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在运采集终端时钟错乱现象,造成无法正常抄读电能表数据问题,通过对故障终端时钟电路功耗测试和其时钟电路设计原理的分析,认为时钟供电电池欠压是导致采集终端时钟错乱的主要原因,提出利用无线公网基站GPS时钟实现采集终端自对时的处理措施,该措施可有效避免由于时钟电池欠压引起的时钟错乱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油品污染事故现状,污染场地环境地质特点及油品泄露原因分析,国内外加油站埋地油罐油品渗漏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提出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加油站区域地下水监测井布设技术,建立有效的地下储罐渗漏预警系统与实时监控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MIKE 11模型系统模拟淮河、沙颍河、洪河、涡河和淠河的洪水演进和水质变化过程。水动力学模型的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除了某些闸坝附近的水文站,大多数水文站的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值一致。水质模型模拟COD、氨氮和溶解氧浓度,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认为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闸坝调控方案分析了蚌埠闸、周口闸和横排头闸分别增加流量对下游河段水质浓度的影响,淠河六安市以下河段,通过增加横排头坝下流量,其水质有显著改善,而通过增加流量对沙颍河和淮河(吴家渡)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因此,只有在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同时,进一步削减污染物的入河排污量,才能有效地改善淮河干流及淮北支流的水环境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环境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水环境和水环境承载的内涵意义。基于水环境的水源、资源、纳污、生态等4个主要功能过程,兼顾考虑社会调节活动对水环境功能的影响,设计并构建了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以指数-指标-变量的分级框架模式,以1个指数、6个分类指标、36个表征变量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与经济社会荷载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吹扫捕集与快速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建立测定水中10种石化行业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吹扫捕集-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分析方法。通过质谱定性,选定目标物的特征离子,运用内标法定量,采用DN-624(20 m×0.18 mm×1 μm)快速毛细管色谱柱,在10 min内完成对水中10种VOCs的分析,在保证各目标物灵敏度和分辨率不受影响的同时,分析时间从标准方法的17 min降至10 min。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与检出限满足标准方法HJ639—2012《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  相似文献   
6.
根据环境监测的要求,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在出具数据时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用实例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品中挥发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式,它由质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和体积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组成;并对这两部分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相似文献   
7.
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与经济社会荷载之间的相对关系,采用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分析。该指标体系为指数-指标-变量的金字塔信息模式,分1个指数、6个分类指标、36个表征变量。根据保定市的地域特点与发展情况,选取1995~2004年的统计资料,采用常规加权平均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计算了保定市1995~2004年的水环境承载度。结果分析表明,保定市的水环境承载度尽管处于较低水平(可持续承载度<0.6),但总体而言,水环境可持续承载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增加的幅度大约为0.01/a,表明总体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局部地区的一些指标仍有远离可持续承载的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修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公路桥梁结构加固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在桥梁的加固工作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几种桥梁加固的技术方法,对恢复和提高病害公路桥梁的承栽能力、通行能力及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以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