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6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珠江河口潮流底边界层的湍流特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高频流速仪ADV和声学Doppler剖面仪ADP对珠江河口虎门潮流底边界层进行了一个周日(25h)定点连续观测,利用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洪季潮优型河口潮流底边界层内的湍流特征量.结果表明,(1)底边界层内的湍流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脉动分量概率分布为准正态分布;(2)对于半日潮流占优的河口,湍流脉动强度、底床切应力、摩阻流速以及湍动能耗散率等均具有明显的四分之一周日的变化规律;(3)边界层内床底切应力与摩阻流速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10-2~3.5×10-1Nm-2和2.2×10-3~1.8×10-2ms-1,湍动能耗散率平均值约为1.9×10-5Wkg-1.  相似文献   
2.
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河口悬沙输移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河口学研究的热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研究丰富了河口学基本理论,推动了河口航道开发与维护、水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发展.在广泛研究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应包括河口絮凝作用、河口非潮汐环流作用、河口潮汐作用、河口近底过程、河口锋的作用.介绍国内外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机制分解法、箱式模型及一、二维数值模型的建立成功地应用于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水流结构、悬移质泥沙的分析研究中,并在相关河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论证.  相似文献   
3.
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河口悬沙输移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河口学研究的热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研究丰富了河口学基本理论,推动了河口航道开发与维护、水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发展。在广泛研究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应包括河口絮凝作用、河口非潮汐环流作用、河口潮汐作用、河口近底过程、河口锋的作用。介绍国内外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机制分解法、箱式模型及一、二维数值模型的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4.
河口最大浑浊带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在概化河口的基础上,比较了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稳定源与非稳定源、矩形河口与线性河口等不同条件下河口悬沙浓度平面分布特点,并在黄茅海河口进一步得到验证。结果表明,河口地形边界和非恒定潮流作用对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富集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网河区水位变化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水位变化同时受到洪水与潮水的影响,河网各水道的相互作用使得水位更加复杂和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生物神经网络的某些特征,具有学习能力,易于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水文系统,尤其是在河网与水道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模型具有不断学习和自动调整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1982年时间序列辩识了18个二阶的MISO CAR模型,系统输出是河口亚潮频率海平面,系统的输入是河流入注流量、风应力和气压。模型检验后,对1983年亚潮频率海平面进行后报,符合良好。基于模型的频率响应揭示了系统的一些重要特性。计算表明珠江河口测站的水位共振频率在0.025—0.07周/d之间,系统仿真定量地估计了各控制因素对水位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频域和时域分析都表明河口水位是一振荡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