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4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9篇
化学工业   28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117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775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西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水平和污染程度进行监测评价。2016—2017年对广西14个地级市共抽检监测食用植物油3 821份,按照 GB/T 5009 检测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黄曲霉毒素B1、总砷、铅和苯并(a)芘,并依据 GB 2716—2005对食用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抽检食用植物油总合格率为 92.04%;2016、2017年食用植物油合格率分别为96.70%和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种类看,玉米油、芝麻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合格率分别为100%、93.75%和99.61%。花生油合格率最低,为87.83%,黄曲霉毒素B1超标是花生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检出率为8.85%。从包装看,预包装食用植物油的合格率(99.70%)明显高于散装(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环节的合格率最低,为88.01%。广西玉米油、芝麻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相对而言抽检合格率较高,花生油合格率较低,应加强花生油的抽检监测和监督管理,通过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积极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持续深化小油坊专项治理,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逐步推进广西食用植物油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疑似婴儿肉毒中毒进行实验室诊断研究。方法对1例疑似婴儿肉毒中毒病例的粪便、食用过的食品和生活环境涂抹共计30份标本/样品进行梭菌分离鉴定及肉毒毒素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产毒试验。结果将患儿粪便标本培养物上清液腹腔注射小鼠后可致小鼠出现典型肉毒毒素中毒表现(竖毛、呼吸困难并出现典型的蜂腰、四肢麻痹),继而死亡,且培养物上清液经胰酶处理后毒性增强,表现为小鼠出现中毒及死亡时间较未处理组明显缩短。但培养物上清液经100℃加热处理后再次染毒动物,小鼠未出现中毒和死亡。混合型肉毒毒素诊断血清及单价抗E型肉毒毒素诊断血清可对小鼠起到保护作用。从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G~+芽胞杆菌,该菌在哥伦比亚血平板上呈不规则半透明扁平菌落,边缘根状生长,并携带E型肉毒毒素产毒基因,16S rRNA将其鉴定为丁酸梭菌,产毒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可产E型肉毒毒素。结论该起婴儿中毒事件是由感染产E型肉毒毒素的丁酸梭菌引起。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贵阳秋季栽培的2个米苦荞(F.tataricum,贵米苦荞18-1号和贵黑米苦荞12号)、2个多苦荞(F.tatari-cymosum,贵多苦荞003C和贵多苦荞60)、2个甜荞(F.esculentum,贵红花甜荞2号和1412-1)、2个常规苦荞(F.tataricum,定苦荞1号和六苦2017)为材料。对其成熟期种子果壳和籽粒进行了黄曲霉分离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有品种果壳和籽粒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株进行AFB1、AFB2、AFG1和AFG2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果壳中均没有分离出黄曲霉菌落;4类荞麦籽粒中仅米苦荞分离出了黄曲霉菌落,共分离出4株黄曲霉菌株。其中贵米苦荞18-1号黄曲霉带菌率为1.56%,贵黑米苦荞12号黄曲霉带菌率为0.78%。分离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已知黄曲霉菌序列完全一致。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产毒素差异显著,所有品种籽粒中只有米苦荞中检出4种毒素,贵米苦荞18-1号产AFB1最高为(5.861±0.055) μg/kg、AFB2最少为(1.605±0.052) μg/kg,贵黑米苦荞12号产AFB1最高为(14.475±0.533) μg/kg、AFG2最少为(3.393±0.151) μg/kg;籽粒产毒量远大于分离菌株产毒量;各分离出菌株之间产毒素能力差异显著,最大产AFT为(11.102±0.095) μg/kg、最小产AFT为(1.794±0.024) μg/kg。上述结果显示供试米苦荞籽粒带菌来源可能是由于果壳开裂籽粒外露后部分籽粒被直接侵染所致。所得结果可为米苦荞中黄曲霉抗性育种研究及荞麦种子的保存、运输、储藏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云南省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膳食暴露风险。方法结合2012~2017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大米及其制品、玉米及其制品等6类主要食品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数据,以及本省营养监测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云南省居民AFB1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云南省全人群来源于6类食品的AFB1暴露量为1.02×10-3μg/kgbw,其中来源于大米的AFB1暴露量最高,占总暴露量的50.98%,其次是玉米及其制品,占18.63%。总暴露量为大城市贫困农村中小城市一般农村;云南省居民AFB1膳食暴露量对肝癌发病率的贡献为0.040/10万人;各地区居民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 MOE)值介于144.07~180.85之间。