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8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77篇
化学工业   459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344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0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uran fatty acids (FuFAs) are valuable antioxidants with highly effective radical scavenging properti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t low levels in food.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ea is a valuable source of FuFAs. However, tea is only consumed in form of infusions. To fill this gap, we prepared infusions from different herbal, green, and black teas. Initial measurements with GC-MSMS of tea verified previous findings that 11-(3,4-dimethyl-5-penylfuran-2-yl)-undecanoic acid (11D5) was the prevalent FuFA in tea matrix. Therefore, 11D5 was quantified in tea infusions by means of UHPLC-MSMS equipment after mild alkaline hydrolysis. While herbal tea infusions were low or free of FuFAs, 11D5 was detectable in all samples of green and black tea infusions. Amounts of 11D5 were higher in green tea than in black tea. Moreover, Darjeeling tea infusions were by ~30% richer in 11D5 than black and green teas from other regions. Each cup of green and black tea infusion may provide 20–60 μg 11D5, which is about 5% of the amounts found in tea samples. Spread over the day, regular tea consump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take of valuable FuFAs.  相似文献   
2.
乡村产业中的化石能源设备逐渐被电能技术替代,引起了乡村负荷波动增大、部分时段产生集中高负荷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低品位清洁能源应用至乡村的茶叶生产中,针对烘茶全过程的工艺要求提出了跨临界CO2热泵烘茶技术;并以某茶叶生产乡村为对象,对其代表台区的全年日用电量及产茶日负荷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CO2热泵烘茶后其负荷得到大幅度削减,整体可降低至原负荷的39.6%~46.8%,峰值负荷与平时负荷的比值由原本的13.6降至5.4~6.2。跨临界CO2热泵应用至农产品生产中可有效缓解乡村供电压力。  相似文献   
3.
陈慧珊  李艳  宋武 《包装工程》2021,42(8):307-313
目的 在传统器物的创新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了解消费者对所使用产品的不同感受与意向并转换为具体的设计要素.研究消费者心理的感性因素与传统器物设计元素之间的联系,确定设计要素,从而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为提升传统器物附加值作出贡献.方法 以中国传统器物茶宠为例,首先对8位相关的茶宠专家进行访谈,通过魅力工学中的评价构造法整理并提取魅力因子,设计出问卷调查表;然后以访谈内容为依据,使用问卷调查法得到大众对茶宠的魅力评价,共回收84份有效问卷;最后应用数量化一类分析茶宠魅力因子影响权重.结果 得到了数量化一类统计表,选取了其中影响因素较大的魅力因子作为茶宠设计前的风格定调考量.结论 通过茶宠的研究案例证明了该理论的可行性,为未来传统器物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元且新颖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种市售抹茶茶汤理化指标、多酚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抹茶汤的pH值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色泽明亮度增加但黄蓝度降低。同时,一泡茶汤较二泡、三泡茶汤具有最优的色香味感官品质。此外,两种抹茶茶汤的总多酚含量、多酚组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随冲泡次数递减;UPLC所分析茶汤中的9种化学物质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成分依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  相似文献   
5.
红茶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发酵饮料,因其具有的特殊风味和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演替和功能代谢对红茶菌生物活性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红茶菌微生物组成、代谢产物和化学物质组成,以及红茶菌发酵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红茶菌微生物代谢途径、生物活性和发酵工艺的相互关系开拓新思路,为红茶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同时测定中草药夏枯草、野菊花、金银花、苏银花中噻虫嗪、氯噻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量。方法样品中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离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1~4.8μg/kg,在方法的检测限与200 ng/mL测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在所添加5个水平浓度下,方法的回收率在70.4%~108.3%,相对标准偏差在1.0%~8.8%。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快速,适用于中草药中多种新烟碱类农药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蒸青绿茶浓缩液加工过程中各阶段香气成分变化,优化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提取各加工阶段试样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各试样进行感官评定。结果经分析鉴定,各阶段共鉴定出2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种、醛类11种、酮类5种、烯类2种、其他类4种。原茶叶的香气组分以β-紫罗酮、二甲硫、D-柠檬烯、癸醛、β-环柠檬醛、己醛等为主,香气青香带栗香。浓缩灭菌后浓缩液的香气组分以芳樟醇、D-柠檬烯、癸醛、β-环柠檬醛、二甲硫、σ-杜松烯等为主,香气栗香为主带花香和青香。醇类和烯类相对含量增加,醛类、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组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醇类增幅最大25.89%,醛类降幅最大,降低18.09%。在各香气组分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增加最多25.41%,其次σ-杜松烯、癸醛等,β-紫罗酮的相对含量降低最多,下降9.85%,二甲硫其次,下降5.42%。结论由原茶叶到浓缩液香气类型由青香带栗香变为栗香带青香花香,香气强度减弱,香气持久性增强。在加工过程中对浓缩液香气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工艺是提取和浓缩,各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是浓缩液与原茶叶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0.00%、0.01%、0.05%、0.10%、0.50%、1.00%)的茶多酚加入到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乳化性能、保水性、质构特性,观察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添加量为0.10%时,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最小,疏水基团暴露程度最轻,乳化活性指数达到最大(4.88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86.54%)和保水性(95.22%)均达到最佳;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咀嚼度、胶着度均显著上升(P<0.05),弹性、内聚性、回复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添加适量茶多酚可以显著改善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并且凝胶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空隙更小、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茶多酚与肌原纤维蛋白的非共价结合和共价结合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并且这种作用强度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文冠果茶与文冠果金花散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andextraction,SDE)提取香气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并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及其差异。结果 2者香气物质丰富,分别有123和118种;文冠果茶中以醇类、醛类和酮类为主要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达到了总香气物质的84.65%,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α-松油醇、反,反-2, 4庚二烯醛、香叶基丙酮及6-甲基-5-庚烯-2-酮等;文冠果金花散茶以醛类和酮类为主要香气物质,其相对含量达到了总香气物质的51.98%,其次是醇类和酸类,且醇类明显减少,而醛类和酸类明显增加,其含量最高的组分是反,反-2, 4庚二烯醛等烯醛类物质,对菌花香有积极作用。结论工艺的差异会形成不同风味的文冠果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工夫红茶贮藏品质变化规律,为工夫红茶贮藏的适宜水分条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系统比较不同水分工夫红茶(国家标准范围内)在自然贮藏条件下其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 1年贮藏期内,初始水分含量越低,含水率增长速度越快,总体上,茶叶初始水分含量高低决定贮藏过程中水分的高低。在短期贮藏(≤6月)时含水量越高的红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保留量越多;长期贮藏(6月)时水分较低的红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保留量越多。咖啡碱、可溶性糖在短期贮藏(≤6月)中水分含量适中的红茶中下降速度越慢;长期贮藏(6月)含水量较高的保留量越高。氨基酸含量在含水量越低的红茶中越高。初始水分含量高的红茶L*、a*、b*值均稍高于水分低的红茶。结论从综合品质的变化来看,本实验中以处理3含水率为5.93%的处理最好,处理2含水率为4.1%次之,处理1含水率为2.33%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