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2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水温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游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蓄水,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流情势,同时河流的天然水温情势也发生了变化.基于1959-2006年水库下游宜昌水文站实测水温资料,分析了葛洲坝水库和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站水温特征参数变化情况.定量分析了水库蓄水对下泄水温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了水温变化对水生生物产卵繁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水库蓄水对下泄水温影响不大,而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温在降温季节9~2月份高于三峡水库蓄水前表层水温,而在升温季节3~5月份则相反.三峡水库蓄水对河流水温有一定的调节性,其下泄水温相对于天然状况有一定的滞后性,下泄水温变化影响到下游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使得产卵时间平均推迟10天左右.该研究将为三峡一葛洲坝梯级水库开展生态调度以减缓其不利影响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2.
以宜昌站1956~2002年主汛期为例,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了流量、水温序列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根据主周期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主汛期流量、水温序列均存在三类时间尺度的周期,各周期尺度下小波变换系数基本为正负对应出现,呈偏丰-偏低、偏枯-偏高交替变化规律,且将持续到2015年.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河段形态与水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水流环境,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产卵河段的形态特征和水流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统计和对比研究了4类产卵河段的能量坡降、水流流态、动能梯度、能量损失和弗劳德数等水力特性,分析了水力要素在典型断面上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产卵的河床形态比较特殊,能量坡降具有明显的2维特性;水流流态复杂多样;水流流经产卵河段后能量损失较大;河段横断面上的动能梯度和弗劳德数数值较小.以期为四大家鱼产卵场水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来长江宜昌站水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1956~2006年月均水温和年均水温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长江中游宜昌水文站近50年来河流水温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宜昌水文站水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水温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水温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宜昌站河流水温变化具有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年水温和各季节水温均存在10~16年和4~6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水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经水温变化趋势分析,2006~2008年左右年均水温处于偏高期,在2009~2012年左右水温将偏低。该研究结果为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重要水生生物动态变化的水温响应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下游江心堤对中华鲟产卵场河道动能梯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Delft3D软件的FLOW模块研究了葛洲坝下游修建江心堤前后对中华鲟新产卵区处的水流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模拟分析了江心堤对产卵场处河道流速、动能梯度及动能梯度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势调整对产卵区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自强 《化工设计》1998,8(5):15-16
介绍安全阀配管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及具体做法,使安全阀在要求的设定压力和排量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源区蒸发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气温的变化和蒸发的变化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额尔齐斯河流域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4个代表站1948~1995年实测月降水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及相关水文统计方法对流域的降水量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为200~500 mm,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年降水量CV值为0.21~0.27,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在1948~1995年处于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0.8~3.5 mm/10 a;流域四季降水量变化在此期间整体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的上升趋势最显著,其次为冬、夏两季。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深层页岩气是现阶段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天然裂缝发育对页岩气富集、压裂开发及天然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岩心、测井分析等地质手段,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岩石声发射实验,对泸203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期次及形成演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以构造成因的剪切缝为主,发育少量水平滑脱缝及直立张性缝。裂缝充填程度高,充填物复杂,以直立缝及水平缝共同发育、延伸距离短为特点,纵向上裂缝在五峰组—龙一段Ⅰ亚段2小层及4小层中上部集中发育,底部直立缝及水平缝均较为发育,向上以水平缝发育为主。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1期形成于印支运动期(距今253.4~250.0 Ma),裂缝被方解石及黄铁矿高度充填,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4~150.6 ℃,构造应力方位为NNW—SSE向(335°±5°),形成近NS向及NWW向平面剪切缝与NEE向剖面剪切缝。第2期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距今70.58~42.64 Ma),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4.8~210 ℃,构造应力方位为SEE—NWW向(110°±5°),形成NW向与NEE向平面剪切缝及NNE向剖面剪切缝,并对早期裂缝进行加强改造。第3期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晚期(距今42.64~0 Ma),主要为半充填-未充填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3.3~190 ℃,构造应力方位为NEE向(75°±5°),形成NNE向及WE向平面缝与NW向剖面缝,为构造定型期,对早期构造进行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阿拉湖群1977~2010年间5期遥感资料及湖群周边5个气象站近41年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建立了谱间关系法和阈值法相结合的湖泊面积提取模型提取湖群面积,并结合降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了湖群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阿拉湖群1990年后由萎缩向扩张转变,湖泊变化强度由-0.126%增加至0.467%;1966~2006年阿拉湖群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2℃/10a,降水量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2.3mm/10a,自20世纪90年代后,降水量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及降水量增加会加速湖群的扩张,而农业灌溉耗水等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气候因素变化引起的湖群面积扩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