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电流极化方式,在空间的传输原理,并对广播电微波专用网建设中的天锁线极化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 (EBF)的研究和应用做了一个全面的综述 ,对化学絮凝剂与生物絮凝剂的比较 ,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EBF的分类、化学组成和结构、絮凝机理和在絮凝过程中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以及生物絮凝的遗传学研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具有结构多样、孔隙率高、孔径可调等优点而展现出在催化、能量转化、气体储存和环境修复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网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IRMOFs)作为其中的主要类别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调节孔径简单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MOFs材料,成为在气体吸附、催化、荧光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优质材料。综述近年来IRMOFs系列材料发展、合成和性能优化的设计原理和策略,为在这个领域获得更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提供研究参考,同时指出IRMOFs系列材料的研究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传统移动应用接入技术的不足,在湖北经济学院现有OA系统中引入Citrix技术。该技术结合了B/S和C/S的优点。应用测试结果表明,Citrix技术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服务器上的任何应用,提高了访问的性能和效率;不必对现有应用进行重新开发,降低了信息化的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节省了宝贵的带宽资源。  相似文献   
5.
基于ISCSI的校园网络存储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S的主流技术是采用文件协议.目前出现了一种融合iSCSI块协议的NAS设备。本文针时iSCSI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晓武  邱月 《福建电脑》2010,26(10):57-58
对服务网格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就基于校园网格技术建立各种应用系统提出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相关,在菌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该絮凝剂主要为胞外产物,只有很少部分存在于菌体中。高岭土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在不添加任何助凝剂的情况下,絮凝率达到95.08%。该絮凝剂对城市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8%。  相似文献   
8.
对校园网格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就基于校园网格技术建立各种应用系统提出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对校园网格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就基于校园网格技术建立各种应用系统提出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渤海稠油的微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异源菌GMB和本源菌对两种渤海稠油的降解特性.GMB分离自大港油田,芽孢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50~65℃,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本源菌即原油样本身所含的烃降解菌.油样372(65℃、20 l/s黏度2.23 Pa·s)和油样373(5.15 Pa·s)在60℃培养7天.油样372和373的黏度在本源菌作用后分别降低13.74%和22.89%,在GMB作用后分别降低17.67%和40.39%.油样族组分变化随油样不同而异,普遍规律是饱和烃减少,芳烃、非烃增多,沥青质大幅减少,本源菌、GMB作用后的沥青质含量,油样372由21.25%分别减至18.82%、12.72%,油样373由20.06%分别减至18.81%、17.95%,显示GMB能有效降解沥青质.烷烃碳数分布表明,本源菌特别是异源菌GMB的作用,使nC17~nC33尤其是nC26~nC33大幅减少,CMB使Pr/C17和Ph/C18显著增大.从微生物与原油间的3种相互作用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