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52篇
化学工业   12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07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肉制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受组织内源酶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既可以增加肉制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又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率,提升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并且蛋白质降解生成的部分肽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及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菌、降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因此对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与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发酵肉制品是生物活性肽的一个良好来源,本文主要综述发酵肉制品中蛋白质降解生成生物活性肽的种类、分离纯化方法及生物活性肽的功能利用,旨在为功能性发酵肉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从24份浓酱兼香型白酒二轮次出池酒醅筛选出正丙醇含量高、中、低酒醅样品,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基于冗余分析(RDA)探讨正丙醇产量与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3份酒醅样品水分、总酸、还原糖以及氨基酸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检出16个微生物属(3个细菌属,13个真菌属),其中,共有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1%),共有优势真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相对丰度>1%)。RDA结果表明,酒醅的水分、氨基酸态氮、总酸、乳杆菌属、曲霉属、伊萨酵母属、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毕赤酵母属(Pichia)与正丙醇产出呈负相关,还原糖、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与正丙醇产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角瓶和陶坛两种固态发酵方式分别模拟白酒发酵过程,通过向高粱中单独添加一定量的单宁单体成分,探究单宁成分对白酒固态发酵的影响。酒醅理化方面,在20 d的发酵结束后空白组酒醅水分含量升高3.78%、酸度升高1.1 mmol/10 g、淀粉含量下降2.09%、还原糖含量下降0.67%,而添加单宁的两组酒醅水分含量仅分别升高0.05%和0.48%、酸度均只升高了0.6 mmol/10 g、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90%和1.97%、还原糖含量升高了22.43%和24.75%,可见单宁主要对以还原糖为底物的酶或菌种的活性/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以淀粉为底物的酶或菌种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酒醅中还原糖无法及时得到转化利用而累积在酒醅中,从而酒醅内还原糖含量不断升高,且单宁添加方式并无较大差异。对酒体风味分析发现单宁含量的不断升高会降低酒体中酒精和酯类风味物质含量,当单宁添加量为1.0%时,酒样酒精度下降约20%vol,乙酸乙酯含量降低3.48 g/L,总酯含量降低1.77 g/L,而酸类风味物质含量则会有所升高,当添加量为1.5%时,乙酸含量升高0.65 g/L,总酸含量升高0.95 g/L,可见单宁成分对发酵后期的生香阶段也具有抑制作用,导致酸类风味物质无法正常转化,而酯类风味物质无法合成。感官方面,添加单宁会使酒体出现杂味,口感变酸,整体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李莉峰  刘晓辉 《中国酿造》2022,41(6):190-194
为了适应发酵蔬菜生产企业菌种保藏,本试验探讨乳酸菌培养基质的灭菌时间,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良MRS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乳酸菌培养基质白菜帮颗粒灭菌时间为9 min,改良MRS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白菜帮颗粒25 g/L、蛋白胨9 g/L、牛肉膏8 g/L、葡萄糖14 g/L、柠檬酸三铵2 g/L、酵母膏5 g/L、乙酸钠2 g/L、K2HPO4 2 g/L、MgSO4·7H2O 0.58 g/L、MnSO4·4H2O 0.25 g/L。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副干酪乳杆菌的菌数为1.19×1010 CFU/mL。1~4 ℃冷藏可保藏3~4年,-16~-20 ℃冷冻可保藏4~5年。此保藏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菌种质量稳定可靠,适合蔬菜发酵企业保藏生产用乳酸菌菌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菌种成分明确的康普茶直投式发酵剂,并对直投式发酵剂的发酵性能进行探究,解析直投式发酵剂应用于康普茶生产的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测定菌株存活率筛选适用于发酵康普茶的巴氏醋杆菌、木醋杆菌、拜耳结合酵母的冻干保护剂,再将冻干后的菌粉接种至红茶中发酵,以前期开发的康普茶混菌发酵剂为对照,通过测定康普茶发酵过程中糖类、乙醇、有机酸和感官等指标考察直投式发酵剂的发酵性能。结果 巴氏醋杆菌、木醋杆菌、拜耳结合酵母的最优冻干保护剂分别为30 g/100 mL的菊粉、20 g/100 mL的海藻糖、30 g/100 mL的海藻糖,存活率分别为92.41±1.33%、57.61±2.29%、52.95±1.67%。在康普茶发酵过程中,直投式发酵剂与未冻干的混菌发酵剂发酵的康普茶在主要成分、电子舌评测及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直投式发酵剂发酵后的康普茶中以酸味柔和兼具健康功效的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醛酸为主,醋酸仅在第二天检测到;在发酵终点康普茶的乙醇含量符合饮料的标准(< 0.5% m/V)。结论 直投式发酵剂与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混菌发酵剂发酵的康普茶品质相当,可以为康普茶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即食发酵肉制品有着悠久的加工制作历史,因其营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色泽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迄今为止,未见即食发酵肉制品的熟化过程及其机制的全面综述。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即食发酵肉制品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了其熟化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包括蛋白质和脂质的水解氧化、风味物质的形成以及质构的变化等。同时也总结了影响熟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包括酶的水解、发酵剂的抗氧化等以及腌制剂的呈味和增色的作用机制。最后讨论了现今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即食发酵肉制品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品种众多,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然而,其风味受原辅料、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环境、操作等方面影响很大,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不良风味,传统发酵食品不良风味调控是传统发酵食品加工的关键。该文通过剖析传统发酵食品的等主要不良风味物质及其来源,对传统发酵食品的不良风味的感官评价、不良风味物质基础、生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加工过程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酵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制复杂,制备和发酵过程中的原料、所用发酵剂以及设备和加工工艺中的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的风味成分种类多样,从单一层面对不同发酵水产食品风味成分解析较为困难。近年来,通过利用对不同层面准确解析的组学技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转录翻译及相互作用,并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用于明确特征风味成分,揭示风味形成机制。因此,多组学技术可以用于动态检测发酵过程中水产品风味成分变化并解析风味形成机制、构建风味化合物代谢网络,探究风味相关微生物及酶作用关系。本文综述水产品发酵中风味形成的主要代谢途径、多组学技术应用于解析水产品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研究进展,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发酵水产品风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低分子质量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是发酵酒的副产物之一。发酵酒中高浓度的生物胺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该文详细综述了发酵酒中生物胺的生成和代谢过程、影响其生成的因素以及控制生物胺的策略,为发酵酒的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发酵酒中生物胺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以推动无生物胺发酵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和抑菌活性筛选肉用发酵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低盐发酵香肠中,通过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筛选鉴定得到两株适用于肉类发酵、安全且具有蛋白酶及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BR-12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e)H-1,其中菌株BR-12还具有脂肪酶活性,两菌株间无拮抗作用。菌株BR-12与H-1按2∶1和1∶5的比例接种制备的低盐发酵香肠pH下降迅速,肠杆菌数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感官评分较高,硬度适中,弹性好,呈特有的玫瑰红色,且两菌株接种比例为2:1时,品质更好,说明菌株BR-12和H-1复配发酵有利于提高产品安全性,改善低盐发酵香肠滋气味,可用于低盐香肠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