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78篇
金属工艺   35篇
机械仪表   118篇
建筑科学   5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33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勇  赵威  何宁  李亮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5):583-588
进行了TC17钛合金低温铣削试验,研究了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研究了射流温度、每齿进给量、铣削速度和径向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与经验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经验模型表面粗糙度值与参数间存在强相关性(R2=0.92),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每齿进给量,然后依次是射流温度、径向切削深度、铣削速度,预测值与试验值均方误差为1.73×10-4 μm2,最大相对误差为8.81%,误差变化幅度较大;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均方误差为3.53×10-5 μm2,最大相对误差为3.64%,误差变化幅度较小,与经验模型相比,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更高,可更好地实现各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社区医疗服务中的疾病预测方法存在数据利用率低、疾病分析类型单一、自动化程度差、疾病预测效果不理想等不足,提出在物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可用于社区医疗的健康数据融合及疾病预测方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对社区中居民的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合人工蜂群(ABC)算法构造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分类器对数据进行特征级融合分析并预测潜在疾病.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疾病识别准确率达到93.10%,相较于传统SVM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提高17.24% 和72.41%. 该方法能够在提高数据利用率、降低计算资源消耗的前提下有效识别多种潜在疾病,可实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广泛应用于社区健康管理、老年社区监护甚至临床医疗.  相似文献   
3.
板桩码头桩体结构受力变形状态是评价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基于分布式光纤模型试验,提出了一种新型桩体受力和变形分布式监测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板桩码头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原型试验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港池开挖过程中板桩码头桩体结构变形、弯矩和受力等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及时对板桩码头的运行及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监测评估,可以为板桩码头的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及施工指导。该监测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点式监测方法分辨率及准确度不足的缺点,实现桩长范围内全深度及施工过程全周期的实时监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TiAl金属间化合物微细铣削过程的高比切削力和微铣刀的弱刚性是导致微结构加工效率低、表面完整性差和工艺可控性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了激光诱导可控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复合加工新方法.在激光平均功率为4.5 W、扫描速度为1 mm/s以及富氧环境下,激光诱导Ti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了疏松多孔的氧化物,氧化物能够被微细铣刀快速去除,且去除过程中切削载荷低,刀具几乎没有磨损.主要研究了激光辐照下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氧化机理;背吃刀量和每齿进给量的变化对铣削力、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并与常规微细铣削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表明:采用低的激光平均功率与扫描速度时,氧化反应平稳进行,且生成疏松多孔的氧化物,氧化物主要是钛矿型TiO2与金红石型TiO2,过渡层表面平整,有微裂纹产生以及少量残留的氧化物.相比于常规微细铣削工艺,激光诱导可控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工艺下的铣削力和刀具磨损较低.此外,当背吃刀量和每齿进给量分别为4μm和3.5 μm/z时,可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达到128nm.复合加工工艺中微细铣刀的失效形式为涂层脱落和材料黏结.与常规微细铣削工艺相比,激光诱导可控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工艺的刀具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硅铝合金由于硅含量很高,故切削加工性较差,切削刀具极易磨损且已加工表面存在大量缺陷。为进一步研究材料加工损伤,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金刚石涂层铣刀,开展70%Si/Al(70%指质量分数)合金材料铣削试验。试验研究了铣削力、刀具磨损及加工损伤机理,并与常用TiN涂层铣刀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铣削过程中由于初晶硅硬质颗粒的冲击和刻划,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失效形式主要是涂层剥落和磨粒磨损;在金刚石涂层铣刀的正常磨损阶段,铣削力稳定在43.57~48.95 N,而相同切削用量下TiN涂层铣刀的铣削力更大、刀具寿命更短;加工表面存在凹坑、划痕和颗粒破碎等损伤,在保证刃口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切削刃圆弧半径可明显减小加工损伤;铣刀刃口圆弧半径r=12 μm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Sa=2.3 μm)远低于r=156 μm时加工的表面粗糙度(Sa=6.7 μm)。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堤防多是砂堤,砂土质地松散、贫瘠。在降雨侵蚀和风力侵蚀联合作用下,砂堤坡面水土流失严重,降低了砂堤防洪质量,危及大堤安全。为了减少坡面降雨侵蚀和水土流失,保证砂堤的防洪质量,采用保水剂改良砂堤表层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并通过单纯植被护坡方案和两种改良后生态护坡方案的室内外试验的对比,选取合适的护坡方案。结果表明:三维土工网垫和遮阳网在草籽发芽前期,能够较好地保护坡面和草籽,减少降雨侵蚀;在植被生长期,植株可以穿过三维土工网垫孔隙正常生长,植被根系发挥了铆钉作用,将三维土工网垫紧紧地锚定在坡面;三维土工网垫连同植被根系组成联合保护层,提升了整体加筋效果,但是由于遮阳网的孔隙过于细密,植被难以穿过遮阳网正常生长,将遮阳网顶起,无法像三维土工网垫那样与植被形成联合防护体系,整体加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元法和弹塑性理论对A-95陶瓷/4J33可伐合金钎焊接头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Ansys15.0软件,对焊接接头及其附近的残余轴向应力的大小及分布状态进行分析,并得出沿着路径分布的轴向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陶瓷一侧(靠近陶瓷外部边缘处)的狭小区域是钎焊接头的薄弱区域,裂纹在此萌生,从而导致工件失效。  相似文献   
8.
改进MPPT算法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扰动观察法存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精度低和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与Newton插值法相结合的改进型MPPT算法,通过三相并网发电系统对该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MPPT算法不仅能够快速跟踪外界环境变化,还能有效减小在最大功率处的振荡,有效地提高了光伏电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石笼拱柔性拦截坝新技术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见的泥石流拦挡结构被冲击破坏的问题,提出了柔性石笼拱拦截坝新技术。柔性石笼拱以石笼为主要材料,砌筑成拱形,上游面铺设废旧轮胎防冲垫层,拦截泥石流。利用ANSYS LS-DYNA软件,分析了柔性石笼拱结构对泥石流冲击的动力响应,并与刚性浆砌石结构进行对比。通过MIDAS GTS软件计算,分析了石笼拱拦蓄泥石流后孔隙水压力变化及静力稳定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柔性石笼拱结构能合理地优化结构受力,变形自适应,减小巨石冲击荷载以及饱和泥石流的浆体压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型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砂石资源紧缺、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工程造价和高效利用航道疏浚土,以大型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技术应用于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围堤建设为工程实例,通过稳定性分析计算、离心模型试验开展了大型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技术的理论可行性研究,并结合原型试验提出了新型配套施工工艺,形成了相关成套技术。研究表明:袋体土工织物加筋作用良好,堤体及地基稳定性能够满足安全设计;控制疏浚土充填料初始含水率、采用泥浆泵与浓浆泵串联接力的施工工艺,能够提升大型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施工效率,满足正常围堤建设强度需要;低含水率疏浚土充填料排水较快、袋体实际有效厚度较为理想、堤体地基较为稳定,大型疏浚土充填袋筑堤具有其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