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54篇
综合类   21篇
水利工程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分析负荷模型、故障时间长短等关键参数变动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的影响,将一种新方法———随机响应面法应用于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的不确定性分析中。随机响应面法能够建立响应与输入参数之间的多项式表达关系,仅需少量仿真便可快速估计出响应的统计信息,克服了传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仿真次数多、时间长等缺点。IEEE 9节点系统的算例分析证实了随机响应面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IEEE 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关键参数的变动可引起较大的响应不确定度,尤其是负荷模型结构的不同对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动态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可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远动系统的架构与实现方式是直流远动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文中比较了队列式和直传式两种不同技术路线通信系统设计的差异,对不同通信方式下帧的分类、传输时的优先级判断和通信时延等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通信方式虽然存在差异,但都可满足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文中所述直流远动系统的设计均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此外,对直流输电系统进行电磁暂态仿真(EMTDC)研究时也需要考虑两端换流站站间通信的影响,文中研究了站间或极间通信的等效模型实现方法,构建了模拟直流远动通信的用户自定义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模拟电磁暂态离线仿真时站间和极间的数据传输过程,提高电磁暂态仿真与实际系统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复杂,并且实际获取的历史数据有限,传统的智能预测方法往往达不到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准确预测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新思路:首先建立负荷输入特征选择模型,其搜索方法采用浮动搜索算法,在去除影响负荷预测的冗余特征之后,利用有限样本学习的统计学习理论(支持向量机)构造负荷预测回归模型,充分发挥其在解决有限样本、非线性中体现出的优势,较好地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在EUNITE网络中的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稳定性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用互补群群际能量壁垒准则(CCEBC)研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稳定性。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提出新的建模方法,从而使仿真更符合实际,为CCEBC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以某电厂轴系断裂事故为例,验证了CCEBC比李雅普诺夫函数法更适用于判定轴系扭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感应电动机(IM)动态负荷模型(IM_DLM)不足以描述综合负荷特性,因而不实用的问题,采用解 耦辨识的方法分析了综合负荷有功功率特性和无功功率特性所对应的IM_DLM的不同;提出了在IM_DLM中引入一个无功功率“静态补偿”(LSVC)项的新模型 (LSVC_IM_DLM),并对引入的LSVC项的物理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比较河北于庄和广东郭塘2个变电站的不同类型负荷特性对IM_DLM和LSVC_IM_DLM的辨 识结果,表明LSVC_IM_DLM较符合综合负荷的物理机理,其模型参数分散性小,LSVC项系数能反映不同负荷类型的变化,是一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机理 型动态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动态研究中缺乏可信的数据从而使仿真无法验证,模型、参数有效性不能估计,基于仿真制定的规划、选择的运行方式、设计的控制器难以被确认和评估的现状,文中提出了电网动态实时监控及管理系统的构想。以采用实际测量数据评价模型及参数的有效性为核心,以提高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可信度为目的,集广域测量、数字仿真、参数辨识、仿真评估为一体。并提出应定量地定义参数有效性和仿真可信度的级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用合理的评估来构成反馈系统,以提高动态参数的有效性和动态仿真的可信度,用可信的仿真结果得出的措施才能用于紧急控制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配网侧接入电源对负荷建模的影响。发现当配网侧电源的发电容量逐渐增大时,原有的感应电动机并联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ZIP)模型的负荷模型将不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域的负荷特性,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负荷模型结构———异步发电机并联ZIP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新负荷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统一了上述2种负荷模型,称为异步机并联ZIP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研究过程缺少物理验证。作者从稳定判据的取得、负荷模型的建立以及仿真 和建模的原则三个方面论证了现场观测在稳定问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电力系统未知机理低频振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互联电力系统多次发生低频振荡。针对南方互联电网"5.13"功率振荡,首先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详细分析南方互联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得出主要振荡模式以及发电机组参与因子和模态分布图。其次利用仿真软件PSS/E,对强相关机组的切机、三相短路故障以及原动机周期扰动分别进行时域仿真,并与实际振荡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南方电网此次功率振荡不是因为强相关机组电气侧故障,采用负阻尼机理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其产生原因可能是发电机组受原动机周期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负荷聚类是大区电网负荷建模的基础工作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并行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聚类算法。为了增加网络的并行处理能力,分别用一定数量的子样本集轮流对一定数量的神经网络进行并行训练,训练的结果再经过粒子群的优化,最终得到一个最优的聚类神经网络;同时为了克服神经网络聚类算法对输入样本的敏感性问题,算法采用非线性的连接权函数并将其中心作为粒子;给出了算法实现过程。采用东北电网负荷模型统计样本数据的聚类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