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1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河流微污染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系统对北京市马草河微污染水体进行了现场连续运转中试研究.通过对进水与出水COD、氨氮和总磷的监测,研究了IBAF系统对河湖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性能.结果显示:采用IBAF系统处理河流微污染水体,处理后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CODcr60%以上、CODMn30%以上、氨氮90%以上和总磷在50%以上;克氏定氮法测定表明IBAF系统中的生物量为35 g/L,可极大地提高处理效率;IBAF系统在驯化完成后,能够满足重复使用的要求;试验还表明在温度5~15℃的条件下,IBAF系统脱除氨氮性能未受影响,这对低温脱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量的再生水被广泛运用到城市景观水体中。由于再生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加之景观水体相对封闭,流动性差,往往会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性的难题。利用辐射井成井技术,根据土地处理污水的原理,研究了辐射井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运用效果,从而提出辐射井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运用的可行性,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植物抑藻作用及抑藻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体内的化感物质进行有害藻类的控制,是一种新型安全的生物抑藻技术,近年来成为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抑藻作用及抑藻物质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已发现的具有抑藻作用的植物种类、已鉴定出的抑藻物质类型,总结了植物抑藻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及影响抑藻效果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植物抑藻技术应用于实践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供水流程、系统组成、供水安全以及节能等方面对北京市主要的二次供水方式(高位水箱供水、变频调速供水及叠压供水)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部门责任等三方面梳理了北京市二次供水的监管现状,总结分析了二次供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为二次供水监管部门明晰其部门职责、全面依法依规监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对顺义城北减河、潮白河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顺义城北减河、潮白河下游底栖动物以耐污值较高的羽摇蚊为优势种,上游以耐污值较低的库蚊为优势种,说明上游水体好于下游水体.用IHB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可知,大部分采样点都处于严重污染,部分采取了生态处理工程的地点污染程度略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化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对城市供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城市二次供水常用的管理模式以及北京市昌平区试点实施供水企业"统一建管"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初步经验,并以实际案例证明了供水企业管水到户的优势,为北京市二次供水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中小河流众多、分布面广和水环境恶化等现状问题,经比选分析,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小型河流水体考核评价指标,并对该体系的指标权重、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及可行性等进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建议。分析表明:“河流水环境”考核指标体系应用对河流水体发展和维护管理水平、河流周边环境发展具有一定促进效益,可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逐渐深入、考核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完善的过程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昌平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已领先于其他区县,但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昌平区二次供水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提出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综合管理手段及完善相关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全面实现区域内二次供水项目由供水企业逐步管水到户,强化有序管理、保障设施安全有效运行,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太阳能水质净化系统对北京市亮马河微污染水体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各项水质指标的监测,研究了该系统对河湖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性能.结果显示:水质净化系统安装后,有效改善了试验区内水体表层富氧、底层缺氧的状况,缓解了藻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的现象,表、底层DO和叶绿素分布日趋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