剂量组(High-dose soybe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HSIDF)(1 g/kg BW/d),ND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0周。实验结束后统计体质量、肝脏和脂肪湿质量,制作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测定血清及肝脏脂质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HFD组比,SIDF各剂量组可显著减缓小鼠体重增加,降低其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P<0.05),并且HSIDF组效果优于LSIDF、MSIDF组;小鼠肝脏指数(P<0.05)和脂肪系数(P<0.001)显著降低,其中MSIDF和HSIDF组小鼠腹部脂肪(P<0.001)和肾周脂肪重量(P<0.001)显著减少;HSIDF组显著下调小鼠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1,DGAT1)、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1,SCD1)基因表达水平(P<0.05),同时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toyl transferase-1a,CPT1a)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IDFS对HFD诱导小鼠肥胖具有预防作用,可能与减少脂质合成,加快脂肪酸氧化有关,其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膳食补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