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功能区划是水利部门进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科学利用水环境承载能力等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纳入《中国水功能区划》中的黄河流域河流共有150条,湖泊水库4个。流域内共划分保护区110个,河长7475.3km;缓冲区46个,河长1558.4km;开发利用区129个,河长14271.5km,湖面20.7km。;保留区48个,河长5322.3km。共划分二级区364个,区划总河长14271.5km,湖库面积20.7km。。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在结合流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具有覆盖面广、开发利用程度高、突出水资源的保护重点及水质标准要求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祥龙  宋世霞  封克俭  彭勃 《人民黄河》2004,26(12):17-18,34
通过对黄河水资源保护研究成果的回顾,提炼了以往研究成果中的精髓,并对发展中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监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围绕黄河治理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出了近期亟待开展的“黄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等六个方面研究课题,为今后黄河水资源保护科研工作指明了研究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水资源保护补偿费的定义进行界定 ,对水资源保护补偿费与水资源费、水费、排污费的内涵进行对比分析 ,并从自然资源定价理论方面分析水资源保护补偿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的性质。认为水资源保护补偿费与其他收费之间界限清楚 ,在主要内容和使用方面有本质不同 ,不属于重复收费  相似文献   
4.
全面地阐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十五”规划的编制背景、技术思路、规划目标和对策措施;依据水质、水量并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分别制定了水质、水量保护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的水源涵养、水库保护和供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和流域机构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光配比对一年生福鼎大白茶树幼苗叶片生理及主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LED光谱可调人工气候箱内,设置高红光占比光源L1(红光占比71.8%)、高蓝光占比光源L2(蓝光占比62.7%)、红蓝混合光源L3(红光占比43.1%、蓝光占比29%、绿光占比27.9%)和对照白光L0(绿光占比82.1%)四种光处理,在100 μmol·m?2·s?1光子通量密度、12 h光周期条件下实施试验,采用氮平衡指数仪测定叶片生长指数,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各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茶树叶片叶绿素指数和氮平衡指数,与L0相比,L1处理显著提高茶树叶片氮平衡指数(P<0.05),其次为L3处理,类黄酮指数及茶多酚含量各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L0相比,L3和L2处理下叶片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L3处理(红光、蓝光、绿光配比均衡)更有利于茶树叶片生长及氨基酸积累,能兼顾茶叶产量与品质,是适宜茶树栽培的LED光源。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梳理了近几十年来中国水资源保护发展历程,阐述分析了七大流域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回顾了水资源保护科研重点研究方向及主要科研成果,对未来水资源保护科研方向进行了展望,将为我国今后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及科技支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景观模型强大的空间模拟功能和情景分析功能,运用生态经济学核算方法,以水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不同补水预案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补水后,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湿地价值明显提高,湿地补水生态效益显著,若每年向湿地实施人工生态补水2.78亿~4.17亿m3,则黄河三角洲湿地每年能提供生态价值140亿~160亿元,湿地功能和价值基本恢复到1992年自然保护区建立时的水平;补水量与湿地价值并不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补水生态效益增幅减小,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需水存在一个适宜范围,并非水量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8.
非点源污染模型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阮晓红  宋世霞  张瑛 《人民黄河》2002,24(11):25-26,29
随着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水体污染源中所占比例的增加,非点源污染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由于模型化方法能够为非点源污染的评价,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建立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是其研究的关键。非点源发生环境比较复杂,其负荷的定量化研究更为困难。本文对非点源模型体系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非点源模型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沙河商丘段水污染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的要求 ,采用目标总量控制的方法 ,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基点 ,建立区域污染源排污量与河段控制断面目标总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对预测年该河段总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为有关部门制定总量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荷兰科学家们在洼河流域 (莱茵河的三大支流之一 )洪泛区应用BKH模型进行的生态毒理性风险评价 ,通过对洪泛区生态毒理的潜在影响评估 ,对某个特定区域的特定风险进行准确量化 ,为洪泛区的区域风险管理提供依据。该方法主要特点有 :将风险源以及风险受体等在区域的空间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引入风险评价 ;充分利用GIS对空间属性的处理特点 ,形成地形图、土壤图和污染物浓度分布图 ;将GIS与暴露物模型结合 ,生成较客观的生态风险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