结论云南省AFB1污染状况相对良好,仍需持续关注; 6类食物中大米、玉米是云南省AFB1的主要暴露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污染情况,采集自我国大陆地区1137份的食品样品以及室温储存1-2年的米份样品315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分析其中AFB1和STC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食品中AFB1检出率范围为0%-40%,谷物类和谷物基加工品检出率分别为0.2%和7.8%;坚果检出率为8.7%,其中有两份样品中AFB1含量超标,啤酒中AFB1的检出率为0%。STC检出率为12.9%,平均含量为0.39 μg/kg,谷物类、谷物基加工品、坚果和啤酒中检出率分别为2.6%,28.3%,4.3%和0%。相比于所采集的超市和农贸市场样品,室温储存1-2年的米粉样品中AFB1和STC的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4.4%和84.8%,平均含量为0.84和2.38 μg/kg。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源化学物质,生物毒素对农产品、人畜、环境等有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但由于其结构与功能作用的多样性,其对于生物化学、医药学、环境生态学等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生物毒素的来源分类、危害、脱毒技术及生物毒素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生物毒素的监管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谭悦  阚建全  陈光静  徐瑶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3):233-243
采集了59份重庆生产酱油、豆豉、腐乳和豆瓣酱4大类发酵豆制品,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可能存在的6种风险因子,包括蛋白质降解物挥发性盐基氮、硫化氢和生物胺、防腐剂苯甲酸和丙酸及微生物代谢毒素黄曲霉毒素。结果表明,各类样品的pH值及总酸含量均在正常范围;腐乳及包装酱油样品所含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满足国家标准;各类生物胺普遍存在于发酵豆制品中,不同类型的样品中所含生物胺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主要含有酪胺和腐胺。腐乳中生物胺总量最高;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较高,可能对样品安全性有影响;硫化氢含量较少,暂不影响食品的可食性;总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安全性良好。苯甲酸和丙酸普遍存在于各类发酵豆制品中,个别样品中苯甲酸和丙酸含量远高于国家的限量标准,问题较为突出。有必要追踪发酵豆制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风险因子的变化及产生规律,提出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开发一种快速、灵敏同时检测玉米、小麦和稻米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样品采用乙腈/水(80/20,体积比),200 r/min,30℃振荡提取30 min后,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上样检测。该方法ZEN和OTA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3.7μg/kg和0.11μg/kg,定量限(quantification Limit,LOQ)为12.25μg/kg和0.38μg/kg,线性范围分别为10μg/kg^2000μg/kg和0.2μg/kg^200μg/kg,加标样品中不同浓度的ZEN和OTA回收率为83.0%~101.3%,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12%~7.03%和3.57%~9.3%。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小麦和稻米中ZEN和OTA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芒果中链孢酚单甲醚、交链孢霉烯、细交链孢菌酮酸、格链孢酚、腾毒素和细格菌素6种链格孢霉毒素的方法。样品经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一步完成萃取净化,以带皮全果和无皮果肉芒果样品为基质,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水,以1.5%甲酸-乙腈溶液为提取剂,无水MgSO4为除水剂,NaCl盐析,振荡混匀,在9500 r/min下离心5 min,取上清液加水稀释过膜,以Waters ACQUITYTM UPLC BEH C18柱(1.7 μm,2.1 mm×100 mm)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模式监测。在本方法条件下,6种链格孢霉毒素在0.5~2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5,在S/N=3时,检出限在0.6~3.0 μg/kg之间。在5、10、20 μg/kg三个加标水平下,6种链格孢霉毒素的回收率在82.5%~1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简单高效,可以用于芒果中6种链格孢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铁皮石斛中黄曲霉毒素B_1(afatoxin B_1, AFB_1)的分析方法,并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云南铁皮石斛中AFB_1的结果差异性。方法用甲醇+水溶液(50+50, V/V)提取石斛中AFB_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云南铁皮石斛(铁皮枫斗)中AFB_1,进行准确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法学实验,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ELISA法在测定范围内AFB_1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4.798X+18.134,相关系数r~2为0.9967;添加1.0、4.0、10.0μg/kg3个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3%~94.7%,相对标准偏差为2.57%~4.88%。2种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为93.2%~11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 ELISA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特异性好等优点,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中AFB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