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82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2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835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去除枸杞中农药残留以提高食用安全性,该研究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脱除毒死蜱、氯氰菊酯、多菌灵等常见7种残留农药,探究不同溶剂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次数对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亚临界流体脱除农药残留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剂丁烷:乙醇2:1(W/W)、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克百威、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脱除率分别为95.53%、92.73%、93.58%和93.41%,吡虫啉、多菌灵和氟虫腈的脱除率分别为86.61%、89.04%和89.59%;处理后枸杞中主要成分枸杞多糖、甜菜碱和水分的损失率分别为为4.50%、4.41%和0.54%,活性成分损失较小。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枸杞中农药残留,同时达到无损脱除的效果,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残脱除手段。  相似文献   
2.
诱惑红是一种水溶性染料,近年来被用作农药沉积利用率测定的指示剂。诱惑红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专门的分析仪器,且价格昂贵,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操作繁琐,试剂用量大,耗时长,均不适宜田间快速高效测定。笔者发展了诱惑红的酶标仪测定方法,简单高效,可批量检测多个样品,且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514 nm检测波长下不受其他农药影响,并应用于玉米无人飞机喷雾场景下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利用率测定。  相似文献   
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基于探针分子的指纹信息(分子振动、转动信息等),可应用于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子结构研究的分析技术.SERS借助具有优异的等离子体性能的贵金属纳米材料作为基底,可对单组分或复杂多组分的痕量农药残留物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柔性SERS基底具有孔隙率高、制备成本低、柔韧可折叠弯曲等特点,在复杂样品体系中提取、过滤、浓缩探针分子等应用中具有刚性SERS基底不可比拟的优势.柔性SERS基底主要是由基于生物基材料、聚合物和碳材料的3类材料来支撑和固定修饰表面提供光谱增强作用的贵金属纳米材料.重点综述了这3种类型的柔性SERS基底常用制备方法及应用,充分利用SERS的"指纹图谱"分析优势,介绍了柔性SERS基底应用于不同农药残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SERS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西瓜中残留农药的种类、残留风险水平及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该研究以2018年和2019年山东、新疆、海南、广西4省422份西瓜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60种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进而通过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风险排序、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等,对残留农药膳食风险、风险相对较高残留农药种类、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显示:残留农药共18种,其中嘧霉胺、多菌灵、啶虫脒、烯酰吗啉残留样品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25%、16.59%、14.22%、13.27%;残留农药的%ADI和%ARfD值分别处于0.0000%~0.0112%和0.1191%~39.7521%之间,远小于100%;甲维盐、哒螨灵、三唑磷3种农药的风险得分分别为24.02、24.02、24.12,风险相对较高;9种残留农药尚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8种符合制定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其中吡虫啉和三唑磷残留兼具风险相对较高,且无最大残留限量的特点,最大残留建议值依次为1、0.02 mg/kg。综合以上分析:样品存在农药残留,但其残留膳食风险均处安全水平,建议加快制定西瓜中吡虫啉和三唑磷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5.
收集整理了2021年我国公布的农药相关标准共315项,其中,发布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40项、地方标准72项、团体标准176项。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消费者饮茶安全,建立了QuEChERS-GC-MS/MS快速测定金银花和其茶汤中6种有机磷农药(对硫磷、倍硫磷、特丁硫磷、治螟磷、丙溴磷、灭线磷)残留的检测方法。金银花和茶汤分别经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盐析离心、混合净化剂(10 mg MWCNTs、15 mg PSA、15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0.22μm滤膜过滤后,供GC-MS/MS检测。结果表明:金银花和茶汤中,有机磷农药在1~1 000μkg和1~1 000μg/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在4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67.2%~1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n=6);金银花和茶汤中,有机磷农药定量限分别为1μg/kg和1μg/L。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金银花在冲泡过程中6种有机磷农药的迁移预测模型,表明农药迁移率(TR)与农药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关联性较大,由此获得预测模型为lg TR=-0.536 2 1g Kow+3.915 2(lg Kow3),R~2=0.914,拟合度较好;而农药迁移率与水溶解度(Ws)并未表示出关联性。该检测方法和迁移模型的建立将有利于更深层次认知农药化学污染物在金银花浸泡过程中的迁移行为,以期为制定金银花中有机磷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建立刺梨中1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法。刺梨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正己烷溶液进行提取,经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C18各50 mg固相分散净化,浓缩定容后用GC-MS/MS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通过保留时间、特征离子及其相对丰度定性,外标法定量。15种有机氯农药在0.05~1.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7。分别向刺梨样品中分别加入标准品25 μg/kg、50 μg/kg、100 μg/kg时,加标平均回收率在81.98%~105.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10%,检出限(S/N=3)在0.001 2~0.021 2 mg/kg。该方法具有经济、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势,适用于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欧盟出口蔬菜产品屡受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约。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面的差异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出口蔬菜受阻的案例,对比了中欧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数量、方法标准结构、蔬菜样品检测技术内容和农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我国典型出口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面与欧盟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方法标准、提高方法前处理效率、提高方法精密度和灵敏度以及进一步规范检测质量控制4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果蔬汁中氯氰菊酯、多效唑、哒螨灵含量测定能力验证结果。方法本实验室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的果蔬汁中氯氰菊酯、多效唑、哒螨灵的测定能力验证(ACAS-PT806-2019),根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要求和样品情况,采用了QuEChERS样品前处理净化方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氯氰菊酯,内标法定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多效唑和哒螨灵,外标法定量。结果 1号样品中氯氰菊酯、多效唑、哒螨灵残留量分别为0.098、0.043、0.084 mg/kg, 2号样品中氯氰菊酯、多效唑、哒螨灵残留量分别为:0.036、未检出、0.013 mg/kg。所有测定项目结果均为满意(|Z|≤2)。结论实验室解决了此次能力验证中没有空白样品,检测项目基质效应差异明显等难点。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能力得到有效验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Food contaminants are challenging the food industry due to the inefficiency of conventional decontamination techniques. Cold plasma a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food contaminants attracted notable attention. The current study overviews the plasma-induced degradation of food contaminants, discusses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points it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ut, highlights the research needed in this area, and explores future trend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cold plasma efficiently degraded many common pesticides (e.g. parathion, paraoxon, omethoate, dichlorvos, malathion, azoxystrobin, cyprodinil, fludioxonil, cypermethrin, and chlorpyrifos) and food allergens (e.g. tropomyosin, b-conglycinin, glycinin, trypsin inhibitor, and Kunitztype trypsin inhibitor). These degradations occurred primari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in the plasma that attack the chemical bonds of food contaminants. The type of pesticide degrad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generated ROS and RNS. Research showed that several parameters, such as plasma generation device, plasma exposure time, plasma power, and the carrier gas composition, influence th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f reactive species (e.g. ROS and RNS)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cold plasma degradation for a specific pesticide or allergen.
  • Highlights
  • Cold plasma can be used for degradation of many types of pesticides and allergens.

  • Plasma-generated reactive species and UV can interact with pesticides and allergens.

  • The scaled up removal of pesticides and allergens by plasma can be challen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