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48篇
化学工业   13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70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树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桑叶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功能性食品。桑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酚类、生物碱类、多糖类、γ-氨基丁酸和植物甾醇等营养和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炎等功效。目前桑叶食品主要有桑叶茶、桑叶菜和桑叶粉(浆)系列食品。不同工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加工而成的桑叶茶各有特色。相对于传统的桑叶茶,桑叶菜或桑叶粉(浆)能更好地进行桑叶的全食物利用,但目前没有专用的菜用桑品种和合适的评判桑叶菜品质的标准。在复杂的食品体系中,食品加工工序以及桑叶与其他食品材料的组分相互作用,都会导致桑叶理化性质及品质功能的改变。本文介绍桑叶原料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桑叶食品或其他类似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保鲜剂对桑葚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桑葚的贮藏品质,以大蒜提取液、壳聚糖进行涂膜,芳樟醇、香芹酚、丁香酚和1-MCP(1-甲基环丙烯)作为缓释保鲜剂对桑葚进行处理,研究其贮藏期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桑葚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逐渐下降,经六种保鲜剂处理的桑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Vc等营养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能有效降低桑葚的腐烂率和失重率,抑制丙二醛(MDA)的上升,延缓多酚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其中,经芳樟醇缓释处理的桑葚在贮藏期(9 d)内,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和丙二醛(MDA)以及多酚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保鲜剂,能最大程度抑制桑葚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桑蚕丝增重处理的机理以及提高桑蚕丝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增重前后桑蚕丝纤维进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稳定性分析(TG)等表征,分析了丝素肽增重处理对桑蚕丝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丝素肽增重处理后,桑蚕丝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变得松弛,有空隙;纤维的纵向表面变得粗糙,有条纹;桑蚕丝纤维中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增强,峰形相应变宽;增重前后桑蚕丝晶型结构没有变化,且增重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增重后桑蚕丝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生物质对磷矿粉的溶解作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蒸汽爆破(汽爆)技术释放有机酸,在高温水热条件下溶解磷矿粉并制备含磷腐殖酸。通过实验对汽爆秸秆溶解磷矿粉工艺进行了探究及优化,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5 g汽爆秸秆与1 g磷矿粉以及75 mL水在170℃、加入10% CaCl2的条件下,反应3 h的溶磷量为1.46 mg/g(以秸秆质量计,下同)。加入与磷矿粉相同质量的NaHSO4后可使体系pH值降低至2,pH值的降低是磷溶出的关键因素,溶磷量提高为13.10 mg/g。溶磷后的秸秆制备腐殖酸作为小麦盆栽肥料,用量0.2%时,小麦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5.
6.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向日葵茎髓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萃取部位,测定石油醚萃取部位(PE)、乙酸乙酯萃取部位(EE)和正丁醇萃取部位(BE)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EE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0±0.10)mg/g和(20.50±1.55)mg/g;且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半抑制浓度(2.56±0.10)mg/mL)、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半抑制浓度(52.00±1.97)μmol/g)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半抑制浓度(120.57±0.74)μmol/g)也最好;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向日葵茎髓萃取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3种植物干叶细粉水提液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当量法测定3种原料中黄酮、多酚含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牛津杯法分析原料的抑菌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水提液及其两两等比混合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结果表明,绿茶粉中水溶性黄酮、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62.22、133.82 mg/g,桑叶粉次之,臭黄荆叶粉最少。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但黄酮、多酚含量与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因此,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依次减弱,且三者抗氧化活性没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Lignocellulosic fibers have been one of the most used reinforcemen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mposites. In this context, grape stalks—often discarded in landfills—can be a potential reinforcement for composit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corporate in natura and alkali treated grape stalks into the polystyrene (PS) matrix. Initially, the grape stalks were treated with NaOH and 10, 20, and 30 wt % of stalks were added into the PS matrix. The alkaline treatment of the grape stalk fibers promoted the removal of hemicellulose and the partial removal of lignin, thus in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crystallinity index of the fibers. An improvement in the mechanical and dynamic-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n increase in the maximum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observed. 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grape stalks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reinforcing composites, and, in addition, a more proper destination can be given to this type of residue.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9 , 136, 47427.  相似文献   
9.
探讨桑叶-苦瓜混合粉对正常小鼠血糖、血脂、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评价桑叶-苦瓜混合粉是否适用于正常人群提供参考。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桑叶-苦瓜混合液灌胃正常小鼠30 d,测定小鼠体质量、血糖浓度、糖耐量、脂代谢和抗氧化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桑叶-苦瓜混合粉显著抑制正常小鼠体质量增加,随灌胃质量浓度增加该作用趋于平稳;当灌胃0.20 g/mL桑叶-苦瓜混合粉时,对血糖浓度无明显影响,雌、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下降率分别为14.18%、15.69%,肝糖原含量分别增加1.93、1.98倍;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分别下降17.19%、18.92%,甘油三酯浓度分别下降15.00%、16.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下降41.67%、45.8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上升64.52%、72.22%;肝脏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36.71%、37.7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上升41.77%、48.4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上升29.04%、27.21%。桑叶-苦瓜混合粉对正常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和抗氧化功能有调节作用,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微波、蒸、煮和油炸等烹饪方式对桑叶酚类物质组成变化和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桑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桑叶DNJ和酚类单体含量。结果表明:除了蒸3 min的桑叶总酚含量增加,所有烹饪处理后的桑叶DNJ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蒸制处理后桑叶的总酚和DNJ含量最高,油炸处理DNJ含量最低,而微波(70 W)5 min桑叶酚类物质含量最低。不同烹饪方式对酚类组成影响显著,蒸3 min和微波(700 W)3 min的桑叶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含量增加,油炸的桑叶增加了山柰酚-乙酰基-葡萄糖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等成分。综上,蒸制处理能保留桑叶中较多的活性成分,是适宜桑叶的烹饪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